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58

第58章 另类医史(13)

痔疮改变历史

本文的名字似乎有些耸人听闻,有荒诞莫名之感,痔疮怎么可能改变历史呢?我等平民百姓得了痔疮当然改变不了历史,虽然它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危害我们的健康,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当然,痔疮也可能改变历史,那要看痔疮长在谁的屁股上了。就有历史学者认为:拿破仑的痔疮改变了历史。

拿破仑的痔疮和常人的痔疮应该没有什么两样,想必也是由于拿破仑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再加上拿破仑经常行军打仗,生活无规律,平时不注意定时排便以及肛门卫生,饮食也不清淡,热衷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又不肯多吃香蕉之类的润肠食物,结果导致拿破仑那地方呈现出一般痔疮的临床表现:瘙痒、肿痛、出血。

但法国皇帝拿破仑的痔疮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困扰拿破仑一生的痔疮改变了整个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公元1812年,拿破仑发数十万精锐之师,征讨俄罗斯,不幸的是:战争期间,他的痔疮经常恶性发作,使得拿破仑这位极聪明的进攻型战略家,无法骑马外出视察军队,也无法与战地军官们商讨战争局势。最终导致了他的滑铁卢,进而改变了法国以至世界的历史。

历史如果可以如果的话,那么拿破仑多吃几只香蕉,每日大便后用温水清洗PP,外敷马应龙痔疮膏或黄连膏,平时坚持做一点提肛运动,今天呈现给我们的历史面貌或许会截然不同。看来,历史有时确实有些偶然,比如,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的痔疮就没有改变历史的记载。宋朝的苏东坡在被谪惠州期间,患上痔疮,疼痛难忍,坐立不安,于是便背着手在江边走来走去,苦苦思索破解之法,在吟出了“大江东去”的名句后,灵感袭来,发明了痔疮的饥饿疗法。他的医理是:下尸虫啮人,主人枯槁,则客自弃去。就是说他认为痔疮是虫子在啃噬自己的身体,如果把自己饿成难民样,体内不复有营养,虫子自然会弃他而去。据说他当年的痔疮竟然真的是饿好的。

前文表明:疾病可能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影响来改变历史。但疾病也可以通过对大众的重创来影响社会发展,比如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天花、伤寒、霍乱等等。

还是回头说痔疮。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只有直立行走的高级脊椎类动物——人才得痔疮。这是因为在大自然的生物中,直立的人和爬行类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两者的肛门部的血管分布和肛门的张力是不同的。人类痔疮的发病率特别高,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并且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因此,不但有“十人九痔”之说,而且还创造了许多与痔疮相关的词语,如“痔同道合”、“有痔青年”、“有痔不在年高”等等,足见其普及程度。

早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痔疮的记载。后来《说文解字》中所说的“后病”及《增韵》中所说的“隐疮”都是指痔疮。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最早阐述了痔疮的主要成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从此奠定了认识痔疮的理论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历代对痔疮的认识逐渐加深,依据不同标准,给出了许多种分类。特别是在隋唐时期的《外台秘要》中,除将痔分为九种外,又科学地按部位将痔分为内痔和外痔,比西方医学论述内、外痔早1000多年。

中国历代先人们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治疗痔疮的方法。晋代《针灸甲乙经》系统阐述了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法;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介绍了动物脏器治疗痔疮的方法;宋代《太平圣惠方》中首创枯痔钉疗法等等。当然,中国古代的痔疮治疗方法中流传下来最多的还是中药疗法,各种方剂不胜枚举。比如始创于1684年的同仁堂的“痔疮止血颗粒”就是其镇堂秘方之一,在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即成为朝廷的供奉御药,曾为八代皇帝的屁股保驾护航。

现代医学对痔疮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但痔疮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痔疮产生的因素是复杂的,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生理结构的缺陷和直立体位、便秘、感染因素、妊娠与分娩、肛门括约肌松弛、门静脉高压、肿瘤、遗传因素等等。

目前治疗痔疮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疗法是指内服药、外用药、栓剂、熏洗等方法。此外,扩肛疗法、针灸疗法、自我按摩和气功疗法等也属于非手术疗法的范畴。手术疗法是指枯痔法、注射法、结扎法、套扎法、切除法、冷冻法、红外线照射法、激光及其他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