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23

第23章 科技的脚步(8)

人工呼吸话古今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很少真正遇到人工呼吸。人们对人工呼吸的了解大多来自新闻报道或影视作品。一些影视作品经常拿美丽女主角需要人工呼吸作为噱头来炒作,借以提高收视率;也经常会有小男生幻想心仪的女生意外落水,自己人工呼吸英雄救美,最终赢得佳人芳心。人工呼吸在影视作品中很少有不成功的,加之往往伴随着美丽女主角的身影,因此,人工呼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还会有些许浪漫色彩。

事实并非如此,需要接受人工呼吸的人绝不一定是美丽的女孩子,也绝不会面色安详、干干净净、甚或还略施脂粉、嘴唇圆润,躺在那里等你去一亲芳泽。这都是那些对人工呼吸怀有浪漫想象的人的想当然。不论是溺水、遭雷击、上吊,还是其他原因,伤者要么满身污秽,要么面目狰狞,要么兼而有之。即便是抢救环境条件非常好,要进行人工呼吸,也不一定非要采取口对口式的。口对口吹气法只不过是人工呼吸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中的一种罢了。

撕去人工呼吸的浪漫面纱后,我们再来看看真实的人工呼吸。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人工呼吸是一项最基本的急救技术。现在也经常对普通人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其中,人工呼吸是必备的一项。因为现实中需要人工呼吸时,医务人员往往并不能及时到场,而及时的人工呼吸抢救非常重要。实践表明,伤病员呼吸停止后,若能及时采用人工呼吸术,往往会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人工呼吸不仅对人有效,前段时间有英国媒体报道说一警官在嗅探狗不慎窒息后,立即“嘴对嘴”为狗进行人工呼吸,终于救回了它的“狗命”。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人工呼吸”的记载在我国东汉时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金匮要略》在描述急救上吊自缢的患者时写道:“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着劳之……”这段文字所记载的急救方法类似于现在的“仰卧伸臂压胸法”,也是完全符合人工呼吸的要求的。

在西方,最早提到人工呼吸方法的是著名的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留斯(Vesalius,1514-1564年)。他在给动物做解剖实验时发现,只要给剖开胸腔的动物的肺吹气,该动物的心脏就能维持更长时间的跳动。这还只是类似于人工呼吸的做法,但还没有用来治病。1666年,英国科学家虎克(Hooke)给一只剖开胸腔的动物联上个小风箱,把管子插到气管里,用风箱来维持动物的呼吸,动物可以不死。这种人工呼吸也没有被用来救治患者,虎克只是使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阐明肺的呼吸功能。

1856年,霍尔(Hall)最早创用针对人的人工呼吸,他使用旋转推动患者躯体的方法促使患者被动呼气。1858年,Silvester使用人工呼吸方法使患者维持生命数小时至一天,这也是当时应用最多的仰卧式压胸法(Silvester法)。另外还有俯卧式压背法(Schafer法)。到了1897年,拉波得才真正把人工呼吸的方法介绍到治疗人体的疾病,用以急救某些濒死的患者。

在100多年的发展中,人工呼吸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中进一步完善。总结来看,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口对口吹气法、口对鼻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及仰卧伸臂压胸法等。在20世纪30年代,常用的仰卧举臂和俯卧按压下背胸廓等方法,因为效率低劣而被淘汰,代之为口对口(鼻)吹气。后来发明了简易呼吸囊,进而又出现人工呼吸机,应用至今。

2007年,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柳叶刀》刊登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在对心脏病患者急救过程中,仅实施胸部按压,而放弃人工呼吸,急救的成功率会提高一倍。也就是说:人工呼吸有碍心脏急救。研究者通过研究日本关东地区4000个心脏病突发病例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工呼吸对心脏急救有益处。美国也有学者提供了相似研究证明。

然而,这项新的研究成果也遭到许多传统心肺复苏术支持者的抵制。支持者认为人工呼吸仍然是救治突发心脏病患者的最好办法。胸部按压显然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是配合人工呼吸效果会更好。

以上两种观点尽管有争议,但是双方也存在共识:胸部按压配合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适用于窒息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