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梨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100000012

第12章 梨树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0)

发生规律:该虫在东北、华北1年发生1代,而在河南西部及陕西1年发生2代,均以2~3龄幼虫在树干及主枝的粗皮裂缝下结茧越冬,在幼龄果树树皮光滑的情况下,幼虫多在树干附近土块下结茧越冬。翌年果树发芽时,越冬幼虫即开始出蛰,向树干转移,如此时花芽尚未开放,先从芽旁已吐白的部位蛀入食害,如花芽已开绽则由顶部蛀入食梨星毛虫成虫梨星毛虫老熟幼虫害。虫口密度大的树,1个开放的花芽内常有多头幼虫同时蛀食,花芽被吃空、变黑、枯死,继而为害花蕾及叶芽。果树展叶以后幼虫即转移到叶上为害,被害叶变黑枯干,6~7月果树即呈枯黄凋零状态,严重影响果树的枝条发育和花芽分化。幼虫一般喜食嫩叶,由嫩梢下部叶开始,依次转苞为害,1头幼虫可为害7~8片叶,在最后一个苞叶内结茧化蛹,蛹期约10天。河北省中部梨区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初见,盛发期在6月中旬。河南西部及陕西关中等地,越冬代成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于8月上中旬。成虫飞翔力不强,无趋光性,白天潜伏在叶背不活动,多在傍晚或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片背面。每雌可产卵278粒。卵期7~10天,幼虫有6个龄期。初孵幼虫群集叶背,经1~2天取食后,再分散为害。一代区7月下旬大部分幼虫已3龄,部分幼虫仍为2龄,即进入越冬场所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面积不大的果园,尤其是未结果的幼树,在劳力许可的情况下,春季及时摘除虫苞,可以避免喷药杀伤天敌,只要坚持进行,可以显著减轻第二代甚至来年的为害。

(2)虫量大、为害严重的梨园应在越冬幼虫出蛰初期,亦即梨树花芽膨大期进行1次药剂防治,可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对树冠、主干、主枝进行均匀喷雾。收梨瘿蚊在卷叶中的幼虫梨瘿蚊为害梨树新梢状梨瘿蚊化蛹麦以后第一代幼虫为害初期,如果虫量较多还应及时喷一次药,可选用对天敌安全的特异性杀虫剂24%虫酰肼悬浮剂2 000倍液。

梨瘿蚊

梨瘿蚊俗称梨芽蛆,是近年来局部梨园为害上升的害虫。

为害状:每叶有虫达10多头,幼虫将芽叶沿主脉纵卷成双筒形,随生长发育卷得圈数增加,叶肉组织增厚变硬发脆,芽叶被害后3天出现黄斑,逐渐扩展至全叶发黑枯萎脱落。受害重的梨树出现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成虫暗红色,雌成虫体长1。8~2。2毫米,翅展3。3~4。4毫米,雄虫较雌成虫瘦小,体长1。3~1。6毫米,翅展3。5毫米。卵长椭圆形,长0。29毫米,宽0。08毫米,初产浅橘黄色,孵化前为橘红色。幼虫长纺锤形,1、2龄幼虫无色透明,老熟时长1。8~2。6毫米,橘红色。蛹橘红色,长1。6~2。0毫米,蛹外有胶质白茧,长1。95~2。24毫米。

发生规律:梨瘿蚊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及枝干翘皮裂缝中越冬。各代成虫盛发期为3月底、5月初、5月底、6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量少,第二代幼虫发生量巨增,第三、四代甚微。第一、二代发生正值新梢抽发盛期,对梨树造成严重为害。

各代各虫态历期平均为成虫1。2天,卵3天,幼虫12天,蛹15天。第三代老熟幼虫大部分休眠越冬,少数继续发生第四代。雄成虫羽化高峰在早上5时左右,羽化后在地面低飞,寻觅雌成虫。雌成虫在午前羽化,羽化后仍停留在附近地面、杂草、枝干上静伏1小时后方与雄虫交尾,交尾盛期在上午8时。每头雌成虫抱卵量平均148粒,卵产在未展开芽叶缝隙里,每个芽叶着卵数10粒,多的上百粒。幼虫孵化后钻入芽叶内为害,共4个龄期,幼虫老熟后遇到降雨高湿天气,即脱离寄主,爬到枝干翘皮裂缝里或钻入土中(土层深度2~6厘米,多在2厘米处)第三天开始结茧化蛹。当冬天最低气温降至-13℃时越冬老熟幼虫的冻死率高达98%以上,翌年梨瘿蚊的为害极轻。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冬季梨园深翻6厘米以上,刮除枝干粗糙翘皮,能有效消灭部分老熟幼虫、茧蛹。人工摘除有虫叶片及清除老熟幼虫脱叶,集中烧毁,亦可明显减少虫口。

