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的行动计划。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帮助教师树立专业理想,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反思,并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以此为引导和鞭策,使教师努力成为一名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的发展者。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上。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成为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与开发者,在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历程中追寻教育幸福。正如《一生的计划》的作者格莱恩·布兰德所说:“成功就是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涵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霍尔认为,专业发展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专业发展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其专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且能综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专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专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在专业上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认真规划与反思,提高其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一、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概念界定
对专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个人职业选择,出现了研究个人职业选择的理论,如霍兰德(Holland)的人职互择理论、帕金森(Parkinson)的职业—人匹配理论、施恩(Schein)的职业锚理论等。这些理论主要从个人角度讨论职业选择与个人特质的匹配以保证专业发展的成功,注重对专业发展内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20世纪中叶,专业发展规划研究聚焦于个人专业发展阶段问题。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研究理论,如舒伯(Super)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施恩(Schein)的职业发展理论、金斯伯格(Gins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格林豪斯(Greenhaus)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等,其共同点是将专业发展与人的生命周期联系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着重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决策和职业实现策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侧重于以组织视角考察个体职业发展。米尔克维奇(Milkovich)、布鲁克(Brook)和伊凡瑟维奇(Ivancevich)等学者就专业发展规划的研究提出了组织与员工共同成为专业发展规划主体的共荣共生理论和专业发展的战略观等。
20世纪后期,学者的研究强调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亚瑟·谢尔曼(Arthur Sherman)等人对不同时代专业发展规划研究重点的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员工专业发展规划与组织专业发展规划二者的平衡上。这一时期,研究者已充分注意到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要求,必须主动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确保组织利益的同时,需注意考虑个体的发展意愿。专业发展规划在90年代传入中国。最初的专业发展规划主要是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使用者多是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专家学者的研究也多是针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较少,也不深入。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解决现实教学问题、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教学的能力,而且要求具备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力。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职业生涯规划虽是个人的职业经历,但与其所在的组织密切相关,一个组织有责任、有义务为其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这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其主体是个人与组织,具体到教育部门就是教师与学校、教育局。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就是教师根据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自己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调控所在的环境因素,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不断反馈和修正目标,最终达到目标的活动过程。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经营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涵。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必须基于现实,从教师个人和时代、社会、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本专业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专家,还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形成教学专长和职业专长。因此,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化、动态化、个性化与发展的阶段性及连续性特点是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依据。
(一)目标性与系统性原则
教育结构日益复杂化,需要教师专业具备多种职能与功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首先应遵循目标性和系统性原则。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发展规划是多元化目标有机结合的系统,教师专业存在状态的不同使得其对专业的含义与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也使得教师有不同的专业理想与专业行为选择,最终导致教师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二)主体性与主动性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和意愿。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独立制定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并能评价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够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将专业发展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不同需要结合起来,追求个人专业结构的不断改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三)动态性与可调性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层级式发展。教师职业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教师职业生涯的历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教改背景下,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教师制定的规划也应具有动态灵活性和可调节性。教师的主体性终身学习,就是将自身作为发展的对象,其发展过程伴随着专业发展的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实时的监控与动态的调节机制对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与专业活动的完成是必需的。
(四)多元化与多主体原则
对教师专业活动的成果评价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在教学方面,几乎不可能准确地衡量教师在“学生质量的改进或提高”上的成果;科研成果虽然相对具体,但由于科研过程难以控制,且科研成果很少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所以也无法准确地衡量。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专业活动存在着来自教师自身的内部评价与来自社会的外部评价,对二者匹配程度的解释和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以后的专业活动。
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追求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重要环节。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即教师专业发展的蓝图,其制订过程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设计职业生涯对教师自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促使教师关注和思考在工作中如何做正确的事、怎么正确地做事、怎样有效地做事等核心问题。
多数教师认为,专业发展规划对自己有帮助,促使自己去认真分析自己,促进了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在没有作规划前,往往没有进行过深入系统的反思。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能促使区域内教师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学区、全区甚至全市的位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能够把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重要手段。
(一)有利于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难取得相应的成果。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教师认清自己人生与事业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教师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深入的自我分析,从而明确内心需要,并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人生理想。
(二)有利于促使教师采取行动规划
可以对教师个体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监控作用。当教师个体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设想,并能付诸具体的行动以实现这种设想,那么真正的成就感和工作的满足感也就随之而来了,而这种成就感又会推动教师去自主发展,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三)有利于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了教师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对目前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并据此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策略。专业发展规划必须是具体的,规划的实施结果是可以衡量的,可以通过对工作业绩的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四)有利于培养稳定的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在帮助教师发现他们真正的专业价值方面做得甚少,各种竞争、监察、评比等工作压力让教师产生专业倦怠,极大地消解了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和愿望。通过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能达到学校人力资源需求与教师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激励性的具体体现。
(五)有利于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通过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开发其潜能,发挥其专长,实现其人生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组织实施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工具,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可以使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受到学校的重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地挖掘教师的潜能,从而有效地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
(六)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达成
专业发展规划与管理的核心是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这可以有效纠正学校与教师个体在目标整合上的偏差,并避免由此导致的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的缺失。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成学校发展目标,实现教师个体目标与学校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