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14937300000059

第59章 自杀(4)

我这样举例子是不是作弊了呢?我希望你们能够同意我这种说法,如果生命恢复美好的机会非常渺茫(而假如没有恢复,你会忍受非常糟糕的生活),此时自杀会是个合理的选择。如果选择昏睡来避开折磨是合理的,虽然这样放弃了赢得假期的机会;与之类似,选择自杀来避开一辈子的痛苦与折磨也是合理的,虽然这样放弃了重新过上有价值的生活的唯一机会。但这个类比有纰漏。毕竟,我故意用一星期的折磨和一星期的昏睡来限制例子。但是,死亡不只是一个礼拜的事,死亡是永久的。如果你自杀了,你就放弃了此生让生活重新有价值的唯一机会。大不相同的是,如果你没选一号门,你只是放弃了这个星期去度假的机会,以后还有的是其他机会。

那让我们换个例子。我们不让每件事都只持续一周了,假设每一种结果——昏睡、折磨或度假——都会持续整整一辈子!所以,如果你走一号门,就有99%或99.9%的机会要遭受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折磨,直到死亡;同时有1%或0.1%的机会被带去欢度美妙假期,长达几年或者几十年,直至你死去。要是走二号门,你会立刻陷入沉睡,永远都不会再从这种无梦睡眠中苏醒。你会一直保持无梦睡眠的状态,直到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自然死亡。

想象一下,有人坚持说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合理的决定就是走一号门。他们可能会说,如果你选择二号门,就放弃了此生获得美妙假期的唯一机会。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坚称走一号门是唯一合理的选择,尽管你很可能将在折磨中度过余生。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错的。即使在修正过的例子里,你放弃的是获得假期不可多得的机会,但我仍觉得走二号门是绝对合理的选择。毕竟,如果你选一号门,极有可能的结果是你的余生都将忍受折磨。假设我们说的是实实在在的折磨:巨大的疼痛和苦楚会让你觉得死了比活着更好,但你还要活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我觉得无梦睡眠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哪怕你放弃的是度假的唯一机会。总之,如果要忍受的是非常严重的折磨,而赢得假期的机会又很渺茫,那么二号门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一号门是唯一合理的选择这种说法根本是错误的。

注意,我并不是说我们必须选择二号门。虽然我对这种立场有共鸣,但这种看法比我想要表达的更为大胆。我只想说明,二号门也是个绝对合理的选择,这是个在理性上可以接受的选择。如果有人不认同这一看法,我觉得他们是错的。

同样地,在自杀这个问题上,如果你的生活很可能会不值一过,自杀也可能是个合理的选择。当然,如果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放弃了重归美好生活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值得我们仔细考虑。但同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现实地考虑到情况好转的可能性,以及生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你过得会有多惨。总之,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自杀可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至少,如果你能清楚地分析自身状况,这时自杀会是个合理之选。

但我们仍未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清醒地审时度势呢?哪怕我们为了讨论能够进行下去,承认有些人的生活可能会糟糕透顶,他们会活得一直生不如死,除非情况出人意料地奇迹般好转,否则他们最好是死去。即使我们承认,只要这些人能清楚分析自身处境,自杀就是个理性或者合理的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是不能客观可信地认清自己的处境吗?

要知道,这和我坐在办公室里,身体健康,心情舒适,过着有价值的生活,冷静地写下这些内容可不一样。当然,我希望你们过的都是有价值的生活,都能用冷静清晰的头脑,从客观的角度来弄清这些问题。但人们真正要面对这些问题,而不只是讨论哲学上的可能性时,情况则大为不同。想一想,要是你的生活糟糕透顶,甚至有理由自杀,糟到生不如死的地步,你还能怎么样呢?显然,你要忍受肉体上的巨大疼痛,那是难以忍受的疼痛。而且你可能对很多事情都已无能为力。你可能卧床不起,什么都干不了,没办法看小说,没办法和朋友交谈,甚至不能看电视。(能看电视的生活未必有你可以拥有的生活那样好,但是仍然聊胜于无。)

想象一下这种糟糕透顶的生活,我们得考虑到这种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痛苦,他们身体残障,情感上也将面临压倒性的挫折。正因如此,我们会问:谁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头脑清醒呢?要是你头脑不清醒,怎么有理由信赖自己的判断,断定现在就处于可以合理自杀的情况中了呢?

