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必知的网络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14764500000025

第25章 电脑走进人们生活(2)

电脑阅卷

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考阅卷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

时值炎暑,阅卷人无不对浩瀚的试卷望而生畏。尽管国家为阅卷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诸如增加降温设备,提高解暑条件,但由于劳动时间长,阅卷人还是疲惫不堪,所以,许多人都不愿意参加阅卷。

阅卷采用流水作业,每人只批阅一题或一项,这种机械的劳动和长时间的作战,很难神志专一,也很难精力长时间充沛。因此,也就难免使评卷不发生偏差和错误。例如,一道数学题,其运算过程和结果是否一致,往往会被阅卷人忽略过去。

统计分数使用算盘和袖珍计算机,更是麻烦事。统计人员往往会因为长时间劳动,眼睛昏花、手指错用,因而出差错。尽管考务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复核,每年还是免不了出错误。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采用了电脑阅卷。

电脑阅卷,首先要使电脑能够识别卷面信息。因此,考生需要用给定的一张标准涂卡,用铅笔在圆中描黑,选择答案。有了这种信息,电脑就可以识别,为考生评卷并评分。

由于电脑不存在疲劳现象,因此,一般不会因为劳累而出现失误。

有趣的是,电脑还会对考生填错、铅笔涂得太淡、橡皮擦得不干净的试卷以及漏答、多答的考卷剔出来,重新处理。

电脑不仅会阅卷,还可以把考生的分数准确地统计出来,并进行登记。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各科成绩,合起来就是总成绩。

以往的考生成绩,是通过信件通知考生。所以,许多考生为想知道自己的成绩而心急如焚地等待。

现在,只要总成绩统计出来,考生便可以利用电话向电脑查询,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自己的电脑上查找自己的成绩,真是方便之极。

电脑阅卷,不仅不容易出错误,还解除了阅卷人繁重的劳动,而且迅速、快捷,并大大增加了透明度。每个考生不再怀疑阅卷人的失误而导致自己的分数不准。

电脑监控

利用电脑监控是企业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超市商场、工厂车间、银行储蓄所等单位,用电脑进行24小时监控。

那么电脑怎样监控呢?

电脑监控实际上就是安放在房间中能够窥察整个房屋的电子摄像机,把监控的所有情况输送到电脑。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电脑记录进行观察、分析,并对生产和工作进行指挥和指导。

超市的电脑监控,既可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又可以防止失窃。

近年来,许多城市的超市商场,通过电脑监控,抓获小偷。小偷从自选商场把货物藏在身上,岂不知空中的电脑立即就会发现,所以小偷只要走到商场门口,便立即被保安人员抓获。

银行和储蓄所采用电脑监控,可以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到位。在特殊情况下,诸如遇到抢劫或者不正常的取款,便可以通过电脑监控的存储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使盗贼难逃法网。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纽约国标机场检票口,当一名西装革履的青年戴着墨镜,风度翩翩地走到关卡,电脑突然响起了“嘟嘟……”的警铃声。保安人员把他“请”到了办公室,剥掉他的伪装——墨镜和胡子,让他观看电脑屏幕。这位青年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整个做案过程,全部被映示出来。因此,这个青年只得低头认罪。

原来,这个罪犯抢劫的凶恶嘴脸早被隐藏在银行内的电脑监控的摄像机拍摄下来,然后对电脑图像中罪犯的脸部进行二维像素矩阵模式处理。接着按矩阵代数法对其进行运算,由此测算出罪犯的眼睛、鼻子、嘴唇、耳朵和脸部肌肉的重要特征向量,并制成特征识别模板,存储在电脑中。这样,每位旅客的容貌经过摄像机,输送到通缉犯的特征识别模板进行配对比较。尽管罪犯进行了伪装,还是逃脱不出电脑的识别。

北京曾经有一位制造假信件的骗子,通过造评选全国优秀人才的假信件编取钱财。最后,正是根据他到银行取款时银行电脑监控留下的影像,被公安机关捉获。

电脑监控运用的范围很广,在各个角落里大显神通。

电脑医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生病是不可避免的。有病就要去看医生。但是,有些病不像皮肤长了一个疖子那么明显,而是潜在的病痛。因此,医生看病要颇费一番脑筋。

由于医务人员水平不一样,诊病效果就会不一样。就是同一水平,由于临床经验不同,诊病也会有差异。因此,人们总想找个好大夫看病。但是,全国闻名的大夫、专家能有多少?于是,人们便想到了电脑。

如果把某一专家对某种疾病的医疗方案编制一套系统,便可以使一位专家变成多个专家,那么即使乡镇也可以有“名医”坐诊了,岂不是好事?

