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B面
14765100000028

第28章 乱世标本:八王之乱的病理结构(3)

但在司马亮赶到皇宫之前,司马炎已经不甘心地闭上了眼睛。听说司马亮已到达洛阳城外的消息时,再也没有让杨骏害怕的人活在世上了,他哪里容得下司马亮前来横插一嘴呢?于是派中央直属警卫部队将城门统统关上,令司马亮从哪儿来还是回哪儿去,不准参加追悼会。司马亮是个胆小怕事的脓包,明明是奉了先帝遗诏而来,杨骏一吓唬,再看看城楼上刀出鞘弓上弦的禁卫军,只好回他的封地去寄托哀思了。帝国的大权就这样旁落到了杨首相手里。

杨骏为人刻薄,虽然大权在手,许多有资历的老干部根本不买他的账。比如此前任东部军区总司令(镇东大将军)的胡奋就当场讥讽他:“历观前朝前代,凡是与天子结亲的人,几乎没有不遭到灭门的,对你来说也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你有什么可得意的?”

杨骏也“自知素无美望”——看来这家伙倒有点自知之明,于是打算像当年魏明帝即位时对文武百官加官晋爵那样,也来一番人心笼络。他先自封为首相兼最高军事统帅(太傅、大都督),然后宣布所有官员一律晋升一级。这个马屁却拍到了马蹄子上,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领情的,反而群情激愤,认为老皇帝刚死就给臣子们无功升官,简直大逆不道。

一个叫王彰的人更是深明局势。此人本是一届布衣,素有大名,杨骏上台后,想通过起用他而得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就派人请王老师到洛阳做官。王老师却连夜逃跑了,并对他的朋友们说:“自古一姓而有两个皇后的,没有一个不败。何况杨首相亲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乱来,将来必然败得不可收拾。我逃到天涯海角去躲避都来不及,哪里会去他手下做官呢?况且,先帝不为社稷着想,立了个挑不起担子的呆皇帝,今后受害的恐怕不只他一人而已,我认为,天下大乱的时候几乎指日可待了。”

杨骏的热脸贴到冷屁股上,也生气得紧,从此不再通知众大臣开会讨论军国大事,统统自己说了算。同时,赶紧安插亲信把持要职:外甥段广任中央政府秘书长(散骑常侍),张劭担任中央军组织部长(中护军),刘豫担任左路军总司令(左军将军),文鸯——就是三国里那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担任东夷校尉,执掌正规部队。

杨骏以为如此一来,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把持这个江河日下的帝国了。他显然轻视了他的若干潜在敌人——倘若天下人都如同呆子司马衷,杨首相的想法不算错;问题是,司马衷背后还有个既不甘在性生活上寂寞,更不甘在政治生活上寂寞的悍妇贾南风。此外朝廷内外,还有若干杨首相并不太清楚的充满敌意的眼睛——一个位居高位的人要想弄清楚到底谁是自己真正的敌人,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唯一的办法是等他下台之后。

杨骏在前台蹦蹦跳跳,炙手可热的权力使他过于乐观地相信,天下其实没有更危险的事情。他不知道,那位又黑又矮的贾南风皇后,一边不断用马车把洛阳城里的帅哥们拉到皇宫里极尽鱼水之乐,一边也对他和他的华丽家族生了杀机。

最坚固的城堡也会从内部攻破,这一真理屡试不爽,连老聂千百载之后也觉得胆寒。杨骏手下有两个亲信,一个叫孟观,一个叫李肇,因办事不力而不为杨骏重用,两人跳槽到贾南风那里寻求出路。对贾南风来说,这简直就是打瞌睡时有人送来了枕头,于是欣然和两人商议如何除掉杨骏。

李肇提议说,可以秘召在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带兵进军洛阳。遗憾的是,司马亮接到贾太后的请柬后却顾虑重重,不敢答应。正巧楚王、荆州军区司令司马玮在司马亮家里做客,听到这个阴谋后,当即毛遂自荐,宣称他愿意出兵。

次年春,司马玮果然带领一支军队从封地荆州抵达洛阳。也不知杨首相兼任的那个最高军事统帅是怎么干的,那么大一支军队行军上千里,竟然一点蛛丝马迹也不知道。

司马玮的到来,意味着杨首相及其家族的末日审判。当天晚上,贾南风就写了一道诏书,宣布杨骏谋反,并让司马衷签字盖章生效。司马衷对老婆一向怕得要命,没有不同意的理由。于是,贾南风就派李肇拿着诏书前往司马玮的营地,命令他立即干掉杨骏。

当时,杨骏的外甥兼亲信段广正在宫中,当他发现四周突然有许多楚王的旗帜从天而降,知道大事不妙,赶快跑到司马衷面前说:“杨骏受先帝托孤,尽心竭力辅佐朝政,而且他没有儿子,怎么会造反呢?请陛下明查!”

