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梨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100000013

第13章 梨树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1)

发生规律:梨圆蚧在辽宁、河北等省1年发生2代,黄河故道、陕西中部1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次年春天果树萌动后继续为害。陕西中部4月中旬雄虫开始化蛹,5月雄成虫从介壳下爬出与介壳下的雌成虫交尾后即死亡,此代雄虫羽化时期颇为集中,从开始至结束前后仅历期11天,而在第2~6天的5天内羽化率达90。3%。经交尾梨圆蚧为害枝条后的雌成虫于6月上中旬在介壳下胎生若虫。幼龄若虫先静伏于母体介壳下,然后爬出介壳向嫩枝、果实和叶片上转移,将口器插入寄主组织内吸食,几小时后体背出现白色絮状蜡质物,并逐渐形成介壳。雄虫多固着在叶背主脉两侧,雌虫多在枝条或果实上为害。6月上旬至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若虫,7月下旬到9月上旬出现第二代若虫,9月上旬到11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若虫。一般每雌产仔50~100头,最多300多头。梨圆蚧近距离的传播靠初龄若虫的爬行,远距离的传播则靠苗木、接穗和果品的传带。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对于仅点片发生的果园,由于其扩散速度较慢,对高密度虫枝采取人工清除,可有效阻止其在全果园蔓延。

(2)保护天敌。由于梨圆蚧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很好地保护自然天敌,梨圆蚧一般不会对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3)药剂防治。大面积发生时,在果树萌芽前,可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机油乳剂100倍液。

梨茎蜂

为害状:梨茎蜂是为害梨树嫩梢的一种常见害虫。在梨树新梢长至6~7厘米时,梨圆蚧放大梨圆蚧为害果实梨茎蜂产卵成虫梨茎蜂为害状梨茎蜂成虫在产卵梨茎蜂幼虫及被为害的梢,该虫的成虫在新梢4~5片叶处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锯伤,在锯口下产卵,锯口以上嫩梢萎蔫下垂,有时还会锯断几个叶柄。锯口以上嫩梢脱落后仅剩髓部有虫的枝橛。受害严重的果园满树断梢累累。幼树受害后树冠难以扩展成形,结果树受害后影响结果枝的形成。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头部黑色,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侧黄色,后胸背板有一个三角形黄斑,胸部其余部分为黑色,腹部黑色。翅透明,翅脉黑色。雌虫产卵器锯齿状。卵长椭圆形,白色,长约1毫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12毫米,白色,头淡褐色。蛹长约10毫米,初化蛹时为浅黄白色,渐变黑色。

黄板诱虫黄板诱虫效果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梢枝橛髓部或二年生枝条髓部作白色薄茧越冬。翌年3月化蛹,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成虫在中午高温时飞翔活跃,交尾、产卵,早、晚停歇于叶背。成虫平均寿命5~7天。产卵前往返于新梢嫩茎上,以产卵器一边的锯齿锯断嫩茎,将产卵器插入断口下方嫩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产卵,1梢1粒卵。在产卵处的嫩茎表皮上常出现一黑色小条状产卵痕,略凸。1头雌虫一生至少锯断20~30个嫩梢,也有的锯断后并不产卵。卵期7~10天,孵化后幼虫向下蛀食嫩茎髓部,边蛀食边排粪便于孔道内,食过的空隙充满粪便,6月上中旬,部分个体可进入二年生枝条髓部为害。停止取食以前调转身体,头部朝上。9~10月老熟幼虫作薄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剪除被害梢。及早剪除被害梨树新梢,在卵期或幼虫尚未蛀入二年生枝之前(6月前)剪除。该法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措施,连续坚持数年,就可以基本控制为害。

(2)消灭成虫。严重发病的果园,也可以适当喷药防治。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成虫发生期,即谢花后新梢长至6~7厘米时,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

梨瘤蛾

梨瘤蛾又叫梨瘿华蛾。

为害状:为害梨树新梢,被害梢长成疙瘩状虫瘿,几个虫瘿连成一串就像“糖葫芦”。老梨园和管理粗放的梨园受害较重,严重时整株树小枝几乎全是虫瘿,枝条干枯,树势衰弱。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毫米左右,翅展约15毫米,身体灰褐色,前翅近基部引出2条黑褐色条纹,至中部折向顶角,在外缘和臀角各有一丛深褐色鳞毛突起。卵圆筒形,高0。5毫米,直径0。3毫米,表面有纵纹,初产时橙黄色,近孵化时棕黑色。幼虫老熟时体长7~9毫米,头红褐色,胴部乳白色,前胸背板、胸足及腹部第7、8节背面后缘、第9节背板和臀板灰黑色。蛹长5~6毫米,褐色。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蛹在虫瘿内越冬。

