书城农林葡萄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300000008

第8章 葡萄侵染性病害的(6)

防治方法:

(1)科学建园:提倡在未种植果树及林木的地块建园。

(2)提倡选用嫁接苗建园,嫁接砧木以贝达为好。

(3)土壤消毒:地面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消毒,碱性土壤可地面撒施硫酸亚铁。

(4)加强栽培管理:种植绿肥,合理使用有机肥,实行生草栽培;建好果园排灌系统,适时浇水和及时排水;合理确定负载量,避免大小年现象;注意控制地下害虫及土壤线虫,防止伤根;休眠期做好防冻、抗寒及抗旱工作,预防冻害、干旱等灾害发生。

(5)化学防治:发芽前采用硫酸铜200~500倍液、1波美度石硫合剂、双效灵200~300倍液、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水剂200倍液或喹啉酮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15千克。早春发现病株后,土施美腐克,每株100克,撒于树下,深耕土壤,与土壤混匀后浇水。生长季发现病树后,立即刨出根系,并在伤口上涂菌毒清10倍液,或3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开花前进行第二次灌根,对病株进行重点灌根防治,用杀菌剂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等,要连续灌根。

(6)在萌芽前,对上一年发现的病株扒土晾根,即将根茎暴露在外,晒7~10天后,再用30~50倍多菌灵消毒伤口,并施入发酵腐熟的饼肥或鸡粪后覆土浇水。

葡萄白纹羽病

主要症状:

(1)地上部分:发病初期表现生长较弱,但外观与健树无异。待根系大部分受害后叶片和卷须生长衰弱、瘦小,以后通常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2)地下部发病:先为害较细小的根,逐渐向侧根和主根上蔓延。发病时根表皮上长出水浸状褐色病斑,外表覆有白色至灰白色的羽状菌丝层,在白色菌丝层中夹杂有线条状的菌索,后呈灰色,有时可看到皮层内有圆形大小如油菜籽状的黑色菌核。当土壤潮湿时,菌丝体可蔓延到地表,呈白色蛛网状。病根皮层极易剥落,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由于根系腐烂,极易把病株从土中拔出。感病植株有的很快死亡,有的一年内慢慢枯死,也有的要到第2年才枯死。在苗木上最常见,发病后几周内即枯死。

病 原: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acatrix(Hartig)Berlese,属子囊菌亚门。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等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由菌核或菌索长出营养菌丝,靠病、健根的接触侵染细根,被害细根腐朽以至消失,后逐渐扩展到侧根、主根。该病也可以侵染苗木,并通过苗木调运做远距离传播。

该病3月中旬至10月下旬都能发生为害,其中5~7月温度高、湿度大、雨量多,有利于病害流行。

由于病菌可侵染多种寄主,以老果园改建的新果园发病较重。果园管理不当造成的机械伤和虫伤,特别是根颈处有机械伤口,可加重病害的发生。此外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湿度过大、土壤瘠薄、树势衰弱等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果园不要间作感病植物,如甘薯、马铃薯和大豆等,以防相互传染。

(2)加强栽培管理:做好果园排水工作,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挖好排水沟;防止果园积水;有条件时可种植绿肥,增施钾肥,优化土壤环境。

(3)苗木、土壤消毒:可用2%石灰水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0.5%硫酸铜1 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等浸白纹羽病病根4 白纹羽病致嫩梢枯死 白纹羽病枝果穗枯萎根10~15分钟,水洗后再行栽植。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苯来特1 000倍液、1%的硫酸铜溶液,以上药剂用量为每株葡萄浇灌10千克左右。

(4)病树治疗:发现病株应及时切除烂根,挖净病根集中烧毁,然后用1%硫酸铜液消毒,外涂伤口保护剂,病树处理后,扒出病根周围的土壤,并换上无病新土,再用50%代森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浇灌。随后在病株周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防止病菌向邻近健株蔓延传播,并及时施肥,如尿素或腐熟人粪尿等,以促使新根发生,迅速恢复树势。

葡萄紫纹羽病

主要症状:

