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14784700000030

第30章 日本的书道

书道(しょどう)是日本书法的综合艺术,它追求意境、情操和艺术美。日本书法分两类,一类是汉字书法,另一类是假名书法。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才出现“书道”这个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圣德太子抄录的《法华经义疏》,就是受中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返回时,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将之推广。唐太宗曾下令收藏王羲之的作品,一时间使王羲之作品身价百倍,日本的遣唐僧和遣唐使回国时带回了大批王羲之的手迹。现今的《东大寺献物账》内收藏的二十卷书法集中,大部分是王羲之的真迹。传说日本天平年间光明皇后就曾临摹过王羲之的《乐毅论》。不仅如此,王羲之典雅的笔风博得许多日本人的喜爱,为世人所推崇。日本正仓院内收藏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据说就是当年光明皇后嫁给圣武天皇时的随身嫁妆。

古代日本人尊王羲之为书圣,故将书法称作《入木道》。日本人喜爱王羲之书法风格溢于言表,他们亲热地称王羲之为大王,称其第七子王献之叫小王。时至今日,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只要到了浙江就必去绍兴观看兰亭古迹,怀着崇敬无比的心情瞻仰王羲之当年书写《兰亭序》的地方。

平安中期,随着假名的出现,书法也开始日本化,并在书法界出现了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世人称之为“三迹”,分别称为野迹、佐迹、权迹。“三迹”的书法成了后世书法的规范,并由此产生了多种书法流派。小野道风的真迹堪称日本式书法的典型。藤原佐理的笔风自由奔放,个性很强。藤原行成继承了小野道风的风格,是日本书法之集大成者。镰仓时代,日本在与宋朝做生意的同时引进了我国宋代的书法。以京都五山、镰仓五山的禅僧为中心的书法流派就很是崇尚张即之和苏东坡的风格。丰臣秀吉时代,书法界出现了三名奇才——近卫信尹、木阿弥光悦和松花堂昭乘,也即日本书法史上有名的《宽永三笔》。

江户时代幕府奖励儒学,唐风再度盛行。出现了如市河未庵等职业教授书法的专家,实际上书道就产生在这一时期,并成了日本固有艺道的代表。明治初期,中国人杨守敬来到日本,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如同一股春风吹进日本的书道界。于是,日本书道开始由尊重个性、流派传承向注重自由表现的方向发展。

战后,日中两国书法家之间的交流更是连绵不断。1958年,以日本著名的书法家丰道春海为团长的日本书道代表团首次访华。1973年起,“全日本书道联盟”每年都派日本书法家代表团访问中国。1977年,著名的日本书法教育家上条信山、种谷扇舟等发起成立了“日中友好书道教育者协会”,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