当然,你可能相信自己死了会更好,但你应该信赖自己的判断吗?很可能不应该!你对于这件事的思考很可能会被痛苦、折磨以及情感上的挫折扰乱!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会说:的确,如果有人真的生不如死,生活中充满了痛苦与挫折,他们会没办法清醒地考虑自己的处境。但如果他们头脑不清楚,他们就不能做出可靠的判断。如果判断不可靠,就不应该信!所以,自杀绝不可能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这个论点很有趣,值得我们斟酌。我们似乎确实应该对自己在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下做出的决定持怀疑态度。但即便如此,我也并不信服上述结论。想要恰当地评价这种想法,我们要问一问,是不是只要你的思绪被痛苦和压力扰乱,就永远不能相信自己的决定?

假设你得了某种疾病,给你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你的生理机能。但碰巧能做手术,而且这种手术几乎总是成功,它能使病人不再痛苦,恢复原来的正常生活。注意,手术几乎总是成功,但不是百分之百成功。

在这里,你有哪些选择呢?第一种选择是做手术。手术成功率很高,有99%,99.9%或99.99%。当然,像所有的手术一样,它存在风险,有时病人麻醉之后就没再醒过来。这并不经常发生,但可能有0.1%或者0.01%、0.001%的几率。反正,手术总是有失败的可能,你总是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可以说手术一定能够成功。这是第一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是拒绝进行手术,维持现状,饱受折磨,无法行动,生活不值一过,这是拒绝治疗最可能的后果。但有时——这不经常发生——病症会不治而愈,当然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大概只有0.01%或者0.001%的几率。但如果不进行手术,1000次里面有999次,或者10000次里面有9999次,你会被病痛困扰,毫无进展,直到几年后死亡来临。

你的选择就这两种,你应不应该做手术?我想我们都会认为你当然应该做手术,傻子才不做手术。毕竟,做手术极有可能治好你的病!我们假设你就是这么决定的。

但现在我们有这种担心,等一下,你能信赖这个判断吗?你现在承受的压力很大,又非常痛苦,情绪显然很激动。你做出的这个判断——做手术是合理的——是在痛苦和精神压力笼罩下做出的。你怎么能相信这个判断呢?所以有人会觉得,你不应该相信这个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同意做手术绝对是不理性的。

但这不可能是对的。我们当然会认为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可否认的是,痛苦会让你犹豫踌躇,让你再三考虑,才能做出决定。但是如果有人说既然你情绪这么激动,做出接受手术的决定就绝不合理,这样说就太极端了。无论如何,你都要做出某种决定。你可以决定做手术,也可以决定不做,但无论如何,你都是在做决定。无论哪个决定,你都是在情绪激动、倍感压力、饱受痛苦和折磨困扰的情况下做出的,别无他途。所以你再三考虑,想听听别人的意见,这都没问题。如果有人说,做手术的决定绝不可能合理,而据此决定行动也绝不可能合理,那他们就错了。

我们现在再回来看自杀的例子。我认为在相应方面,自杀和我们刚才讨论的例子相似(或者说可以相似)。一方面,如果你决定不自杀,你很有可能继续忍受折磨;或许有些许的可能,最终你会好起来,过上有价值的生活;但在很大程度上更有可能的是,你的痛苦会一直持续,甚至加剧。另一方面,如果你自杀了,你的痛苦就结束了。当然,这个结果远远比不上得到治愈——在这一点上,可能将自杀和做手术相类比不甚妥帖——但是,如果你的情况已经糟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而治愈的机会又非常渺茫,自杀可能仍是一个合理的决定。要是有人坚持认为,因为你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你的判断一定会受到影响,你不应该相信自己对此事的判断,我只能回应说这个结论并不合理。如果在手术的例子中,这个论证不具说服力,也确实如此;那么我看不出来,在自杀的例子里,它怎么会突然就有理了起来。

