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789700000046

第46章 海热姑与阿迪菇

那年冬天有好一阵子,我经常给家乡的亲人寄红枣等土特产,邮局去的多了,自然就认识了海热姑。

巴楚县邮局坐落在迎宾路与团结西路的路口,连着餐饮一条街,旁边有电信局、农贸市场和县城最高档的银星大酒店,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我工作的地方离邮局有两条马路,十来分钟的步行路程。我通常是在农贸市场买好红枣、葡萄干等干果,让摊主打好包,提到一墙之隔的邮局寄快递,很是方便。

一开始我并不认识海热姑。有好长一段时间,为我办理快递的是叫王小文的美丽姑娘,看名字就知道是汉族人。可是那年11月的一天,小王不在柜台,问之,告知休婚假去了。那天是海热姑为我办的快递手续,之后也就一直在她那里办理。

知道海热姑这个名字,是因为快递的收据上打印的就是这几个字!

海热姑穿着时尚,很会打扮。我每次见到她时,她都打扮得靓靓的、喷得香香的,还戴了金项链和金戒指,除了长相外,这点也与当地汉族女性很不同。

认识的时间长了,海热姑会要我购买邮政发行的贺年卡,这是她单位分配给她的销售任务。我当然也乐意解决她的一些困难,也好给我的同事、家人送出我的祝福与问候。

她看到我的寄件地址写的是县上的一个单位,就问我认不认识阿迪菇,说她们是好姐妹。

阿迪菇我当然认识,她曾经与我是同事,上年10月份的时候,被抽调到巴楚镇的一个社区担任负责人去了。

说实在的,我与阿迪菇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我来单位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阿迪菇这个同事仅存在于我单位的通信录中。在我那年来现在这个新单位工作大概半年后的次年二三月份,我隔壁的办公室里,一位30多岁的维吾尔族妇女正在做清洁。与大多数维吾尔族女性一样,她打扮入时,着裙子,化淡妆,拉睫毛,描双眉,戴了一副如甜杏大的圆形金耳环。她看见我笑了笑。老段对我说,你不认识吧,她是我们办公室的阿迪菇呀!

阿迪菇是我们办公室借调在外的正式员工。巴楚是新疆最大的棉花产区。前几年,政府为了发展棉花深加工,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温州,招商引资来了10多家棉花深加工企业。有厂就要招工人。巴楚十之八九是维吾尔族人,工人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女性。从外地来的工厂管理人员听不懂维吾尔语,不善于与民族同志打交道,阿迪菇就被政府借调到棉纺厂做维吾尔族员工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去年3月的时候,县棉纺厂春节过后还未开工,她也闲着,几乎每天都来单位上班。那段时间,我们在县城重工业区马路两边分配到了很重的植树任务,她与我们一起劳动,每天开着她那辆蓝色的奇瑞小车准时来到植树的地方。有时阿迪菇也会开着车上街给我们买上点烤包子什么的。我们办公室人多,一辆车挤不下时,她也会顺便捎我们几个回去。

接触多了,同事也会私下告诉我有关阿迪菇的一些事。命运似乎对她很不公平,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后来她领养了一个维吾尔族小女孩。

有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下午,天上下着难得一见的鹅毛大雪,快到下班时间时,阿迪菇来邮局找海热姑,急着要从邮政储蓄所取钱。她们两人见面行了贴脸颊礼后,海热姑带阿迪菇去和储蓄所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取钱。

冬天的时候,邮局和邮政储蓄所晚7点30分关门,但7点钟就停止接收业务了。临近春节时,业务特别繁忙,邮局内寄快递的、存钱取钱的人特别多,经常是人山人海,派人在门口挡也挡不住。于是形成内部不成文的规定,每到晚7点,进出邮局的卷闸就会拉下来关上,外面的人不让进来,邮局里面办完业务的人也出不去。人们虽有意见,但似乎也习以为常了,安静地等到晚7点30分大门打开,邮局里面的人才能走出门外。这种情形,我也碰到过一次,幸亏有海热姑关照,让我从邮局内的员工通道走了出去。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为给家中寄红枣、无花果干等土特产,我新年过后第一次踏进邮局,见到了当班的海热姑。描双眉、戴了青灰色头巾的她热情地主动向我打招呼,就如故友一般。

(写于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