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14784700000018

第18章 日本人与“扒金库”

大凡在日本待过的人,对“扒金库”(パチンコ)都不会陌生,因为差不多在每个城市的旺地,特别是十字路口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装饰,戒备深严、神秘莫测的气氛,灯火通明、彻夜不眠的景象……路过那里的人,总禁不住往里看一眼。但除了噼里啪啦的弹子声和战斗着的“扒金”人的身影,以及走来走去带着警械的保安外,似乎什么都看不清。

“扒金库”源自美国。1910年,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底特律出现了最早的弹子游戏机。当然,当时使用的是铜钱而不是弹子。而10年后的1920年,大阪的一家贸易商就把这种机器引进到了日本并加以改进,这就是日本“扒金库”的由来。“扒金库”在日本的昌盛应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败的日本一片废墟,人人身心疲惫,对前途一筹莫展。而当时的“扒金库”花钱少却能让人心怀希望。因此,许多人便迷上了它。

“扒金库”使用的游戏机大致分四类:“一般机”、“对数机”、“一发机”和“死了多”。每类机型又有多种花色,但操作和输赢方式都差不多。其中,输赢最大的一种是“死了多”。如果运气不佳,两三小时就能输掉几万日元。玩的人必须首先购买若干金额的金属筹码,每次往投币口投三枚,扳动手柄,三个画满各种图案的转轮便飞转起来。按三次停止键,转轮一一停下。若某个图案或数字连成直线或斜线,便赢得一定金额的筹码。玩完了,结算兑换现金。这种游戏机,实际上是赌博机,但却以游戏的面目出现。

不知道是谁最早把钢珠弹子游戏(パチンコ)翻译成“扒金库”和“老虎机”的,实在是有水平,既形象又很气派。那里的确既是一个超级的“金库”,又是一个张着大口等着吃人的“老虎”。自上午10点开店,直到晚上11点打烊,总是高朋满座,生意兴隆。其中,家庭主妇也占有很大比例。简直像大众娱乐场所。据日本报纸报道说,千叶县君沼市一位母亲玩“扒金库”,从上午10点半玩到晚上7点,将分别为1岁和2岁的一双儿女丢在汽车里,中途只急匆匆出来给孩子喂过一次食物和水。到晚上打开车门时,两个孩子均已因车内高温和一氧化碳中毒闷死。在日本,很多上班族一下班就在里面埋头苦干,妄想扒出一座金山、银山。“扒金库”靠的是“扒”,所以很辛苦。但由于扒的,是“金子”,所以又特别诱人。可是,没有听说有谁在那里真正扒到了什么财富。每天拼命地扒来扒去,实际上都是为老板做贡献。当然,偶尔让你尝一点甜头的事情也是有的,比如有时候可以赢得一把伞、一个电吹风什么的,走运时或许还可以3000,2000日元的装进自己的口袋。但是,5000日元、1万日元瞬间化为乌有也是家常便饭。总之,最终的结果是一个一个被那老虎机抓得遍体鳞伤,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不过,1999年日本政府编写的“休闲白皮书”显示,在日本仍有2030万人迷恋“扒金库”,平均每人每次玩掉3600日元。但是,不可小视的是,“扒金库”这个行当的年营业额为几十兆日元。因此,“扒金库”不仅是日本的一道独特风景,而且是只赚不亏的一大产业。按照日本总务省的说法,“扒金库”产业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产值。所以“扒金库”被称之为“产业”一点都不过分,而日本政府从这个“产业”得到的税收应该比其他产业的比率高得多得多。正因为只看到它的好处,没有考虑到它的弊端,所以,在日本经济鼓大泡的时候自不必说,就是泡沫破灭之后,“扒金库”也依然红火。此外,这个产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没有工业污染的危害。但又曾有谁计算过它的精神污染和毒害呢?“扒金库”就是这样,与世无争,超然自得,任何时候都只是平静地张着血口,诱使人们将自己的血汗钱大把大把地从口袋里往外掏,而成千上万男女老幼的“扒迷”们也着了魔似的,心甘情愿地把钱倒给人家。他们做着自己鼓励自己的发财梦,今天失败了,寄希望于明天。就这样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