北京名医关幼波对肝病治疗很拿手,于是便研制了幼波肝病治疗专家系统;结果效果很好。河南省“移植”了一套系统,这样河南就多了一名关幼波肝病治疗“名医”。那么,像这类的病,就可以就近请“专家”就诊了。这便是电脑医生。

那么,电脑医生有什么好处呢?

电脑“名医”,不仅不知疲倦,而且也不受环境的影响。

医生治病,特别是名医,每天都要看许多病人,所以,就难免疲劳,这样诊病就容易出现精力不足的现象,势必要影响医病效果。

一位名医,往往会因为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例如,医生诊病前家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诸如夫妻吵架、子女不听话等等,都会使医生情绪不佳,影响诊病效果。另外,名医也免不了有一天要离开人间,这时便会连同自己的医疗技术一起带进坟墓。

如果把他的诊病系统用电脑存储下来,便是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

北京的“关幼波肝病诊断系统”就是不怕疲劳、不受情绪影响的电脑医生。它把名医关幼波的诊疗程序、临床经验、思维方法、推理原则等,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在二百多种病症与化验指标和一百七十多种药的基础上,让电脑从中选择合理的处方对症下药。

这种电脑能够填写病历卡、计算药价、填写病历表等等。如果将病人的诊断数据输入电脑,在15秒钟之内,就可以开出处方。

20世纪90年代,电脑医生进入了日本家庭,这给诊病来了方便。

有的电脑家庭医生与马桶相连,主人大小便成分的变化给电脑医生提供了依据,可及时诊断出主人是否患了心脏病、肝病和糖尿糖等。

电脑医生在世界上很受欢迎。相信,今后随着电脑的发展,电脑“名医”会进入百姓家中,为病人解除病痛。

电脑救人

现在的电脑网络十分诱人,只要一上网,便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同时也方便了自己的生活。

你可知道互联网络救人的事迹?

事情发生在1997、年4月2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城镇,一名12岁的男孩迈克尔·雷顿,正在家中兴致勃勃地玩电脑。当他进入互联网络时,突然发现了一种呼救信号。求救者是芬兰一所大学的女大学生,今年20岁,名字叫莱蒂娜。电脑屏幕接着显示出:“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我的哮喘病突然发作,不能动弹,请赶快救救我!”

小雷顿立刻悟到:她可能一个人在电脑房间工作,夜深人静,自己发病,又动弹不得,附近找不到救助的人,只得救助于互联网络。

雷顿赶紧把事情的发生,告诉了在另一房间中酌妈妈。妈妈和儿子一起拨通了美国得克萨斯州警察局的电话,把事情告诉了警察局,请他们设法救助这位危难者。

警察得到了消息以后,立即与芬兰医疗急救中心进行了联系。

警察局与芬兰医疗中心联系时,雷顿和他的母亲始终守在电脑旁边,进行认真观察,并通过电脑了解远在芬兰求救者的个体方位、道路标记和房间号码等等,把这些信息及时告诉警方。警察再把这些信息传到芬兰医疗中心,便于查找。

此时小雷顿通过互联网,鼓励大姐姐坚强起来,只要坚持住,就会有生命的曙光。

芬兰医疗中心根据迈克尔·雷顿和她母亲提供的信息,很快找到了莱蒂娜的家,及时抢救了这位危难者。

事后,芬兰报界和美国务大媒体都进行了全面报道,高度赞扬了迈克尔·雷顿和她母亲的救人善举。

这件事,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电脑上网的好处。这也是电脑互联网络救助危难者的一曲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