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04

第4章 史海钩沉(2)

牛痘与天花

我国民间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传说中,清朝顺治、同治皇帝死于天花,而康熙皇帝一脸麻子也是天花留下的痕迹,可见当时天花危害之严重。现在许多成年人的上臂外侧会有两三个环型或井字疤痕,就是小时候种痘预防天花留下的痕迹。

天花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得病后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25%,有时甚至高达40%。存活者也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失明。天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有科学家称在木乃伊上发现了感染天花留下的痕迹。天花的历史很长,但行之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种牛痘的历史却相对短些。

牛痘法是受中国的人痘法的启发而发明的。人痘法(人痘接种术)相传创自我国宋代,虽然早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后来逐渐成熟,效果很好。1717年,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传入土耳其。英国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土耳其学得人痘接种术,为子女和皇家子女接种人痘以预防天花,由此人痘接种术便传入了英国,且流传了40年。英国的一个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年)小时候也种过人痘,后来他在行医过程中,从挤牛奶的妇女那里知道:得过牛痘后就不会再生天花了。琴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使她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于是在1796年5月14日,琴纳第一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到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种部位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六周后琴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后来,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接种牛痘后确实能预防天花。由此发明了琴纳种痘法,也就是著名的牛痘法。

有记载的西方医学技术第一次输入中国,便是由第一位来华医生——英国的皮尔逊于1805年在广州引入琴纳种痘法。皮尔逊医师是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医官,写过一篇《种痘之理论与技术》的文章,当时由其徒弟丘浩川翻译成汉语,名为《引痘略》,在1817年刊印发行,此后,种痘术便在社会上广受欢迎。皮尔逊在华致力于种痘27年,受种人数达百万,在他离华前,这一技术在广州几乎普及,而且还远播他省,最远还到了北京。

令人欣慰的是,正是靠这种先进疗法,1977年,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患者在索马里被治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彻底消灭,这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最辉煌战果。

回忆与天花斗争的历史依然带给人们惨痛的记忆。虽然自然天花已消失,但世界上还有少数几个实验室保留有天花病毒。某些动物的天花病毒与人类很相近,有感染人类的可能,我国也仍储备有一定数量的疫苗,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