(2)生物防治。梨瘿蚊天敌种类很多,如梨瘿蚊广腹细蜂是梨瘿蚊的主要天敌,各代卵都有被寄生的卵块,老熟幼虫寄生率达15%~20%;其次是捕食性蜘蛛、瓢虫、草蛉、蚂蚁等,捕食成虫和脱叶的老熟幼虫。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可有效控制梨瘿蚊的发生与为害。

(3)药剂防治。对于梨瘿蚊发生严重的梨园,药剂防治的时间应在新梢初抽期进行,可喷洒90%敌百虫晶体1 200倍液,45%马拉硫磷乳油1 2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保梢效果非常显著。

梨网蝽

梨网蝽又叫梨花网蝽、梨军配虫。是梨、苹果树上发生比较普遍的害虫,管理粗放的果园为害较重。

为害状: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呈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大量斑点形成大块黄白色失绿斑,甚至变成大块褐色枯斑,叶片提早脱落,对树势、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

形态特征:成虫体扁平,体长约3。5毫米,体暗褐至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向外突出呈翼状,前胸背板和前翅均分布有网状花纹,静止时两前翅后缘交叉呈“×”字纹。腹部金黄色,上有黑色斑纹。若虫。初孵若虫白色透明,体长约0。7毫米,后变淡绿色,复眼红色。2龄腹部背面变黑,3龄出现翅芽,腹部具7对刺状突起,5龄若虫体长约2毫米,翅芽长至腹部第二对突起。卵椭圆形,淡黄色,透明,一端弯曲,长约0。6毫米,产于叶肉组织内。从叶片背面看,只能见到黑色的小斑点(卵盖),系成虫排泄的褐色胶状物。

发生规律:黄河故道地区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树干翘皮下及土块缝隙中越冬。果树发芽后,成虫出蛰活动,多集中于树冠下层的叶片背面取食、交配、产卵。成虫每次产卵1粒,卵产于叶肉组织内,且卵外覆有胶状物,药剂不易穿透。每头雌虫可产卵8~26粒。初孵若虫活动力弱,群集叶背为害。第一代若虫盛期在5月下旬,发生期集中而且整齐,受害叶片呈苍白色。第一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出现,以后各代重叠发生,极不整齐。7~8月是为害最重的时期。10月以后,成虫陆续潜伏越冬。

防治方法:

(1)梨网蝽发生较重的果园,冬、春季要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落叶、翻耕土壤等可以大大减少越冬成虫的数量。

(2)生长期防治主要放在第一代若虫发生高峰期,即5月下旬,选用触杀力强的菊酯类杀虫剂,如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由于这类药剂对果园内天敌杀伤力大,喷药方式宜采取挑治,即仅对有为害症状的树体的受害部位的叶片背面进行局部喷药。梨网蝽发生不重的果园,在喷药防治黄斑蝽、食心虫等其他害虫时注意对有为害部位的叶片重点防治,就可起到兼治的目的。

梨花网蝽若虫及为害状梨花网蝽成虫

黄刺蛾

黄刺蛾又名八角虫,俗称洋辣子。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寄主多的食叶性害虫。

为害状:往往在喷药较少的果园易见其发生为害。在苹果、梨等叶片较大的树上为害,数十头低龄幼虫常常聚集在一起,排列整齐,先取食卵块附近数张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下上表皮和网状叶脉,受害新梢非常易于辨认。大龄幼虫分散为害,将全叶吃光,仅剩主脉和叶柄。发生量大时能将整株树叶吃成光秃状,导致二次发芽、开花,严重影响来年的产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6毫米,体黄色至黄褐色,鳞毛密而厚。前翅自顶角向后缘基部与端部斜伸2条棕褐色细线,内侧1条止于后缘近基部1/3处,此线内侧黄色,外侧黄褐色,外侧1条线止于臀角附近。卵扁椭圆形,黄白色,长约1。5毫米,数十粒排在一起。幼虫体较肥大呈长方形,黄绿色,体长约25毫米。背有一紫褐色斑纹,两端大中间细。各体节有4个枝刺,胸部上面有6个,尾部有2个较大的枝刺。腹足退化,胸足极小。蛹体长13~15毫米,椭圆形,粗肥,淡黄褐色,两复眼间有一突起,表面有小刺。茧椭圆形,质坚硬,茧上有数条白色与褐色相间的条纹,形如雀卵。

