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失衡的巨龙
14800100000057

第57章 货币政策之思——动荡岁月,面纱还是权杖?(13)

比印钞票更猛烈的货币政策

现在,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全都化身为印钞机,它们正在或计划在市场上大量购买国债、按揭抵押债券、公司债或者股票。央行这样做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只不过是变动几个数字。但结果是,央行向市场注入了新的货币。

这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现在备受倚重,因为它解决了一个常规政策所不能完成的任务:降低中长期利率。

在西方,央行能够直接控制的是短期利率,现在美联储等央行已经将短期利率降到0。降息牌出完之后,中长期利率仍然偏高,而中长期利率不受央行直接控制。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降低中长期利率。央行大举购买某种债券,将抬升这些债券的价格,同时压低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这会降低整个市场的中长期利率,并有效降低借贷者的成本,进而鼓励消费和投资。

量化宽松显然是相当激进的货币政策,但也有人认为央行做得还不够。理由是,在市场缺乏信心、信贷收缩和通货紧缩的环境中,把中长期利率降到0仍然满足不了恢复经济的需要。用经济学的话说,当前的均衡利率应该是负的。均衡利率是指让经济恢复充分就业的利率水平。比如,当预期通胀率为负时,将来的钱就更值钱,即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可能较高。为了让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名义利率就应该为负的。

央行能够直接宣布利率为负吗?如果央行可以宣布一年的借款利率为-3%:现在借100元钱,将来只要还97元钱,这样就能更好地刺激有效需求。但问题是,当利率为负时,就没有人再愿意借钱给别人。

哈佛大学的曼昆教授说,他的研究生提到了另一种把利率降到负的有趣方法。大致意思是,央行可以现在宣布,一年后将从0~9中随机抽出一个数,比方说抽到的是2,那么所有编号尾数为2的钞票将作废,停止使用。设想一下,央行可以施加魔法把所有尾数为2的钞票从人间蒸发掉。

这样做的结果是负利率的产生。这时持有钞票的平均成本是10%(有1/10的钞票作废)。大家都会渴望把钱借出去,甚至愿意牺牲一部分本金,比如5%。这样,借出100元,一年后收回95元。于是,负利率就产生了。

这样做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已经说过,负利率正是恢复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并且,这个方案看上去也简便可行——只需要发布一个公告即可。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困难是,负利率提高了人们借出钱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打压了人们借入钱的积极性。因为,借钱的人平均会遭受10%的损失,信贷市场可能仍不会活跃。也就是说,央行发布公告后,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但需求曲线也会向左下方移动。结果,与央行行动之前相比,利率是降到0以下了,但信贷规模却可能没有任何增加。

第二个困难是,负利率方案本质上是个收缩银根的做法,这和放松银根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制造负利率,央行把1/10的钱蒸发掉了。结果市场上的资金就更少了,也就减少了可供借贷的资金数量。这不是应对信贷收缩、物价下降的可行办法。不难想象,如果央行这样做,现在的货币供应量会因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而将来的货币供应量将减少1/10。货币供应量的大起大落会极大地加剧经济波动。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现代社会里,已经很少有人大量持有现金了。当央行宣布要蒸发钞票时,人们更会把钱存到银行,这样就能避免自己所持有的现金蒸发掉。银行因为担心损失而希望尽快能把钱花出去,或者借给别人,但结果却是更多的钱回流到金融系统,实体经济的困难将因此加剧。

当然央行可以同时把存款利率变成负数。即便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央行也不能这么做,银行也不会非但不对存钱付利息反而收取费用。因为银行接受储户的现金,也就承担了风险和损失。不过,这时人们可以去卖债券,债券的收益是很难为负的。

还要考虑到,如果央行作出将蒸发一部分钞票的决定,将会造成市场对本国货币的恐慌,人们会争相兑换成别的货币以求自保,这将使得资金突然涌出国门,造成本币急速贬值甚至崩溃。

制造负利率的这个想法还有一个更加学术的类似版本。经济学家盖塞尔(Gesell)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过定期征收“持币税”来刺激人们去花钱而不是存钱。盖塞尔的观点得到了《通论》的支持,凯恩斯把它作为应对流动性陷阱的一个途径。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出现过不少次,但这个思想实验也未能被付诸实践,我想可能也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诸多困难。

比较下来,可能还是央行印钱、政府花钱来得更直接,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