(1)根部发病:发病先从小根开始,逐渐向侧根和主根蔓延。被害根的表面初期出现黄褐色不规则斑块,随后皮层表面产生紫红色丝网状物,并集结成中央致密、外面疏松的菌索。菌索在根表面蔓延,继而产生紫红色、半球形的菌核;被害根的皮层组织腐朽,与木质部容易脱离。病根周围的土壤也能见到菌丝块。

(2)树上部发病:发病初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以后,随根部病情发展,枝叶逐渐退黄,生长缓慢,树势衰退,病株枯死往往需要几年。

病 原:桑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营养菌丝在病根外表集结成菌丝膜及根状菌索,紫红色。

发病规律:病菌为弱寄生菌,腐生能力较强,且寄主范围较广,能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带菌土壤中越冬,菌核和菌索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条件适宜时长出菌丝,通过根部机械伤、虫伤、冻伤等伤口侵入根引起发病。病菌也可通过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病害发生盛期多在7~9月。

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湿、土质黏重、偏酸性的果园均易发病。刺槐是该病的感病寄主,因此靠近带病刺槐的葡萄树易发病。生产上栽培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尤其夏秋季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生长势弱的葡萄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建园防病:提倡不在种植过刺槐等感病林木的地块建园,以免病菌相互传播。

(2)选用无病苗木和苗木消毒:病菌可随苗木远距离传播,所以起苗、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检验,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苗木消毒可用50%甲基硫菌灵800~1 0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0.5%~1%硫酸铜溶液浸苗10~20分钟。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改良土壤,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调节果树负载量,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对地上部生长不良的果树,秋季应扒土晾根,找出发病部位并仔细清除病根,再用50%代森铵水剂400~500倍液,或1%硫酸铜溶液进行伤口消毒,然后涂保护剂波尔多液等。也可以用50%代森铵水剂150~3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43%戊唑醇2 000~3 000倍液浇灌消毒;后用净土埋好。对病株周围土壤,用50%福美双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对重病树应尽早挖除。

葡萄白绢病

主要症状: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和幼树的根颈部,也可为害叶片和果实。

地上部发病,叶小且黄,上有褐色病斑,枝梢节间缩短,果多且小。严重时枝叶枯萎,当病斑环蔓一周后枯死,长出小菌核。

根颈部感病,皮层褐色坏死,严重的腐烂,并溢出褐色汁液。后期病部及周围土壤生出许多初为白色、渐变为褐色、后期为黑色的菜籽样小菌核。

病 原: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树根颈部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从土壤里的根状菌索或菌核上长出营养菌丝,通过伤口侵害果树或苗木的根颈部,造成根颈部的皮层及木质部腐烂。菌核是白绢病菌传播的主要方式,它可以通过灌溉水、农事操作及苗木移栽传播。该病多在雨季发生,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或定植过深、培土过厚,或耕作不慎伤害根部,或地下害虫、线虫严重引致伤口及组织坏死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在调运果苗时,应严格检查,彻底剔除病苗。

(2)苗木消毒:可将苗木放入1%硫酸铜溶液或2%石灰乳中,浸渍1小时,水洗后再行栽植,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浸苗10~15分钟。

(3)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改良土壤,酸性土壤可用氢氧化钙每亩100~150千克中和,或多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低洼积水地块注意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调节果树负载量;加强对其他地下病虫、线虫的防治,以增强树体抗病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剂800~1 0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 000倍液灌根茎部,每株灌0.3~0.5千克稀释药液,隔7~10天再灌一次,连灌2~3次。或用50%福美双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必要时,还可喷、灌结合,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 000倍液、5%菌毒清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 000倍液。

根结线虫

主要症状:

(1)地上部:地上部分生长迟缓,植株矮小,萌芽晚,叶片黄化细小,花期推迟,花穗短,花蕾少,果实小。

(2)地下部:根结线虫病为害地下部分后,侧根和须根形成大量瘤状根结,致根系发育受阻,侧根、须根短小细弱。

病 原: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Chitwood,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垫刃亚目、异皮线虫科、根结线虫属。

