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14794900000063

第63章 2011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1)

向心向前,用交流创造无限──记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党支部

■文/谭慧婷

有这样一群求是学子,他们因志同而向心;有这样一群外院精英,他们因道合而向前。成立于2010年9月的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党支部是他们提升自我、服务同学的最佳舞台。自支部成立以来就以建立“向心型”党支部为目标,力求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支部对内对外的交流与学习,增强支部向心力、凝聚力,使每一位成员从中汲取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崇尚自由、行政班概念较为淡化的大学校园中,如何做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支部是许多支部面临的难题。支部成立一年来,在强大凝聚力的感召下,班级现已有9名同学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而这种凝聚力,正是来自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党支部一直以来致力构建的“建设向心型党支部”的理念。在践行这样的理念中,他们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留下了他们红色的足迹。

汇小溪成江海──“向心型”支部初显风采

当我们对一个地方有了依恋,我们便同时有了归属感。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离不开最基本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可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正如支书安婉同学所说:“在支部成立初,我们支部就决定以建立和增强支部凝聚力为主要目标开展党日活动。”在学校号召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下,支部同学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建立了5个交流平台,供支部成员互相了解学习。

“搭台子”是建立良好沟通的根本,党支部成立后即建立了5个交流平台,以便进行交流学习,它们分别为建立支部网上档案、党性培养系列讨论活动、建立生活互助小组、科研学习读书交流和组建支部活动策划小组。5个交流平台涉及支部党员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细微点滴的交流学习中,有效地在党员心中建立起支部归属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然而要想煲一锅好汤,架好台子之后更需要上好的汤料。在这些平台上,为了树立党员良好作风,保持党员先进性,党性培养便成了交流的主体内容。党性培养系列活动以研究生党总支博客为讨论平台,每个月由支部党员策划小组发起讨论议题,内容涉及时事讨论、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等,请成员回复讨论发表学习看法。通过讨论和学习,不仅使每位党员了解彼此思想状况,同时也提高了政治坚定性,激发爱国热情,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这个支部自建立之日起一切工作都非常规范,从每位党员的个人信息到支部组织生活,尤其是支部网上档案建得详细而生动,吸引了每一位党员以及党支部所在班级其他成员的参与和关注。这是一个党支部凝聚力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同时也带给党支部无限的创新力。”外语学院的傅丽琴老师这样说道。入党积极分子金敏芳也说:“支部的每个个体都很优秀,凝聚起来力量就更加强大。虽然平时有很多各自的事要忙,但遇到集体活动需要时,都会热情认真地参与,相互帮助,共同分享。”而这种风气的形成,和这5个交流平台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个交流平台的建立和运用,支部形成了团结互助、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吸引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到支部的大家庭中来。

忆往昔以明志──“向心型”支部茁壮成长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5个交流平台为组织形式,以党员团结群众,支部成员分工合作,支部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忆往昔,看今朝”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该支部从党史的回顾出发,发动和组织党员重新了解学习共产主义运动过程,阅读党的创始人和发展者的生平故事,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寻访身边的革命旧址。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支部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提升支部凝聚力,各项活动都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展开,并最终进行汇总、交流、展示。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且吸引了其他支部党员的共同参与。阅读学习党史、名人传记的活动已进行了第一期交流探讨,阅读小组成员共读一本书,集思广益,分享交流所悟所感。寻访身边的革命旧址以寻访小组的形式展开,寻找、发现身边的革命旧址,与各地老党员、群众交流、做采访,用文字和照片记录小组寻访的经验感受,并进行支部汇总,制成了《寻访身边的革命旧址》电子展示图书。

2011年5月15日晚,支部进行了党史第一期读书交流活动。经过几个星期的研读,各小组的丰硕成果都通过PPT进行了讲解和展示。曲捷、肖丽一组介绍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容概况,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影响马克思的几位重要人物,如蒲鲁东、斯密等,还讲解了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钦白兰、田颖慧一组通过宏观加微观、概要加细节的方式讲述了《我的父亲邓小平》,拉近了同学们与邓小平的距离。王文哲同学讲解了《周恩来传》的前一部分,着重呈现了周总理甘为人民公仆的精神及其风趣幽默的外交风格。刘真真、李娇一组展示了她们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两人分别对该书的内容作了梳理,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对全书开头、结尾以及个别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此次读书交流撞开了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们文史思想的火花,不论是传记还是文献都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大家提升了党性修养。

除此之外,支部还积极组织了一些创新、向上的活动,获得了明显的收效。在支部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下,支部党员积极团结班级群众,分工合作,有效率、有质量地组织践行各项活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支部向心力,在建党九十周年活动中展露佳绩。

出茅庐显才干──“向心型”支部百花齐放

支部成员在“团结向上、凝聚向心”的支部氛围中,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搞好科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学生党员风貌。

一年来,支部成员在学术研究上下苦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量阅读文献,保质保量完成课程和学期论文,平均每人达8篇,平均分达90分,参加与专业相关学术讲座和研究活动平均每人达30多次。支部成员积极参加院校社团组织,其中包括学校及学院的研究生会、党委研工部研究生调研室、浙大研究生新闻媒体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广播台等。成员热情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如歌咏比赛、校运动会、“毅行”游走,以及各类英语演讲和辩论赛等;同时也广泛投身各项社会实践和服务,如与杭州育才小学学生结对,进行为期2个月的“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的支教活动;参加浙江大学赴贵州湄潭支教团队;参加新华社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实习;在杭州投资研讨会进行现场口译;陪同来校外宾进行现场讲解和口译;陪同德国洪堡大学师生参观杭州古文化遗址等。支部成员以集体为动力源泉,以彼此为前行伙伴,在优先保证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广泛投身到校内外各实践活动中,在忙碌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展现积极向上、服务奉献的精神风貌。

党支部书记安婉同学说:“支部的建设需要一个务实的领导团队,和一群积极配合、热情开朗的支部成员。支部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一年来丰富多彩的支部生活,每一位成员也都从中得到历练,得到成长。”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党支部所构建的“向心型”支部正是一个能够给成员以归属感,并进而激发集体荣誉感,使得每位成员团结凝聚、积极进取的优秀支部。

经过全体成员一年的努力以及在求是园一年的熏陶,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支部已经呈现出不断蓬勃向上之势。正如傅丽琴老师语:“我们期待着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党支部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青春焕发的当下,一群有共同志向的年轻人聚集在了这里,相信他们在党旗的引导下,在强大凝聚力的号召下,必将变得更加积极,不断前行!

■快评

真诚搭建平台,朴实铸就闪亮

甫一接触这个支部,就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踏实和强大的凝聚力──大家热烈的讨论和生动的笑颜都还近在眼前。由这样一群热心、积极、勇于奉献的青年党员聚在一起的集体,你无法不被他们所折服。在我向他们寻求资料的时候,一开始他们都表示找不出太多细节和个人事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最最普通,最不值一提的。话虽如此,但他们确实切切实实履行了一个支部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发挥了一个最普通、最寻常支部该发挥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党员,我们身边的支部。他们不会喊太多响亮的口号,只是在每一个地方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在该动脑的时候发散思维勇于创新,在该做事的时候沉下心来兢兢业业。

从这样一群优秀党员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太多了:在党支部的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同时,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应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思辨的星星之火变成鼓舞人心的燎原之势!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有些浮夸的年代,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群朴实朴素、真诚的青年党员,不高调不炫耀,只是安静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以朴实铸就闪亮!

(本文编辑陆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