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14784700000016

第16章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

等级观念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不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待遇,不同的等级使用着不同的敬语。据说日本的这种等级观念最早来源于公元七世纪。当时除了皇室和宫廷贵族(将军和大名),接下来便是武士、农、工、商、贱人,武士对其他四种庶民有着绝对的权力,如有不逊,可立即斩杀。而武士又必须服从大名,大名必须服从将军。后来这种等级训导逐渐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下,日本人的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上级就是上级,下级就是下级,下级对上级一般都是绝对服从,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说到等级,我会情不自禁联想到日本的教授。在日本,大学教授的地位相当高。不仅待遇好,而且受人尊敬的程度甚至超过医生。日本教授的月工资至少在70万至80万日元(相当于五六万元人民币)。他们到海外出差、考察可以说是随时随地,说走就走,因为他们的科研经费非常充足。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研究室、助手、电话、电脑、网络,而且,权力亦不小。比如学校的重大决策、学科建设、学生的奖学金、毕业论文等等,都必须由教授会讨论通过方能奏效。过去,外国的留学生到日本必须有经济担保,但如果有教授的签名则什么都不要。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教授的推荐,在日本也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以教授为首,在日本的每个大学里都有一种叫做“ゼミ”(讨论会)的组织,参加者以某教授为核心形成一个个小型团队(クラブ),学生由入门先后形成日本最有代表性的等级纽带,即“先辈”与“后辈”的关系。每次讨论会之前,后辈须轮流当班,包括通知活动时间,为大家泡好咖啡,做好讨论与导师指导意见的记录等。

在日本,这种“先辈”与“后辈”的人际关系,多少带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色彩,它普遍存在于日本的各个大学。同时,小学、中学、高中,也由于高年级生是先辈而常常欺负低年级生。不仅如此,日本的先后辈关系还广泛存在于日本的产业界、经济界、政治界、文艺界、体育界等社会各个领域,构成了日本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日本社会常常被人称为“村落社会”的原因也在于此。在日本,不管你进入什么何部门、什么行业,当你跨入该部门和该行业之日起,你就进入了一种无形的“先辈与后辈”的关系网之中。即使是短期的插花、茶道、汉语、太极拳之类的学习班,也会处处感到先后辈关系的束缚。按照这种“惯例”,早一天进门的就都是“先辈”,而“后辈”必须在许多方面都服从“先辈”的指导,并自觉地为先辈服务,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规矩。

日本的这种先后辈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非对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是一种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关系;既可以是利益团体,也可以是单纯的人际交往。其最大的特点是:有绝对的权威存在。团体内部的地位最初不是以每个人的能力和个性来决定的,而完全是依照每个人的年龄或者加入的时间先后即资历来决定的。由此也就带来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在某一时期成为“先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这种等级关系或许也有它合理和平等的一面。

自然,成为“先辈”的人当中必定会有能力低下者,在“后辈”还没有出头的时候,再有潜力的后辈也得忍着,而且还得不断点头、不断听从先辈的指点和教导。先辈甚至有时会居高临下地对待后辈。不过,当后辈积聚了足够的能量时,“重新排座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是日本人所说的“下剋上”,即“破门而出”的情形。过去在日本的军队里和现在的政界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毕业多年后的同窗会上,也有发了迹的后辈尽情奚落先辈以报当年一箭之仇的。世事变迁到了今天,金钱和地位就成了主导性的东西。但是,从总体上看,日本仍然是一个等级严明的社会。

就拿男女地位关系来说,亦十分明显。在日本,女子与儿童一样,被列为受保护之列。听起来似乎令人感动。而日本的女权主义者却并不领情,反而认为是一种不平等待遇,即由于不平等所致。比如日本的女性过去是不允许加班和出差的,即使你非常想和男人一样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但是,由于对女性的所谓“关照”,往往不予考虑。至于想成为女教授、女部长、女外科大夫等等,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

在现代日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虽说比过去有所好转,但日本仍属男权社会。比如日本妇女如果和自己的男人走在大街上,一般都是跟在丈夫的后面,特别是着和服的时候,更是如此。但进门时却要急急忙忙赶在丈夫前面,为的是要开门、准备整理男人脱下的鞋以及衣物等。如前所述,日本人差不多每天都要泡澡,但进入浴室的顺序可不是随意就能打乱的。首先是男人(日语中叫主人),其次是孩子,最后才是主妇。而且,日本的男人对家事很少动手,从不下厨房,即使女人不在家,即使女人也有自己的工作。有的男人甚至连沏茶、使用家用电器包括自动洗衣机都不会。

不仅如此,日本的妇女把自己的男人晚回家、有外室都看作是自己应该忍耐的事情。虽然现在的女人也有采取报复的态度,背着男人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但是,一般都不会因男人不忠而提出离婚。这也算是日本的一大特色罢。但是,日本的离婚率低并不证明日本的家庭关系是稳定的。红极一时的大作家渡边纯一在他的《男人这东西》中谈到:公司的骨干男人们只要旁边有欲火女郎,大都会成为热恋情侣。因为婚后的生活越来越平淡无奇,而40岁左右的男人一般都自然而然地以先辈、上司的身份对年轻女性予以帮助指导,如果女性稍有意思,那便是水到渠成。但是,出于自己已有子女和不想闹出更多麻烦,更重要的是不情愿失去自己在公司已有的地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已都选择了不离婚。而另一方面,离婚的日本女性要想获得经济独立,哪怕用自己婚前的姓氏办一张信用卡,都将面临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对日本女性来说,她们受到的委屈和束缚真的是太多太多。

据日本相关资料显示:在日本婴儿最常用的20个单词中,有“ママ”(妈妈),“ワンワン”(狗叫声),但没有“パパ”(爸爸)。说明在日本婴儿的早期抚养阶段,日本父亲的关照是极少的,甚至不如常常陪伴在一边的狗。由于社会地位的缘故,男人的收入往往比女人高,女人所担负的社会工作一般不是幼稚园、中小学的老师,就是办公室的文员之类,即使是在大学任职也不过是语言学讲师和办公室职员。相当的日本女性是临时工。因此,其家庭地位可见一斑。不过,在日本,家庭的财经大权的确是掌握在女人手里的,而且男人花钱还得向老婆讨要。但是,买房子、买大件、买股票,如果没有男人的允诺,女人再多钱也不敢自作主张。她们最大的权力就是必须不停地精打细算每天的生计。最为典型的是男人如果请客,女人跑前跑后忙着付账,一眼便可看出其实际地位的悬殊。尤其是到宴会正式开始时,女人则不能出现在席间。这种“掌权”的滋味真的说不清是苦还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