但司马衷这种白痴的脑袋只是用来戴绿帽子的,当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段广无奈,只得赶往杨骏的首相府报信。杨骏连夜召集亲信开会,首相办公厅主任(太傅主簿)朱振献计说,可以烧掉云龙门制造混乱,然后趁机去禁卫军营地准备反攻。

杨首相的脓包在这紧急时刻立即表露无遗,他竟然以今后重新修建城门花费很大,烧掉了不好重建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还算不错的计策。亲信们听到如此弱智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杨首相的嘴巴。老聂估计,当时亲信们悉数昏倒,醒来后全都作了鸟兽散。

司马玮的军队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攻进了首相府,杨骏的家人及仆从数百口,全都没能看到第二天早晨的太阳。

在诛杀杨首相及其家人时,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当时,司马玮的军队没找到杨首相,还担心他逃跑了。后来搜查到马厩时,发现有一堆草料在瑟瑟发抖,士兵们喊了两声没人答应,就拿刀枪往草堆里乱捅,几声惨叫后,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被拖出来——正是杨首相。杨骏的诸多亲信——杨珧、杨济、段广、张劭、刘豫及文鸯等等,都连同他们的老婆孩子和父母兄弟统统就地正法。

杨太后是贾南风的另一个要敌,不能不趁此机会一网打尽。恰好杨太后在事变的那天晚上想要救自己的哥哥,曾令人在丝绸上写了“救太傅者有赏”的字样射到城外,希望有人企图领赏而救救他的哥哥。可这个愚不可及的办法非但没能救她亲爱的哥哥,反而成了她也是乱党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证据。

于是,杨太后被关到了金墉城——想必读者还记得,这座金墉城原本是为了废掉贾南风才修建的。在这里,先前的时候还有几个宫女侍候她;不久,贾南风就给这些宫女放了长假,不但没人再侍候锦衣玉食的前杨太后,而且,连饮食也供应得越来越少,最后干脆连水也不给她喝。一代母后就在啼饥号寒八天八夜之后睁大了双眼愤怒地死去。这年杨太后三十四岁,正是一个风情万种的美人儿。可叹!

贾南风串通司马玮成功发动政变,只花了一个晚上,称得上时间就是前途,效益就是性命。第二天早晨上朝,高级官员们惊讶地发现,昨天还在殿上发号施令的杨首相已经不见了,主角换成了贾南风和司马玮。

贾南风和司马玮深知政变虽然成功,但并不是天下所归,于是紧急征召汝南王司马亮为组织部长(太宰),卫瓘——就是那位借酒装疯想让司马炎废掉太子司马衷的人,贾南风想必不会对他有好感,但为了表示新政府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是新的,也不得不起用这位素有人望的卫刺头——为政府第一行政长官(录尚书事),司马玮为禁军总司令(卫将军)。

至此,活跃了十几年的杨氏外戚集团全军覆灭,帝国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改由贾南风太后和司马玮司令共同邀请的司马亮充当舵手。

司马亮之所以被贾南风和司马玮请出来主持工作,并不是他有什么能力,恰恰相反,他被看中的正是他没有能力,同时辈分也很高——他和司马昭一样,是司马懿的儿子,比死去的老皇帝司马炎还高一辈,司马衷和贾南风则应该称他叔爷爷。

贾南风和司马玮的初衷,是想请这位除了辈分高其他什么都矮的老人当维持会长,由他们在幕后进行暗箱操作。我们还记得,这位汝南王胆量特别小,贾南风和司马玮的设计似乎并非没有可行性。贾南风和司马玮却忘记了一点:一旦权力加身,哪怕一只兔子也会觉得自己比大象还伟大,比老虎还厉害。

司马亮就是这样一只不知深浅的兔子。执政伊始,这只兔子可能是为了试一下凭空降临的权力是否灵验,居然一口气封了一千零八十一个将军和列侯。他显然有些健忘症,刚刚在一年前,杨骏也这么干过,结果是脑袋搬家。大臣一看,奶奶的,除了一个杨骏,又来一个杨骏,好比前门驱狼,后门迎虎,就纷纷发牢骚。司马亮可能把以前的胆量都攒到了现在,对这些牢骚一概不听,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司马亮大封官员之余,把主要精力都用来对付拥有兵权的司马玮,因为司马玮的军队还驻扎在城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司马亮和卫瓘天天聚在一起策划,中心就一个:如何削夺司马玮的兵权,再把他打发回原籍。