发生规律:线虫以雌虫、卵和二龄幼虫在葡萄及其他寄主病残根和根际土壤内越冬。翌年春天温度回升时,以2龄幼虫侵染新生侧根、须根,形成新的瘤状根结。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为根结形成盛发期。线虫通过病苗、流水、病土、病株残根、农事操作等传播。5~20厘米平均地温低于10℃或超过36℃,线虫很少侵染,22~30℃最适合侵染为害。土质疏松、沙土地病重,黏土地病相对较轻。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不从病区引种苗木,确需引种应严格消毒,一般用50℃的热水浸泡10分钟,也可通过引种种条避开为害。

(2)不在病园中育苗,新植园应种植无病苗。

(3)选择园地时,前茬作物避开番茄、黄瓜、落叶果树等线虫寄主。

(4)使用抗性品种或砧木。

根结线虫

(5)搞好田间清园:发现带病株后,应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根区土壤宜挖除长、宽20厘米,深10~15厘米,拿出园外深埋,病株坑用石灰消毒。

(6)科学间作:秋季于“寒露”前后,在葡萄田块行间,种植葱、蒜、茼蒿等。

(7)翻晒病田:在高温季节,可把病区的土层浅翻10~15厘米,暴露在阳光下,杀死土壤表层部分线虫和卵,减少为害。

(8)药剂防治:用5%克线磷颗粒剂100~400毫克/升有效成分浸根5~30分钟,或在播种育苗时每亩条施或点施250~300克线磷颗粒剂,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

葡萄根癌病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为害葡萄根颈、主根、侧根及二年生以上近地部主蔓。染病初期病部产生内部柔软的似愈伤组织的浅绿色瘤状物,随后病瘤不断扩大,外皮粗糙不平,颜色加深呈褐色或黑褐色,内部组织木质化、坚硬、白色,球形、扁球形或形状不规则,雨季病瘤吸水后逐渐松软,变褐腐烂发臭。感病植株地上部生长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死亡。

根癌病蔓 癌病为害根颈部

病 原: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F.Smith&;Townsend)Conn.,属土壤野杆菌属细菌。病菌有三个生物型,Ⅰ型和Ⅱ型主要侵染蔷薇科植物,Ⅲ型寄主范围窄,只为害葡萄和悬钩子等植物。

发病规律:根癌细菌主要在病部皮层内或混入土中越冬。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细菌通过雨水、灌溉流水及地下害虫如蝼蛄和土壤线虫等传播。从虫伤、机械伤、剪口、嫁接口及其他伤口侵入。细菌也可以随苗木做远距离传播。侵入后只定植于葡萄皮层组织繁殖,并刺激附近皮层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形成癌肿。土壤温、湿度是根癌菌侵染的重要条件,土壤温度在28℃时癌瘤生长快,而高于31℃或低于26℃不利于肿瘤形成或形成速度较慢。土壤水分含量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此外,土壤黏重、碱性土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重。农事操作或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重,嫁接口愈合不好,造成伤口多,有利于病菌入侵和发病。品种与砧木对发病也有影响,马林格尔、狮子眼、贝达、山葡萄砧木不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局部省区已将该病列入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因此应禁止引进病苗和病插穗,且栽苗前应进行苗木消毒,可用1%硫酸铜浸5分钟,再放入2%石灰水中浸1~2分钟消毒后再定植。

(2)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可选用马林格尔、狮子眼、奈加拉、红玫瑰、黑莲子、莎巴珍珠等品种栽植。抗病砧木有河岸2号、河岸6号、河岸9号以及和谐等。

(3)定期检查,发现病株应立即挖除并烧掉。

(4)加强栽培管理:对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增施酸性肥料、有机肥或绿肥,提高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平地果园要注意雨后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农事操作时尽量避免伤根或损伤茎蔓基部,及时控制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

(5)新枝轮压:对严重病树,将其无病枝条按一定距离进行压土,当生新根后,于当年秋季将病根刨掉。

(6)刮除病瘤或清除病株:发现病株时,应扒开根周围土壤,用小刀将病瘤刮除,直至露出无病的木质部,刮除的病残组织应集中烧毁,病部涂高浓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硫酸铜1份、石灰3份、动物油0.4份、水15份)以保护伤口。对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应及早拔除集中烧毁,同时挖除带菌土壤,换上无病新土后再定植无病苗木。

(7)生物防治:利用放射土壤杆菌K84制剂、E26菌株或HLB-2菌株,进行浸根、浸接穗、浸种子后定植,可预防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