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一天,买买提、米吉提、亚森江、阿里甫、凯赛尔和克里木等6人为寻找养家糊口的可耕荒地,沿叶尔羌河来到巴楚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带。望着眼前这一大片地势平坦、红柳遍布的肥沃土地,买买提等人决定把家和后半辈子都留在这里。他们6人瓜分了眼前的土地,并给这片土地取了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名字——阿勒台开斯克,意为6个人分地。这就是现在的色力布亚镇阿勒台开斯克村。
两年多来,我因两轮土地承包调查、农业检查、年终考核等工作,走遍了巴楚的绝大部分乡村。每到一个村,我都会用心记下这个村的维吾尔语名字,并向维吾尔族村支书请教这个村名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这些村名多为维吾尔语音译的汉语,看起来古里古怪,读起来拗口,但就维吾尔语本意来说则非常有趣,有的还充满诗情画意。
南疆干旱缺水,人们逐水而居,遇有水源的地方就落下脚来,所以带水之意的村名特别多,如库勒贝希,意为水坑旁;诺尔贝希,意为水槽头,因村在渡槽边;喀拉艾肯博依,意为黑水河边,只因村子在两条排水渠之间;阿亚克诺,下游的木水槽之意。也有叫阿克吾斯塘的,意为白色的水渠,可能这条水渠的水特别清;达其库勒,大湖之意,其实只是村子里有条水渠穿过。新疆远离大海,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大的水塘统称海,就有了小海子水库这一名称。
用植物取村名的也特别多。有个村子叫硝迪盖托格拉克,意为盐碱地边的胡杨树。此村边多碱土,生长胡杨树。科克力干塔勒,意为绿色的胡杨林。这个村子之前可能有个其他名字,只不过村子里一大片看起来已枯死的胡杨林有一年发芽返青了,这让村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就用了这个名字。英吾斯塘乡喀拉玉吉买村,这是我们农办定点帮扶村,其意为黑桑树,不过我在村子里没见到几棵有年头的桑树。吉格代力克巴格,意为沙枣,此村沙枣树特别多,故得名。
历史上,巴楚叶尔羌绿洲有一大片原始森林,常有鹿、马、狐狸和老虎等野兽出没,所以用动物作村名的也不少见。尧勒瓦斯阔坦,老虎圈之意。相传150多年前,这个村子在一大片荒地森林中围有羊圈,有天有只老虎到羊圈吃羊,故得名。喀玛勒克,水獭多的地方之意。这是阿克萨克马热勒乡一个靠近干渠的村,百年前湖中多水獭。强尕买,意为乌鸦。此村村前有棵大沙枣树,树上有乌鸦窝,故得名。
还有用村子里的手工业艺人作为村名的,想见百年前人们很重视和尊敬手工业者。纳瓦依买里斯,打馕人之意。90多年前有3个从喀什来的人在此定居,以打馕为业。布亚克其买里,染布匠居住之意。从前村子里住了5户染布匠,故得名。米斯开买里,铜匠之意。此村有个叫阿巴斯米斯开的人,以打铜器为生。昆其布隆,意为皮匠住的角落。有个住在村子角落叫帕里塔克尼加的皮匠,他经常与人打架,村民将他的职业加上他住的地方当作村名。
维吾尔族人的祖先为游牧民族,赛马斗羊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村以斗羊出名,就用此作村名。阔什喀尔买里,意为公羊。皆因这个村子的村民爱玩斗羊而得名。阿特恰帕尔,意为赛马场。150多年前此地戈壁平坦,村民常在此赛马。欧格拉克其,叨羊者之意。此村有180多年的历史,原为戈壁滩,乡民曾在此举行叨羊比赛,建村后定为村名。
还有用人名作村名的。色力布亚有个叫大毛拉阿吉买里斯的村子,只因100多年前有个大毛拉阿吉的人住在村子里;艾力木阿吉托喀依,意为艾力木阿吉放牧地,就是有个叫艾力木阿吉的人在这里放过牧;苏皮伯克买里,意为苏皮老爷庄。
