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必知的网络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14764500000026

第26章 电脑撞开工业之门(1)

没有工人的工厂

工人为工厂工作,工厂的部分价值要维持工人的生活,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并上缴利税,这便是工厂利润的一般分配方法。

现在,有些工人下岗,一部分是因为企业在竞争中不景气,利润维持不了开销,所以,工人才不得不下岗。

你可知道,还有的工厂,经过改进,全部自动化,过去要几千人,现在只要几十人,甚至几个人。那么余下的人就只好自谋出路了。

日本富士通纳克公司,坐落在富士山脚下,工厂生产很红火,但是没有噪音。这座机械厂生产数控机床、电火花切割机床和机械手。走进工厂人们看到的是,机械手在进行装配,自动搬运车按照各自的路线往返穿梭地搬运原料和零件,运行有头有序,互不干扰;在生产线上,许多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各种各样操作,而且不知疲劳,也不会大意和马虎。

那么,这样的工厂怎样进行自动化生产呢?

在计算机的应用中,有一个领域叫做计算机控制,它主要研究工业生产怎样应用计算机来控制各种生产设备,使自动化程度提高,能够全面自动化生产。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分是自动检测,或者叫做数据传感。例如,计算机要控制机床,在机床加工零件时,它不断检查需要的零件形状、尺寸,看看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第二部分是数据处理。计算机将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零件处于什么状态,然后决定怎样操作。

第三部分是控制操作,就是计算机的控制线。它和机器上的各种开关相连,使计算机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机器的操作进行控制。

富士通纳克公司的这座自动化工厂,每月生产数控机床100台,电火花机床100台,各种机械手50台,年产值达到180亿日元。

这座工厂除了一千多名设计、营销和负责技术监督和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外就没有别的工人,然而完成的任务却比其他工厂还好。

你瞧,如果工人没有高的素质,根本操作不了,而且将来的工厂用人会越来越少,多余的工人怎么办?

电子出版系统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纸的发明,送走了竹简和丝帛记事的时代;活字印刷,改变了雕版印刷的落后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胶泥活字以后出现了铅字,使出版业大大进步;出现了机器印刷,使出版业迅速发展。

小平版机、轮转机以及现有用的胶印机等,加速了出版业的发展。

现代出版工作包括出版、印刷、发行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运用了计算机,就是发行,不是也可以用互联网吗?

今天我们说的出版系统,是指报刊图书编辑部门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设计和校对等各项工作。

那么电子出版系统是怎样工作呢?

电子出版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图像扫描仪和激光打印机(或精密照排机)等组成。

电子出版系统能够完成从文稿录入、编辑排版,直到在纸张或底片输出符合编辑意图和出版计划要求的版面。

那么,电子出版系统有什么优点呢?

电子出版系统能输出质量高,字体、字号、花边齐全、能满足各种要求的版面。

现在,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版面,还可以直接印刷,实际上就是一种复印过程。

数字式印刷系统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有的印刷速度在1小时2000张以上,有的高达1小时8000张,能直接制版和打样。

你看,现代出版系统多么高级。

电脑织机

过去,我们穿一件毛衫,要用手工去制。一个熟练的制工制一件毛衫也要三五天的时间。

出现了手工织机以后,编织毛衫的速度快多了。但是,仍旧需要人工拖拉,不但笨重,而且编制的花样也此较单调,同时浪费了劳动力。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在织机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电脑控制的织机,速度很快,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织出一件毛衫,而且可以编制任意的图形,并能放大或缩小。这种织机一旦要变换产品花样,只要改变存储信息,立即就可以完成。

不仅如此,电脑织机还可以对生产情况进一步监督,如果发生断线或者不合规格,会立即提出修正。这种织机已广泛用于人造毛皮及毛衫提花等织物。

一些制衣厂采用电脑织机,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使织物更加合乎理想,使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令人眼花瞭乱的是,一台计算机可以控制一群(几台到几十台)针织机;每台织机可以编织出不同的织物。例如,有的可以编织袜子,有的可以织帽子,还有的可以编织内衣等等。

缝纫机曾经是制衣厂的主要机器,也是家庭妇女的理想帮手。但是,过去要人工用脚去蹬使其转动。使用机器以后,可以少消耗体力,转速均匀,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花样品种仍旧需要人控制。

电脑缝纫机问世以后,储存着多种图案和花样,只要触按你所需要的花样键盘,缝纫机就会按要求自动缝制顾客满意的衣服式样,而且,图案可以放大或缩小,还可以相互组合。使用时,只要根据需要,输入缝制方式或花样序号,便可以按人的意愿出成品。

电脑织机不仅在工厂广泛使用,也可以在家庭使用。如果你拥有一台电脑织机,不仅随时为自己缝织一件合体的衣服,而且还可以对外加工,赚得惠利。

电脑的确为人们开辟了生财之道。

飞机制造

如果说工厂完全采用计算机和机器人操作,而不用人工,恐怕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完成,只是说使用人工少而已。

工业发达的国家,运用电脑使制造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节省劳动力,减少废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现在,从飞机制造自动化以及其他一些自动化工厂看,其路线基本是:数控机床一自动装置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计算机辅助制造一计算机辅助管理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就是说,计算机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也是一种辅助措施。

这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就是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

第一代CAD主要是计算机辅助制图。

第二代CAD系统的开发主要是辅助绘制二维和三维图形。这就需要建立多个工程数据库来存储线框、曲面、实体建模、有限五分析模型和数控编程软件。工程师可以利用数控编程软件,把高精度的复杂零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来。

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很早就采用CAD系统。因为存数据和绘图软件的辅助,设计师几笔就可以把飞机图形展现出来。

如果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妥,例如飞机起落架与机身之间连接不很吻合,便可以再按几个键盘,在屏幕上移动光笔,作一下修改。如果合适了,便存储起来。

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是把CAD系统的成果转换成加工机械可以接受的控制指令和数据,把产品制造出来。

CAM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设计数据的转换、计算机控制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计划、加工时间安排、工具设计与生产流程、模具的自动制造、材料的自动处理,以及自动装配和对机器的管理等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又开始把CAD、CAM等系统连成一种自动化系统,叫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称CIMS。它包括管理决策、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三个部分。它是飞机制造过程最优化的产品大系统,收效很好。

美国的波音公司过去设计新飞机往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采用CIMS这种综合性高技术,只需要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就可以设计并制造出一架新型飞机。

汽车制造

汽车诞生以来,使陆上交通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观,也使人们的生活步人一个新的时代。

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木制三轮车是法国的丘约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是英国人勃朗制成的,它有两个汽缸。

直到1886年,德国人奔驰才制造出第一辆实用汽车,它是以汽油机为动力的自动车。所以,德国人自豪地说:“这才是第一辆汽车!”现在版轿车是德国的高级轿车,也是世界有名的高级轿车。“奔驰”。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发达国家推出了“三A”革命,即“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汽车制造业也率先自动化了。

所谓“工厂自动化”,就是指从一条生产线的自动化到设计、生产和管理过程的全面自动化。

工厂自动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无人工厂,即工厂从设计到生产全部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就是用计算机或机器人控制生产。

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探索和使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使用计算机来控制数控机床。而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程度更加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