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804000000085

第85章 从众效应

所谓的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它表现为群体内部个体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迅速地引起该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不加分析和批判地模仿与接受。

从从众效应的心理学机制来分析,个体在集体中决策受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影响,即看到大家都这么做,就认为他们所做的就是对的,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跟着做。这样的决策机制在社会生活中是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的,因为人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任何事情做一深究式思考、决策、反馈,而盲从式的从众心理,则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人得出结论,减少了不必要的决策时间,这为个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从从众效应的决策机制来讲,其决策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在一个正义的社会群体内,其决策从内容的角度而言,基本上是正义、高尚、正确的,个体依据群体行为的从众,将使个体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在正确的一方。同样,在一个非正义的社会群体内,其决策从内容的角度而言,基本上是非正义、卑微、错误的,个体依据群体行为的从众,同样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在错误的一方。也就是说,不管在怎样的社会群体内,从众的决策效率是相当惊人的。

从众效应的产生是群体中每个个体之间心理上相互暗示作用的结果。从反应方式上看,个体的从众包含着内在的心理反应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两个方面。根据个体从众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性质、方向及客观效果的不同,从众效应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从众效应促进个体遵从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舆论导向;而消极的从众效应则使个体盲目接受或模仿他人不良的言行。可见,从众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从”的是正“众”,有时“从”的是负“众”,究竟是正还是负,取决于班群体里的舆论、风气等。

显然,在教育中也存在着从众效应。教育中从众效应的存在不见得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心理学效应,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学效应。从某种意义而言,学生的发展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其决策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片面性,很难独自做出高效的决策,而从众心理则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个体一个决策结果。

对于班集体中存在的从众效应,教师要学会为我所用。教师要紧紧抓住班级的主旋律、主风气,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从众效应发挥得当,无形当中可为教育助力;倘若从众效应发挥失当,无形中会为教育减分。

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加强对从众心理的引导、培养,我认为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戒盲从。从众效应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迅速决策,但是一味地盲从,则是违背了迅速决策、科学决策的初衷。从众有时也需要科学地分析。其次,重引导。教师要善于发挥正确集体舆论的约束和导向作用。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上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重视积极健康班集体舆论的培养、引导与强化,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挥正确班集体舆论对个体思想认识、行为及其方向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再次,善培养。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分析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积极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对自己或他人言行的分析、评价、判断和调控能力。最后,会转化。教师要做好区别对待,做好个别教育和转化工作,善于组织学生大群体和分化学生小群体。

从众效应不可怕,需要的是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