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历史的倒影
14789200000030

第30章 闻鸟鸣与听春雨

第四节 闻鸟鸣与听春雨

惊蛰的那天清晨,我走出北京朝阳门地铁站,听到了一阵阵布谷鸟叫声。我开始以为自己耳朵出现幻听。伫足细听,没错,是持续不断的“布谷布谷”,只是不知来自哪里。

在一片高楼里听到布谷鸟声,确实有奇妙的感觉。此时,这个北方大都的树枝还没有发出嫩芽,哪一棵枝桠能容这鸟儿栖身呢?走在街上,看到阳光很好,照在“中海油”那玻璃幕墙围成的马桶形建筑物上,灼灼生辉。我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几句诗:“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在春天的田野里听到黄莺或布谷鸟声,再寻常不过了,可在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听到,当然是一种奢侈。在我的身旁,也有一个个装扮入时的女性匆匆经过,但她们执的不是“懿筐”,而是各种品牌的提包。她们也不是去采桑,而是奔向这些大楼里一个个办公室。下班的时候,她们会不会“我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呢?

“春日载阳”描写的明显是北国的春日风光,而我南方故乡的春天,则常常不是这样。对我而言,初春最能触动我的一首诗是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南方春日多雨,树早就绿了,雨歇后柔和的阳光,浮在绿树上,那种氤氲朦胧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忧伤。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在后世流传甚广,多数人熟悉的是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典型的江南早春景象,春雨、深巷、杏花,画面感极强。江南多春雨,人们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酣然入睡,为什么陆游听雨听了一夜?这就得了解他写这首诗的处境与心态。

早年陆游礼部试第一,中年文名满天下。宋太祖立的尊重文人的家法,宋朝历代皇帝多能遵循。孝宗即位后,对陆游颇为器重。

孝宗即位初,由于张浚北伐失败,金兵大举南下,隆兴二年,宋国不得不与金国签订和议,割商(陕西商州)、秦(甘肃天水)二州与金,换取和平。

陆游的一生,都力主恢复中原,但正如他诗中所叹的那样:“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收复失地,单单靠“一股气”是不行的,从军力而言,南宋一直就没有北伐的本钱,主动出战,只会给金人南侵以借口。隆兴元年的败绩给了孝宗深刻的教训,自此直到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之间的四十余年间,宋金两国维持和平。宋国有孝宗的励精图治,国内一片升平;金国也有开明君主金世宗的休养生息。即使放在秦以后两千多年帝制的历史长河里,宋孝宗依然算得上一个开明而有作为的君主。他在开疆扩土上不能做出汉武帝、唐太宗那样功绩,是时势使然,非不为也,不能也。

从孝宗对待陆游这个坚决的“主战派”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此人的雅量。他知道无力北伐,但“主战派”政治上正确,他不但不能惩罚,还得想办法安抚。“隆兴和议”后,陆游一直不得志,数次罢职闲住。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年),经由王淮的推荐,赋闲数年的陆游被起用,授严州知州(今浙江建德、桐庐、淳安一带,得名于严子陵垂钓处)。按规矩要到都城临安觐见皇帝后,才能履新。

陆游的故乡绍兴山阴距离都城不远,初春他就来到了临安,住在旅舍里等待接见。可是皇帝日理万机,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六十二岁的陆游在等待中难免有一丝焦虑。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诗以发牢骚开头。告别官场数年的陆游来到第一名利场的都城,感到世风浇漓,人情纸薄,可“谁令骑马客京华”这句自问有点矫情了。当朝丞相能举荐年过六十的陆游,皇帝能起用这位老臣,应当不能说世味“薄如纱”了吧?虽说圣上征辟,不得不从,可重新出仕真的违背诗人本意了吗?“骑马客京华”等着皇帝召见难道不是诗人自己所盼望的?明乎此,就很好理解颔联中“一夜听春雨”,那是陆游心中有事,难以入眠。“深巷卖杏花”可看出宋代临安城市民生活的闲适。卖杏花的人不担心城管来没收摊子,而杏花这种颇具“小资情调”的东西竟然多有人买。

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诗人自己以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姿态示人,实则是心里郁闷的写照。“矮纸”则是短纸,不是正规的公文纸和信笺,斜行写草书,显然是信笔涂抹,打发无聊的时光。下一句所写的心态同上一句。雨后初晴,在家操练茶道,也是闲到极致的表现。“分茶”是流行于宋代上流社会的一种茶道,指的应该是“点茶”或“茶百戏”,今在中国已不存,在日本还有所遗留。黄遵宪记载:“日本‘点茶’即‘同宋人之法’:‘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云云,可以参观。”“点茶”前,先要将茶盏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用小勺取茶末在盏中调至膏状,再用滚烫的水冲点,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搅动,名曰“击拂”。“击拂”的方法不同而盏面浮现不同的乳花。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细乳”。宋徽宗是此中高手,专门著有《大观茶论》,其中谈及乳花之妙:“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宋代文人的诗文中多处有“点茶”的描写。

尾联两句还是发牢骚。京师污浊,而以素衣处之,自嘲不做风尘之叹。这两句是说给皇帝听的,意思是你到底什么时候召见我?如果迟迟不召见,我还来得及清明回家祭祖扫坟。这首诗传入宫中,孝宗非常欣赏“小楼一夜听春雨”两句。陆游后来终于蒙孝宗召见,该年七月抵达严州视事。在陛见孝宗时,陆游仍然谈如何北伐收复失地。孝宗避开这个话题,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这个皇帝,实在太有人情味了。陆游生在那个时代,还牢骚不断,如果他生在明初洪武年间或“反右”“文革”时期,他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