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14769400000005

第5章 用积极的好心态驾驭人生(4)

时间如梭,大概从我们降生的那天起,我们便开始忙碌,学走路,学说话,学知识,挣钱养家……短短的几十年就在我们没有方向、平平淡淡地忙碌中度过了,然而同样是几十年的生命,有的人便可以名留青史,有的人则一直默默无名,为什么呢?那些被我们敬仰的名人总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有价值的事情,他们不会让时间在苦恼、埋怨中蹉跎,因此他们活得精彩,他们有不一样的人生;而大部分平庸者却忽略了时间的价值,失败、苦难、困境让他们害怕,让他们停滞,结果当老去的时候发现生命一片空白,但是为时已晚。

生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生命的每一天。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应该总活在他人的影子里,观看他人的风景而忘记了自己的步伐。过去的时间我们已经无法挽留,我们只能是好好珍惜我们未来的每一天,用无上的热情去认真地对待即将到来的每一天。每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要刻意去模仿别人,寻找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风采。

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别人的东西才是好的,而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是觉得低人一等。他常常哀叹命运待他不公,邻家的某某比他英俊,谁谁比他强壮,甚至连别人的吃穿住行都比他好。时间久了,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总是在模仿着别人。

有一天,这个少年在路上听到几个人的聊天,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美,于是他心动了,回家左思右想也想象不出邯郸人的步法,于是收拾行囊,打算去当地学习人家走路。到了邯郸以后,小伙子眼睛都直了,果然是美。那些小孩儿,走姿活泼而轻巧;那些青年,走姿稳重而潇洒;那些女人,走起来婀娜多姿……他看到谁,就学谁走路的姿势,结果半个月过去了,他不但谁的姿势都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以前如何走路也记不起来了,最后只能爬着回自己的故乡。这就是邯郸学步的故事。模仿并没有错误,可是当模仿超过了自我的限度,那么就是过犹不及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如果无视自己的价值,非得让自己去走别人的路,那么恐怕最终是迷失了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鞋子,如果非得去套别人的鞋子,那不但不舒服,而且反而会挤坏我们的脚。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

对于人生而言,每一个年龄段都有每一个年龄段的精彩,10岁的单纯,20岁的活力,30岁的奋斗,40岁的稳重,50岁的知天地,60岁的人生感悟,等等,我们没必要站在20岁去羡慕他人的40岁,更没有必要站在40岁去慨叹青春已逝,何必去羡慕别人呢,站在当前,就要活出当前的精彩,那么生命才没有遗憾。

人还要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为自己而活。但是,有多少人为自己活的,又有多少人活出了自我?小时候我们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上学后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活,工作后为名利、世俗观念活。一旦为别人而活,你就会总是顾虑别人会怎么看你,怎么说你,你就很难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很容易被他人之见左右,那你就必然失去自己心灵的自由,生活在别人的意志中。所以,我们要拒绝为别人而活,需要说“不”时,要断然说“不”,那不是不友善,不是冷默,而是一种责任、立场,更是一种善意,一种应该,对自己、也对别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你可能成不了曹雪芹、贝多芬、牛顿,但是你完全可以成为你自己。其实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并不很难,只需要像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我们完全可以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活得潇洒一点,活出自我个性,活出自我的率真。

当然,活出真我,更需要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评价自我,从而实现超越自我。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必须找到你的与众不同的长处,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去设计成功、追求成功,才可能得到属于你的那份成功。

换个态度对待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卸掉失败对你的禁锢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失败。失败了,从辉煌中一下跌入惨淡的境遇中,也没有谁会就此罢休,可要想再次成功,就得站起来,抛掉一切不必要的浮华和累赘,从头再来。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升华。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少见,可怕的是失败后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能及时反省,重整旗鼓,把失败的责任推给社会和其他人,怨天尤人的人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总是把别人的失误和缺点当成自己不负责任和不够忠诚和借口。他们在抱怨中丧失了很多机会,耽误了很多时间,被别人甩在后面还茫然不知。

在生活中,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当别人接到父母的汇款时,自己却为背负的沉重助学贷款而叹息;当别人穿着时尚服装时,自己却总是担心被别人笑话“土气”;当别人过生日大方地请客时,自己却时常为节省一顿菜钱而精心算计;当别人天南地北侃侃而谈时,自己却因为说不上话而自怨自艾:同样在一个社会里,同样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为什么命运这么不公平?

很多同学因贫穷而自卑、委屈,为自己是生活困难的学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他们表面上显得很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很脆弱、很自卑。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我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生下来又不生在一个好人家。”很多生活困难的学生有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生活没有给予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机会。其他同学除了学习,就是玩乐,而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活自己操心、奔波。他们认为出身的不平等造成了机会的不平等,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对自己境遇的不满,甚至对社会充满了敌视。

谭文生是北京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靠卖水果维持生计并供养他读书。“赚钱很难,有时候荔枝只卖到三四毛钱一斤。”谭文生说,高中时代他一直深感自卑,“我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是农民。有段时间,我甚至仇视我的家庭。”他为了和同学们一样,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铤而走险,去学校的机房偷盗,结果案发后被学校开除。

有些同学往往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面对挫折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逃避退缩,很难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追求目标,对牵涉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敏感,甚至产生仇视财富仇恨社会的心理。这种心理使这些同学无心读书,厌倦大学生活,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及社会稳定。

很多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专家指出,生活困难的大学生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由于其改变和适应没有很快得到理想回报,变得十分消极,不再试图改变自己。

问题摆出来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一旦受到挫折,就愤世怨人,迁怒于社会的不公,这样对吗?

贫困不是我们的错,然而对其所取的态度却取决于我们自身。

抱怨命苦,怨天尤人,把贫穷的原因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命运,“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古人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明白了。

孟子说的更直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为什么不能贫困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呢?

我们应该停止抱怨,让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而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假如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就好像收紧了身上锁链的束缚,使自己身陷黑暗之中。

相传四千多年前,大禹统治夏朝的时候,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失败了,部下很不甘心,就一致要求再打一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仗,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地降服归顺了。

有位青年对自己的贫困境况总是怨天尤人,一位老人对他说:“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怨天尤人呢?”青年急切地问:“它在哪儿呢?”“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给你。”贫困与眼睛,孰轻孰重自然明了。老人暗示青年人,自己就是最大的财富,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寻求突破,就能获得不断的进步。

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我们有时会与理想境况失之交臂,感到苦闷落寞,导致思想更加消极低落,结果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既然事实不可动摇,何不摆正态度,从内因着手改变,摒弃阻碍我们发展的坏毛病,养成好的习惯,以正确的思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切。

在职场上,也总能听到这样那样的抱怨,他们习惯把失败的原因归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的机会少,怀才不遇,甚至是命运不公,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站在社会大舞台上,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提升业绩,靠真本领来证明我们的能力与价值。一味地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只会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远。

人都有失意的时候,然而,失败,是上天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人只有在遭遇失败,被他人百般刁难、歧视时,才能让自己在当头棒喝中惊醒过来,这岂不是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生命中的每次失败、每次伤痛、每次打击,都有它的意义。

朋友们,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应该求助于“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坚决抛弃失败给我们的造成的痛苦和悲观影响。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要求自己,从失败中找出自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保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越做越好,最终踏上人生辉煌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