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789700000023

第23章 小康美景向枣农招手

早晨8点刚过,援疆干部、县农办的老张就早早地起床了,此刻正是他爱人去医院上班的时候,而巴楚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推开宿舍楼大门,室外还是漆黑一片,一股寒风夹着沙尘迎面袭来,老张打了一个冷战。他紧了紧衣领,快步走到平时吃饭兼活动室的餐厅,与20多名来自上海的援疆干部、医生、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式实况。

“十八大”报告令老张备受鼓舞,草草地用过午餐,他就与同事驱车110多公里,赶往英吾斯塘乡喀拉玉吉买村。

喀拉玉吉买村是老张单位的定点帮扶村,他2012年去过好多次,与村支书兼主任的买买提成了好朋友。

在村委会边上的一片红枣园里,一位维吾尔族村民正在挖坑给枣树施肥,老张等人上前打招呼,恭喜他2012年红枣有好收成。

巴楚县红枣种植起步不晚,但品种不佳。上海对口支援巴楚两年来,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嫁接了34万亩、2380万棵的红枣和核桃新品种。2012年红枣丰收,总产量近3万吨,市场价又好,产值5亿多元,摊到每个农民身上的净收入比2011年增加了4倍还多。

“但单个农民怎么斗得过自然和市场风险!”老张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想记了下来,到村委会与买买提聊了好一阵。

与买买提道别后,老张他们又来到恰尔巴格乡六大队。有商业头脑的村民米吉提在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建起了乡上第一家红枣加工厂,解决了当地红枣的收购与加工难题,他自己2012年也开上了轿车。

米吉提的红枣加工厂比2011年整洁了许多。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男女正在忙碌:分拣、包装,或将真空包装好的一包包红枣装入大纸箱子。

“你有对手了!”老张对米吉提说。聊了几句后,米吉提领着老张等来到不远处他的对手、老乡衣玛木2012年新建的红枣加工厂。这是2012年乡上新建的两家红枣加工厂之一。

这家红枣加工厂由衣玛木等3个村民合伙开办,乡里给了建厂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规模明显要比米吉提的红枣加工厂大,设施也更先进,除了主要设备烘房外,还有自动清洗机、自动分拣机和自动包装机。场上堆满了一箱箱加工好正准备发往上海的红枣。

“上海同志,能不能给在上海找个门店,我们要在上海开直销店。”衣玛木对老张说。

“十八大”报告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深地鼓舞着上海援疆干部,而巴楚建成小康社会从销售红枣起步。老张这样回答维吾尔族兄弟:“巴楚红枣产业要做大做强做精,产加销3个环节一环也不能少。”虽然2012年上海松江区政府出资组建了巴楚县农产品信息网,巴楚县农产品实现了农产品网上订货交易,但总不如直销店来得形象直观。2013年可在上海建几家巴楚农产品的直销店,也让家乡亲人品尝到巴楚优质的农产品,分享我们的援疆成果。

(本文发表于2012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