翌年梨芽萌动时成虫开始羽化,花芽开绽前为羽化盛期,早晨静伏于枝条上,晴天午后开始活动,傍晚活动频繁,卵产于粗皮、芽和虫瘿缝隙内。每雌产卵90粒左右,卵一般散产,也有数粒同处产的。成虫寿命8~9天,卵期18~20天。新梢长出后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活泼,蛀入嫩梢为害,被害部逐渐膨大成瘤,影响枝条生长,受害枝不易结果或结果后脱落。幼虫在瘤内纵横串食,排泄物也存于瘤内。每瘤内有幼虫1~4头,在瘤内为害到9月中下旬老熟,化蛹前从瘤中向外咬一羽化孔,然后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剪除虫瘿集中烧毁,消灭其中幼虫和蛹。只要能彻底地连续进行几年,可以基本控制为害。

(2)受害严重的果园可以在成虫发生盛期(花芽开绽前)喷洒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对球坚蚧、蚜虫、叶螨、梨木虱等害虫起兼治作用。

梨潜皮蛾

梨潜皮蛾又名苹果潜皮蛾、梨潜皮细蛾,俗名串皮虫,主要为害苹果、梨、海棠等。

为害状:幼虫在果树枝条的表皮下蛀食,表皮现出黄褐色不规则的虫道,使受害枝条大量爆皮,不仅影响树体生长,并为其他病虫提供潜藏的场所。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毫米,翅展8~11毫米。头部白色,复眼红褐色。胸部背面白色,布有褐色鳞片。腹部背面灰黄色,腹面白色。前翅狭长白色,上有7条黄褐色横带;后翅狭长灰褐色,前后翅均有极长的缘毛。卵椭圆形,长径0。8毫米,半透明,初产乳白色,后变黄白色。背面稍隆起具网状花纹,腹面扁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8毫米,黄白色,体节节痕很深。蛹长约5毫米,淡黄褐色,外被黄褐色薄茧。

发生规律: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辽宁、河北1年1代,河南、陕西1年2代,以3~4龄幼虫在枝条皮下虫道内越冬。果树发芽时幼虫在枝、干的表皮下不规则上下串食,后形成表皮剥离。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在剥离的表皮下作茧化蛹,5月底至6月初为化蛹盛期。6月中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成虫夜间羽化、交尾、产卵,寿命5~7天,喜在表皮光滑少毛柔嫩的一至三年生枝条上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1粒。幼虫孵化后直接由卵壳下蛀入,卵壳可长久黏附在表皮上。8月中旬至9月初发生第一代成虫,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继续为害。11月上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由于梨潜皮蛾的幼虫和蛹都有寄生率较高的寄生蜂,只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抑制作用,梨潜皮蛾一般不会造成多大为害,不用专门喷药防治。在为害特别严重的果园,田间防治应抓住越冬代成虫发生初盛期(6月中旬),喷布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兼治金纹细蛾等其他害虫。

大青叶蝉

大青叶蝉过去又叫大绿浮尘子。寄主范围很广,包括农作物、蔬菜、林木和果树,果树包括梨、苹果、桃、葡萄等。

为害状:对果树的为害并非口器刺吸,而是成虫用产卵器划破树皮把卵产在枝干表皮下,造成半月形伤口,为害严重时使枝条失水干枯。幼树和苗木受害后容易被风吹干,冬季容易受冻害,是造成幼树“抽条”的诱因之一。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0毫米,体绿色,头部黄色,头顶有2个黑点,前翅端部灰白色,半透明。卵长圆形,中部稍弯曲,黄白色,7~8粒排列成一个月牙形卵块。若虫灰白色至黄绿色,3龄以后长出翅芽。

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卵在果树或苗木的枝干表皮下越冬。翌年果树发芽后卵开始孵化,若虫迁移到附近的杂草和蔬菜上为害,以后转移到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上为害。晚秋后大部分转移到白菜、萝卜等菜田为害。10月中下旬成虫飞回果树上产卵越冬。每雌产卵30~70粒。若虫5龄,历期1个月左右。夏季卵期为9~15天,冬季卵期为5个月左右。

大青叶蝉产卵为害枝条大青叶蝉在枝条皮下产成排的卵,防治方法:

(1)防止成虫产卵:10月上旬成虫飞到果园之前,幼龄树干涂刷白涂剂,阻止雌虫产卵。白涂剂配方是:生石灰10千克、硫黄粉0。5千克、食盐0。2千克,再加少量的动物油,用水调成糊状。

(2)注意间作:注意不要在幼龄果园内间作白菜、萝卜等晚秋菜,以减少其发生。

(3)药剂防治:秋季虫量大的果园,特别对于一至三年生幼树,在发现成虫产卵时喷布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