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03

第3章 史海钩沉(1)

西医来华最初的尴尬

说到最早,西医至少在明朝已通过一些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到我国。由于这些传教士在中国接触的范围也很有限,所以当时的西医在我国影响并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当时西医还不具备现代医学的特征。西医学大规模地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中叶,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这时的西医学本身已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它已成为奠基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以科学实验和分析为主,这都为其大面积传播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但在最初,西方医学的实践曾经在中国民众中引起过很大的反感,国人是抱着抵制的心理的。例如西医中极为平常的人体解剖,被中国民众认为是不必要的和几乎不能接受的。中国人能够接受的观念是:一个有行医资格的医生仅靠查验患者的脉搏就能诊断出病情;或者当患者在一个小型的象牙人体模型上指出不舒服的部位后,医生就能确定其病因。另外,外科手术也没有被接受,民众相信一个人若是在一生中截肢或残废,会将这种不幸带入阴间。民众对西医的怀疑导致了各种错误谣言甚至纠纷的发生(参见因东西方观念差异而引发的“天津仇教案”,本书第11页)。

在初期西医遭遇抵制的时期,传教士通过免费等手段,首先在贫民中打开缺口,逐渐消除人们的戒心。相对于古老而见效缓慢的中医,手术的神奇和西药的速效,逐渐使人们的心理防线消退,并且开始向西医靠拢。历史证实,人心的向背往往会成为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于是,西医在我国的发展便水到渠成,并且后来者居上,势头和规模逐渐超过了传统的中医(当然,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西医固有的优势外,国民政府对中医的人为扼杀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话题暂按下不表)。西医因为其医疗效果明显,在中国社会上广泛传播,并很快在中国站住了脚。这时,西医在临床方面最主要的阵地是外科以及与外科相关的眼科、妇产科等。那些精明的传教医生看准了中医在这方面的弱点而充分发挥其长处。于是,人们对西医从反感、抵制,到逐渐接纳。其实任何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大多怀有戒心,用惊奇的眼光远远地观察着,慢慢地,当发现没有什么危险之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逐渐地靠近,伸手轻轻试探、触摸、把玩不停,最后开始喜欢、欲罢不能。

反观我们现在屡受诟病的医患关系,似乎又回到了西医最初来华的尴尬阶段,只是当时人们怀疑和担心的是西医的技术与效果,而现在怀疑和担心的更多是“手术刀”的锋利程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