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49

第49章 另类医史(4)

鱼刺卡喉治疗小史

你津津有味地吃着鱼,突然,一不小心鱼刺卡在喉咙里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相信许多人有鱼刺卡喉的经历,许多人以后一提到吃鱼便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有甚者因此而不再吃鱼。

自从我们的祖先学会捕鱼、食鱼开始,鱼刺卡喉的历史也就开始了。汉代就有“如鲠在喉”、“骨鲠在喉”的成语出现,指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看来,绝大多数卡喉异物是鱼刺。

当然,人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解决办法。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吞米饭、吃橙皮、喝醋(如果喝醋也不见效,可在次日清晨,喝一碗井水)、喝橄榄核水,近代又有了含服维生素C的法子。这都属于民间根据“一物降一物”的原理得出的结论,其前提假设是鱼刺可以软化而顺下。历来被许多国人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医也给出了一些小验方,如威灵仙10克、乌梅3个、砂糖15克、食醋少许,加水煎汤,缓缓咽下。中医讲究“偏方治大病”,于是还有如下偏方:饮鸭涎水,取活鸭子1只,倒捉鸭脚让其鸣叫,流出口涎,用干净杯碗接盛,慢慢喝下滋润喉咙,细小鱼刺很快便会溶化。另一偏方:大蒜一瓣,白糖适量,大蒜去皮、切断塞入双鼻孔,吞咽白糖一匙,不饮水;如不见效,再吞咽一匙白糖,此法用于鱼刺卡喉有效。古人的思想很深邃,恕我眼拙,这俩偏方的支持原理是什么我实在看不出。

以上所有方法我没有机会一一验证其效果(也不希望有机会),但我相信对于极为细小的毛毛刺是可能有效果的,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使鱼刺顺食管而下,进入胃中消化或经消化道排出,我们姑且将其称为“顺下方”。现今各种资料上介绍治疗鱼刺卡喉的“顺下方”时,最后都有一句话:以上方法仍不见效,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处理。这一句话才是问题的关键,说明“顺下方”都是假设细软的鱼刺可能侥幸被推入胃内。但万一碰到大的骨头呢?最终造成咽喉化脓、感染甚至刺破食管大血管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例曾经也出现过。上文所说的去医院就诊,就涉及治疗鱼刺卡喉的第二类方法,我们称之为“取出方”——就是将鱼刺等异物从喉部取出。

最朴素的“取出方”是尽可能想办法使患者作呕,让鱼刺吐出(比如抠嗓子、闻狗屎之类的)。民间另一种比较科学的做法是:请人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患者舌头的前部,在亮光处仔细察看舌根部、扁桃体、咽后壁等,尽可能发现鱼刺,再用镊子或筷子夹出。这已接近于现代科学的方法——利用喉镜取鱼刺。

中国人喜欢吃整条的鱼,边吃边剔除鱼刺,欧美等西方国家习惯将鱼刺处理干净后再卖给顾客,也就是说,鱼刺卡喉不大可能出现在西方国家。由此分析,对于清除鱼刺很是便利的喉镜不是由中国人最先发明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当然,美国在这方面也有憾事: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就在1799年12月咽痛、声嘶、呼吸困难,医生束手无策,只好采用放血疗法,最终,华盛顿在极度痛苦中溘然辞世,年仅68岁。当时喉镜尚未问世,如果应用喉镜检查,也许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专家认为华盛顿可能死于急性会咽炎。

喉镜是出于对咽喉异常及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而发明的。1807年,法兰克福的Von Philipp Bozzini发明了喉镜,并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对喉镜结构进行了描述:在一根中空的金属管中装配玻璃镜,类似于粗糙的潜望镜。但其由于缺少直接照明,实用性差,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但历史上首先发明并被同行命名为喉镜的是在1829年,由英国的一名医学生Benjamin Guy Babington发明的(最初叫声门镜),其结构是在一根长柄上连接一个小镜。用压舌板压下舌部,将声门镜的反射面抵于患者腭部,就可以看到喉部。

在喉镜的发明和改进过程中,照明光源一直是其中的难题之一。这方面,歌唱家和歌唱教师研究发声原理和发声器官结构,为喉镜的改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最初的蜡烛、太阳、台灯等到后来的各种专用光源。1859年,英国医生Morell Mackenzie在布达佩斯学习喉镜的使用后,自己在伦敦建立了第一所咽喉科医院,并最终将喉科学发展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他还发明了许多仪器,工作椅和光源,以辅助间接喉镜的使用,他还发展了间接喉镜下手术的灵活性。美国著名的内镜专家Chevalier Jackson采用了小钨灯泡作为远端照明光源,极大地扩展了视野。他还为喉镜设计了一个滑板,通过滑板的轻易移动,既可以放置支气管镜,也可以进行气管内插管。

还有一种是直接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喉腔情况,并可借此施行喉内手术或其他喉部治疗,故有诊断及治疗两种作用,样式主要有直接喉镜、前连合镜、侧开式喉镜等。

最近几十年,喉镜又有了巨大的发展,经过不断改良,力求充分暴露喉部,以便于在显微镜下施行喉显微手术。1972年以来,介于直接喉镜和间接喉镜之间的显微喉镜问世,并广泛用于临床。还有现在使用比较广泛的纤维喉镜,即利用透光玻璃纤维的可曲性、纤维光束亮度强和可向任何方向导光的特点,制成镜体细而软的喉镜,光源用卤素灯的冷光源。

最新的技术应该是一根黑色细长、可以弯曲的“管子”,学名叫电子喉镜。专门用于检查喉部和鼻咽,图像清晰度高,比现在广泛使用的纤维喉镜的图像要清楚得多。

有了上面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设备,无论怎样的鱼刺卡喉都将不在话下,如果卡在食管有食管镜,万一鱼刺很顽固,到了胃里才发威,那还有胃镜。只不过总有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的感觉。其实绝大多数鱼刺卡喉只是在喉部而已,现在取鱼刺是耳鼻喉科医生的一项最小的、最简单的手术操作(如果可以称其为手术的话)。上学时,一到聚餐,耳鼻喉科那位同学都会先声明:大家可以点鱼,随便吃,有我呢。当然,再先进的设备也不如不卡喉好,如何避免鱼刺卡喉才是解决之道,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不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