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789700000056

第56章 驴铃叮当

若问维吾尔族人最爱的动物是什么。羊?狗?或是鸽子?说出来也许你不信:是毛驴!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毛驴,那些跋山涉水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相互间称驴友,其中的一些人也从没有见过毛驴的样子。

据说,驴友一词最初来源于粤语旅游的谐音,但我宁愿相信它与现实中的毛驴有关。

在新疆,尤其是在南疆,毛驴随处可见,是当地农牧民的好帮手、好伙伴。

新疆毛驴很勤劳。在南疆的县城、公路、乡间道路、巴扎上、棉花田头和农牧民的院子里,你都能见到毛驴或忙碌或悠闲的身影。毛驴套拉着驴车,上面坐着一个戴着四楞小花帽、留着一大把花白胡子的维吾尔族大爷赶着车,上面坐着一家子人赶巴扎去;可以用作货车,上面装载着棉花、羊、饲料、干柴和从巴扎上买回来的日用品等。我曾见过毛驴挂车,就是驴主在前赶着一辆驴车,后面又挂了一辆驴车。巴扎上有专门供毛驴休息的场地,场地管理人员负责给毛驴续上草料和水,一头毛驴一天收个5元或10元。上百头毛驴集中在一起的场景堪称壮观。

新疆毛驴很聪明。但凡走过一次就认得路了。赶巴扎后回家,毛驴会知道往哪儿走,主人不用担心毛驴会走错路,尽可以放心地坐在或躺在驴车上哼哼小调,想想美事。毛驴也能判别危险,懂得避让行人、汽车和摩托车。

新疆毛驴很温柔。拉货或载人到了目的地后,主人会将毛驴的缰绳拴在空地的一根木柱子上,其实不拴也行,毛驴会安静地待在那个地方,吃主人留下的草料。我有时见到主人走开了,驴车上还坐着个四五岁大的小孩,想必主人对此肯定很放心。一群小孩围着毛驴戏耍,毛驴也不会咬、不会踢,最多就是大声叫几下以示内心的不满和抗议,即所谓的驴鸣犬吠,从没有听到过毛驴伤人的事。

新疆毛驴个性倔强,有顺毛驴一说。我们只听说过牵牛赶驴,没听说过赶牛牵驴。人不能拉着毛驴走,你越拉,它就越不走;你放开缰绳,从后面赶一下,它就会乖乖地自个儿往前走了。所以,当地有将做事倔强不听劝的人戏称为毛驴子。

毛驴眼睛看人最真实,它不高看人,也不小看人,只会斜着眼睛若有所思地看人。父母辈的老人常说,牛眼中人很大,所以牛怕人,服人管,很听话;鹅的眼睛中看到的人就很小,小到人像一条虫子可以任它吃,所以鹅不怕人,还会朝人扑过来,一副想把人生吞活剥了的样子。

我国疆域辽阔,养驴历史悠久。毛驴可分大、中、小三型,大型驴有关中驴、泌阳驴,这两种驴体高130厘米以上;中型驴有辽宁驴,这种驴体高在110~130厘米之间;小型驴俗称毛驴,以华北、西北等地居多,这些地区的驴体高在85~110厘米之间。

毛驴形似马,多为灰褐色,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体高和身长大体相等。颈项皮薄,蹄小坚实,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南疆的毛驴结实,不易生病,性情温驯,听从使役。

新疆蓄驴驮货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那个久远的年代。在库车县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中就有《商旅负贩图》,画有一人一驴,驴背上驮着丝绸之类的货物。

电影中常有人骑驴的场面,也有“小媳妇骑驴回娘家”,“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等俗语、歇后语。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把毛驴当作家庭中的一员,所以不会骑到它上面去。他们把毛驴打扮得漂漂亮亮,笼头系上了彩带,脖子下挂上一个铜铃铛,走起路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叮当叮当清脆的响声。拉人的驴车上还铺有色彩鲜艳的地毯。

新疆的毛驴想必为自己投身为驴而备感自豪。驴车上载过羊呀鸡呀鸭呀,它们大都有去无回;牵出去的牛也是死路一条的居多。唯有驴,来来去去十几年,听懂人话,见过世面,还能自由恋爱,即使驴主人把驴卖了,也仅是换了个新主人而已,从没有发生过被宰杀了当肉卖的事。

时下物价在涨,房价涨得更离谱,毛驴的身价自然也不便宜。2006年时买一头毛驴只要600元,如今可得花上2500元以上才行。维吾尔族年轻一代嫌伺候毛驴麻烦,价格也不便宜,以前的沙石土路,一副驴掌可用上个半年一年,现在改成了柏油路,一副驴掌能用两三个月就很不错了,现在纷纷改用上了电驴子。上了年纪的维吾尔族人对毛驴深有感情,还是赶毛驴的居多。但毛驴竞争不过电驴子,南疆大地坐驴车赶巴扎的民族风消失也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了。

汉族人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一说。龙肉的滋味凡人无法尝得,驴肉那就可称得上是天下美味了。可作为新疆维吾尔族人最好的朋友,人们哪能舍得食用驴肉呢。宗教也禁止这种行为。他们会让毛驴自然老死,给驴送终,把它埋葬在庄稼地里做肥料,来年的庄稼长得可旺盛了。也有人会把毛驴埋葬在荒凉无边的戈壁沙漠里。

有关毛驴的成语不多,我们熟知的如“驴唇不对马嘴”、“卸磨杀驴”等。还有一个搞笑的成语是“博士买驴”,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但愿我的小文没给朋友留下如此印象,就此打住。

(写于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