这件事就像与虎谋皮一样,司马玮有什么理由满足司马亮呢?而且,司马玮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行动,当他察觉到司马亮的诡计后,立即找到贾南风共商对策,贾南风也没法对司马亮满意,于是贾南风和司马玮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又组成了统一战线。

要搞定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诬以谋反。这本是贾南风的拿手好戏,她写了一道诏书,宣布司马亮谋反,司马玮这位行动主义者拿到诏书就等于握了尚方宝剑。当天夜里,他令李肇率大军把司马亮和卫瓘都抓起来,不等天亮,两位帝国大员已被从重从快地送上了断头台。

在擒杀司马亮和卫瓘时,司马玮的一个心腹曾建议说,现在贾皇后的侄儿贾密和贾模等人还羽翼未丰,但他们在贾皇后的支持下,必然会坐大,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他们一并除掉算了。行动主义者司马玮却突然变得犹豫不决,认为还是等到天亮再说吧,杀了这么多人,将士们都累了,该早点回家歇着啦。这一犹豫,却断送了司马玮的性命。可见,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是多么的必要。

天亮的时候,洛阳城里的高级官员们听说昨天晚上又发生了一次政变,他们亲爱的司马亮部长和卫长官及其家属均死于非命,一个个这才想起死者的种种好处,变得愤怒而伤心。名士出身的太子导师(太子太傅)张华跑去给贾南风提合理化建议:“楚王司马玮竟然非法地处死了两位高级官员,天下的威风和权力都抓到他小子手里了,咱们皇上还有安全感么?应该把司马玮这小子以滥杀无辜的罪名处死。”

贾南风正等着这句话呢。转眼之间,刚才还以为铲除掉了心腹大患、日后必将大权独享的司马玮被警察部队从热被窝里扯了出来,安上一个矫诏的罪名,没有任何一位官员对他进行任何形式的审问便被押到刑场处以死刑。

司马玮在绑赴刑场的路上大声喊冤,并从怀里摸出贾南风以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写在御用青色纸上要他处死司马亮的诏书,要求监斩官为他申冤。然而,按柏杨老人家的说法:“政治冤狱与法律无关,他陷入的诏狱系统,不可能靠他的无辜证据解救。”富于同情心的监斩官除了在一旁陪着司马玮伤心垂泪,不可能有任何办法。

从现在开始,晋帝国的大权就全归贾皇后了。

等待政变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贾家的黑丑少女到执掌帝国大权的正宫皇后,贾南风一共用了二十年时间。政变、阴谋、杀人,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现在,我们的贾皇后终于扬眉吐气了。

吃醋和如何弄权,贾南风是个高手,但说到治国,她则如坠五云里。贾南风既然不懂如何治国,只得把具体事务都委托给她娘家的侄儿们。贾充的外孙、二十岁的贾谧在这些后辈里,无论捣蛋还是泡妞都最有办法,自然成为贾氏集团的核心人物。名士张华由于名气大,合理化建议提得及时,也被贾南风看好,任命为首相(侍中兼中书监)。

扬眉吐气之余,贾南风觉得还是睡得不太踏实,仔细想想,发现这和她一直没生儿子有关,更令她睡不着的是,司马衷唯一的儿子竟然是一个姓谢的宫女所生,这件事也和司马炎有关:司马炎晚年,不知是否出于怕白痴儿子还会生出白痴孙子的恐惧,竟把自己玩过的一位姓谢的宫女送给儿子,要求儿子也赶紧玩玩。这时,谢宫女的肚子里已经有了种子,不久,生下一个不知是司马炎还是司马衷的儿子,取名叫司马遹。

可能是杂交的优势,这个司马遹“幼而聪慧”,和他呆头呆脑的老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司马炎很喜欢他,说他长得像自己的爷爷司马懿。

司马遹五岁时,有天晚上,宫中发生了火灾,司马炎正准备登高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一旁的司马遹却拉住他的衣角不让他走,司马炎奇怪地问为什么,司马遹说:“现在是晚上,爷爷到高楼上看火,目标太过明显,万一是刺客放的火,就会有危险。”五岁的小孩能有这样的见地,的确称得上聪慧。

不过,这种聪慧对没有子息的贾南风来说,无疑是一柄时刻都在割着她心灵的钝刀。司马炎在的时候,她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天下大权集于手中,要对付这个谢宫女的儿子,并不是一件太为难的事。

古人曾断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看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司马遹幼时聪慧,可长大了却像变了个人。《资政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老先生对他们司马家的这位老先人的品行皱着眉头写道:“太子幼有令名,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