而正确的结论则似乎是,正是由于你在做决定时感受到了情绪上的压力和痛苦,才更应该深思熟虑。你不应该草率做出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而应该和医生谈谈,和爱人谈谈。但如果有人坚称在这种情况下,你绝对没有理由信赖自己做出的决定,我只能说,这个建议并不靠谱。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的。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只关注自杀的合理性问题,有时是有理由自杀的。更准确地说,如果我们从理性自利的角度评估自杀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自杀是合理的。你的生活可能会生不如死,你可以有理由相信自己正身处其中。你或许能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或者即使你的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痛苦和压力的影响,它们让你忧心忡忡,无法确定,但你仍会发现,你更倾向于自杀,这差距已经大到让你最终有理由相信自己针对此事做出的判断了。所以大体说来,自杀可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自杀的道德问题

尽管自杀可能是理性的,但它仍有可能是不道德的。一些做法可能合乎理性,在道德上却是禁忌。自杀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我前面也说过,在哲学领域,关于这两者——道德和理性——能否分开,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理性要求你服从道德规范,所以就算有些不道德的事符合你一己的利益,做这些事也是不合理的。这显然是个充满吸引力的重要问题,但这是另一本书要讨论的问题,所以我想把它搁置不谈。让我们抛开针对理性和道德的关系展开的哲学讨论,直接关注道德问题本身:我们怎么看待自杀的道德问题?

当然了,要想充分阐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道德理论体系,但显然我不打算这么做。我想,我完全可以在这里总结出道德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我们没有时间仔细研究它们,但至少我们能够了解基本道德理论的大致轮廓,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自杀问题。

首先,我想讲反对自杀的两个有失审慎的观点,它们都含有伦理色彩。实际上,第一个观点不像一个道德观点,更像一个神学观点。当然大部分时间,我都尽量避免直接讨论神学问题(虽然我们谈过的许多话题都很值得从宗教的观点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到自杀,在某些情况下,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上帝,因为有种观点十分普遍,即我们活着是上帝的旨意,所以自杀就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不管怎样,这是我想要讨论的第一个观点:因为自杀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所以自杀是错误的。

我认为,两百多年前大卫·休谟对这个观点做出了最好的回应。休谟指出,如果我们能活着仅仅是由于造物主的旨意,他创造了我们,并赋予我们生命,那么我们不能由此推断,自杀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起码有一点可以用来反驳,如果你觉得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你为什么不认为拯救他人的生命也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呢?或许上帝想要让他们死呢!

你在大街上走着,眼看和你聊天的那个人就要被卡车撞了,于是你把她推开。之前我们讨论过一个类似的例子,当时的问题是她是否应该感谢你。现在的问题是她是否应该拒绝你的行为。“你怎么敢这么做!”她朝你嚷嚷,“你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我被那辆车撞死是上帝的旨意。”

我们要救人一命时,是否该因为让他死掉肯定是上帝的旨意而决定袖手旁观?如果你是一个医生,有人心脏骤停,你可以给他做心脏复苏术,让他的心脏恢复跳动,你是不是应该说:“不行,我不能这么做。让他死去是上帝的旨意。要是我试图救他,我就阻挠了上帝的旨意。”没有一个医生会这么说。那么在自杀的例子里,这种说法为什么就比较有理了呢?

你救了你朋友一命,她才没被卡车撞死,她却说:“你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你可能会反驳说:“不不不,你看,是上帝的旨意让我救了你。没错,你差点儿被车撞,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我救了你,这也是上帝的旨意。”或许医生也会说类似的话:“是上帝的旨意让我对此情况做出刚才的回应,改变了结果。”这种回答显然很有道理。既然这种回答不无道理,在自杀问题上为什么不能这么说?可能是上帝的旨意让我用自杀来回应目前的情况。鉴于我们没有上帝的指导手册,诉诸上帝的旨意并不能给我们以任何真正的指导。我们不知道上帝的旨意是让我们这样做,还是不让我们这样做。于是,我们不能说,因为自杀违反了上帝的旨意,所以这一行为肯定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