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教师成长
14803400000019

第19章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诉求把握教师发展基点(4)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诉求活动,我们认为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分为激发诉求的动力机制、有效沟通的反馈机制,以及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管理机制。

一、动力机制的建立

动力机制保障教师诉求的激发,西湖区从软文化和硬制度两手抓,软文化为主,硬制度为辅助。

(一)软文化为主的动力机制

1.价值引领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统一思想,才能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推动行为。在统一的价值观指导下教师的诉求才能有积极向上努力的价值。

价值引领主要包括学校办学历史介绍、学校现状介绍、学校办学理念介绍、教师职业特点、新教师如何应对等等这几块内容,使新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接受学校关于教师发展的要求和规范,激发新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形成一种内化的自觉行为。西湖区教育局努力打造“西湖精神家园”,进行“西湖精神大讨论”“我们的价值观”等讨论活动。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做好,都需要有一种职业情怀,都需要一种职业信仰、一种职业理想。教师这个职业,同样需要树立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也就是从做教师那天起,就要钻研学科专业,研究学生,立志做最好的自己,争取做最好的教师。

2.榜样引领

通过身边的榜样来引领教师,为教师树立努力的方向和标杆,激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激发诉求。

西湖区每学年都会评选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师德师范教师、西湖园丁、感动西湖十大园丁、西湖区优秀教师等,并且用这些榜样来树立标杆。每一年西湖区教育局都会进行“感动西湖十大园丁”评选,至今已经有三届了。先把候选人的事迹公示在西湖教育网上,然后由网民自由投票,最后评出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案例5-9

第二届感动西湖十大园丁事迹介绍

张老师自1984年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已在西湖区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了26个春秋,我校教师都热情地称呼她为“张教授”。她现担任我校理综组教研组长,且是我校唯一的一名杭州市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是杭州市知名的物理教师。2007年5月她在杭州市中学理科教研组长培训活动上作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报告,2008年12月先后在杭州市高一、高二物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浙江省物理年会上作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获得了到会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张老师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在学校开展的高级教师“五个一”评比中,她的课堂教学总是得分最高者之一,几乎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学生满意之星”。高中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但张海英老师所教的学生能自豪地说:“学物理我行。”她所教的学生往往能花比较少的时间而取得较理想的成绩,这得益于她课前精心的准备。她的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是经常创造性地以学生熟悉的具体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撞击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学生的境界。26年春秋,她累着,但却快乐着。因为她明白自己带着的是一群充满未来希望的年轻人,一定会看到彼时的花开。

每一次的评选都十分的激烈,每一位候选人的事迹都非常感人。西湖区用这样的评选活动,无形中为西湖区的教师树立了榜样,弘扬了核心价值观,让教师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榜样就在平凡的工作中,激发了区域内教师积极向上的“比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3.规划引领

教师自我规划就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目标,首先对自己进行自我认识,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朝目标制定努力的活动和时间。

做最好的自己,必须要学会规划自己的教师职业。为此,我们引进SIDR(思得)模式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首先,做好战略分析、战略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科学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做好正确的规划定位。其次,要有具体的执行措施,在思想、读书、教学、科研、管理(班主任、行政管理等)、专业知识、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注重细节。每位教师在制定好规划之后,学校针对教师个人情况进行细致指导。第四,协调。即教师规划制定好之后,学校要上下协调关系,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二)制度为辅的动力机制

为激发教师的诉求,保障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西湖区出台了18个关乎教师发展的文件。它不是事关小众的“精英计划”,而是一幅面向广大教师的成长蓝图:有老中青篇,有骨干篇,有继续教育篇,有聘任聘用篇,从入行到退休,从城市到农村,每一位老师都能从这“一揽子文件”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反馈机制的建立

一项决策的实施情况如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只有通过接受者的反馈,及时使决策者掌握信息,才有利于决定进一步的实施计划,由此可见,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必须有反馈功能。建立完善的教师诉求机制,要求教师既向系统输入了诉求信息,也要向系统反馈诉求结果。也就是说,教师诉求表达机制如果得以建立,将在这一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信息的反馈包括及时反馈和长远反馈。

1.长远反馈

得到教师满意答复的诉求处理也不是就意味着完结,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定期回访,积极主动地与提出诉求的教师及时沟通,了解这一阶段对解决此诉求问题的工作的落实情况。另外,各办理诉求的部门也可以开通一些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如热线电话、网上留言簿等,让提出诉求的教师可以不断地反馈实施结果。

2.及时反馈

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师诉求落实处理完毕的结果,应及时通过各种形式回复给教师,教师或学生代表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相关部门应给出合理解释或重新办理,并尽快给予答复;确因客观实际所限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由办理诉求的相关部门向诉求者作出说明,这属于信息的及时反馈。

这种反馈的好处在于:一是尊重教师个性,更有针对性;二是能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有助于建立情感沟通,利于协商;三是激发教师诉求的“正强化”,从而有利于实现目标。

三、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内部灵活的信息流通机制

当前科技发达,信息通畅,在调查问卷的开放性试题中,很多教师提出了开设校长信箱,学校领导应不定期地走进教师当中倾听意见、搜集意见,开展各种见面会等诉求表达途径的建议,反映出教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诉求表达方式的倾向性意见。有些建议,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行,只是没有纳入到规范当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认真考虑教师的这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理性的集科学性与可行性于一体的信息流通机制。当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采取的信息流通方式也不同,校长信箱、各线管理层定期与教师代表的座谈及各种搜集意见的方式、建议的见面会等非网络化的信息流通手段都可以成为网络化信息流通机制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成为硬件比较薄弱的学校的主导信息流通机制。

(二)建立外部领导和管理机制

根据系统论的原则,我们知道,“组织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根据这一理论,学校的资源因素“可能来自教师、学生、家长、地方的和范围更广的社区以及更广泛的结构性影响,也可能来自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诉求情况除与教龄、专业、政治面貌等自身因素及学校具体管理等内部因素相关外,还与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相关,主要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诉求机制的建立同样也离不开教育行政机构的支持与帮助。因为我们需要从一个大的环境中去审视教师诉求表达机制,这离不开外部的保障,离不开教育管理机构的保障与支持。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在建立教师诉求表达机制上有两重职责。一是负责对该机制建立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二是对于学校在此方面的努力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果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能够加强以上两方面的职责,将会使得教师诉求表达机制更完善、更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