发生规律:黄刺蛾以老熟幼虫在茧里越冬。在辽宁及河北省北部1年发生1代,河北省中南部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2代。黄河故道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在7黄刺蛾成虫与茧黄刺蛾幼虫月下旬至8月下旬。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卵产于叶背,常几十粒排于一张叶片上。每头雌蛾产卵49~67粒,成虫寿命4~7天,卵期6~8天。幼虫出现期,第一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8月上旬至9月中旬。第一代幼虫所结的茧一般小而薄,第二代茧大而厚。9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老熟,在树上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冬春季结合修剪,消灭未被寄生的虫茧,对有寄生蜂寄生的虫茧,由于茧的上端有寄生蜂产卵时留下的圆形产卵孔,易于辨认,要注意保护。利用幼龄幼虫群栖为害枝条有明显辨认特征,在幼虫为害期勤检查,并将有虫枝梢摘除。

(2)药剂挑治。对于虫量较大的树,宜用触杀性强的菊酯类杀虫剂如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喷洒有虫枝,不需全园喷药。

苹果舟蛾

苹果舟蛾俗称舟形毛虫,是苹果生长后期的食叶性害虫,分布比较广泛。

为害状:幼虫4龄以前集中为害,由同一卵块孵出的数十头幼虫头向外整齐地排列在叶面上,由叶缘向内啃食,稍受惊动则纷纷吐丝下垂;4龄以后分散为害。幼虫停息时头尾翘起,形似小船,故称舟形毛虫。发生严重而又防治不及时的树,整株树的叶片会被吃光,导致树体二次发芽,损失甚为严重。

形态特征: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22~25毫米。前翅有不明显的浅褐色波浪纹,近基部有银灰白色和紫褐色各半的椭圆形斑纹,靠翅外缘有同色斑纹6个。卵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淡绿色,孵化前为灰褐色。数十粒至百余粒密集成排于叶背上。幼虫。

初孵幼虫体色黄褐色,体长3。8毫米;2龄幼虫体长9。5毫米,体淡红褐色;3龄幼虫体长18毫米,体红褐色;4龄幼虫体长28。5毫米,体暗红褐色;5龄幼虫体长58。5毫米,体紫黑色。各龄幼虫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全身生有黄白色长软毛。蛹紫黑色,体长约23毫米,腹部末端具有短刺6根。

发生规律:苹果舟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根部附近约7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郑州地区7~8月越冬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产卵于中下部枝条的叶片背面,密集成块,卵期约7天。8月至9月中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孵出后,先群集在产卵叶上啃食叶肉,仅剩网状叶脉,后转移到同一枝条相邻的叶片为害,头向外整齐排列呈半环状,蚕食叶片边缘,仅剩主脉和叶柄,后再转移至下一张叶片。幼虫多于4龄末5龄初开始分散为害,进入暴食期。幼虫老熟后沿树干向下爬行下地,择地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低龄幼虫群居叶片正面,啃食叶片边缘,容易发现,可进行人工摘除,就地踏死。于幼虫发生期在果园中加强巡回检查,随时将其消灭在分散暴食期之前。苹果舟蛾老熟幼虫,苹果舟蛾幼虫分散前集中为害苹果舟蛾成虫。

(2)药剂挑治。用触杀性强的菊酯类杀虫剂如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喷洒有虫枝,不需全树喷药。隔10天后再进行1次。

(三)枝干害虫

梨圆蚧

梨圆蚧又叫梨枝圆盾蚧,是为害梨、苹果等果树的一种重要而且常见的介壳虫。

为害状:枝条受害后出现大量密集的灰白色小点,此即该种蚧的虫体介壳,枝条被吸食汁液后导致皮层木栓化甚至干缩枯死;果实被寄生后,虫体多集中在萼洼附近,围绕介壳形成紫红色的斑点,降低果品商品等级。

形态特征:成虫身体上覆盖蜡质介壳。雌虫介壳近圆形,直径约1。8毫米,灰白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轮纹,介壳中央的突起称作壳点,脐状,黄色或黄褐色,虫体扁椭圆形,橙黄色,体长0。91~1。48毫米,口器丝状,位于腹面中央,眼及足退化。雄虫介壳长椭圆形,较雌虫介壳小,壳点位于介壳的一端,虫体橙黄色,体长0。6毫米,复眼暗紫红色,口器退化,触角念珠状,有1对翅,交尾器剑状。若虫。初龄若虫固定以前能爬行,无介壳,2龄以后开始形态分化,可分辨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