村民抗洪救灾的经历也在村名中保留与反映了出来。100多年前,叶尔羌河暴发融雪性洪水,冲垮河堤,毁坏庄稼。村民奋起抗洪保家园,用80根木桩堵住了决口。后来这个村就叫八十根桩村,维吾尔语叫赛克散塔勒。
还有一些带有诗意的村名。夏普吐勒,桃花之意。此地遍生铃铛刺与白刺,村民把这种刺花比作桃花,喻意向往美好生活。古勒买里,花之意。因此地村民爱种花弄草,家园秀丽如花园。帕合米勒克,意为花絮如棉。因此地多红柳,秋天红柳花开形如粉红色棉花的花。
也有许多很搞笑的村名。有个村名叫塘买里斯,意为不知道。只因村子里的人对别人的问题总爱用不知道来回答。科孜买里,眼睛之意。此前村子里的阿訇是个盲人,但他的亲朋多,自然眼睛也多。阔什马克买里,双胞胎之意。过去村民孪生的人多。艾里克坎土曼,五十把坎土曼之意。过去这个村子有50户农民,伯克(维吾尔语音译,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官名)派税时,每户交一把坎土曼。喀尕恰其提,为英吾斯塘的一个村,意为诅咒而离散的地方。传说是150年前有岳普湖的喀尕恰其提人来此居住过。
有两个村名不得不提。一个叫兰干,翻译成汉语就是驿站。此村为自阿克苏通向喀什的必经之地,来往行旅常宿此村,民国时期财政部税务稽查官谢彬从阿克苏至喀什就途经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叫恰江,接官亭之意。前清和民国时期巴楚县政府官员经常在此地排队敲锣打鼓欢迎贵宾。
大多时候,维吾尔族人根本不想让取名这档子事伤脑筋,他们忙着斗羊、唱歌、跳麦西来甫,所以取名就很随意,看到什么取什么。有叫亚喀吉勒尕(路边之意)村、库勒博依(湖边之意)村、阿热买里(中间之意)村、库木博依(沙坡之意)村、英吾斯塘(新渠之意)村、奥依买里(洼地之意)、墩买里(高坡之意)村、硝买里(碱地之意)村的,有叫博孜买里(荒地之意)村、喀什博依(岸边之意)村、阿克墩(白沙坡之意)村,也有叫托帕(好土之意)村、色尔古奴什(黄草滩之意)村、吾坦买里(圈棚之意)村、铁热克勒力克买里(杨树之意)村、且迪尔(树枝旁之意)村、开日拉塔木(老人墙之意)村的。
维吾尔语村名不好念又不好写。乡里干部用数字代替维吾尔语村名,叫一村、二村和三村等这样的编号,虽说是方便好记了,但也失去了原来的“泥土”味。
乡镇名也很有意思。色力布亚意为黄苦豆草,因为当地黄苦豆草遍野;阿瓦提原名艾沙阿瓦提,用了艾沙阿瓦提这个人名,意为繁荣;琼库尔恰克,意为多深坑,因为那里地势起伏大;夏马勒,意为风,可能是个风口的缘故;阿纳库勒,用了阿纳库勒这个人名;阿拉格尔,意为花马;恰尔巴格,意为国王的花园,这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相传汉尼霍加(在新疆,霍加专门用于指伊斯兰教的圣人后裔,也就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能被称为霍加)路经此地,对山峦环绕的这块绿洲大为赞美,喻为国家的花园。最可笑的是阿克萨克马热勒乡,百年前有牧民在此地发现过一头瘸腿的鹿,后竟然就用瘸腿鹿此等难听的名字作地名了。
“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维吾尔语地名曾一度被改称为红山公社、胜利公社、红海公社、红星公社等充满政治性的名字。
回到本文的题目。国家的果园是巴楚城东多来提巴格乡的意译。1940年,巴楚县县长艾依提依令将部分私人果园收归国有,遂有国家的果园一说,后渐成地名并沿用至今。
(写于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