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在海顿门下刚呆下不久,就对海顿那种墨守陈规的教法不满,于是师徒两人分道扬镳。但海顿依然十分满意这位学生,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贝多芬迟早会攀登到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之列,而我将为能把自己说成是他的老师而感到自豪。”海顿热情地向科隆推荐贝多芬。此后,贝多芬又跟维也纳的几位有名的音乐家学了交响乐、四重奏与歌剧的创作方法。贝多芬经过刻苦的学习,技艺非凡。后来,贝多芬投身于李希诺夫斯基公爵门下,年俸600盾。在维也纳,贝多芬充满激情的即兴演奏很快迷住了维也纳人。各地都邀请他去演出。贝多芬名声大振。但是,由于“音乐仆役”的出身,他依然被别人低看一等。1801年,贝多芬与一位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相爱。但她父亲因为贝多芬低贱的身份,硬拆散了这一对情人。遭受恋爱失败的打击,贝多芬情绪变得恶劣,更为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神经性耳聋,听力逐渐衰退。贝多芬断绝一切来往,独自隐身于维也纳一个偏僻的地方。终于,高傲顽强的贝多芬又抬起了头。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许它毁灭我。哦!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多美好啊!”1802年夏天,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到维也纳郊外的海里根什塔特村疗养,但情况更糟,弹琴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他改为创作,陆续完成了《D小调奏鸣曲》(也叫《暴风雨奏鸣曲》)、《第二交响曲》、《第二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等一系列作品。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的三部杰作《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及歌剧《菲台里奥》。《菲台里奥》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惟一一部歌剧,大受欢迎。但贝多芬依然过着穷苦的生活,甚至有一次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了起来。但贝多芬依然如痴如狂地创作,丝毫不在意这些。一天,贝多芬走进一家饭店要吃午饭,突然灵感出现,美妙的旋律在脑中回荡,他随手拿过菜单便写起谱来,很久,侍者立在他旁边等待他叫饭。写完之后,贝多芬抬头猛然看见了侍者,说:“结帐吗?”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善意地笑起来,侍者笑道:“您还没有叫饭呢!”贝多芬这才觉出,自己的肚子确实很饿了。由于拿破仑大军攻打奥地利,维也纳人纷纷外逃。贝多芬不能演出,日子更加艰难,最终被房东赶出来,他不得不去求助一个朋友。1806年,贝多芬去好友弗朗茨那里,碰到弗朗茨美丽、大方的妹妹丹兰莎。两人又坠入爱河。丹兰莎得到哥哥的同意与贝多芬订了婚。沉浸在幸福之中的贝多芬创作了(第四交响曲》,但是,不久两人的婚事又告吹了。原来,丹兰莎也出身贵族,她父母坚决不同意这桩有辱声誉的婚事。贝多芬再次经历爱情的打击。1808年,拿破仑大军践踏欧洲各国,遭到各地人民的反抗,如火如荼的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了。在革命热情的鼓舞下,贝多芬联想到自己所遭到的不幸,他以愤怒的激情完成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乐曲共分四个乐章,表达了战斗的激情,坚定而有力。
写完《命运交响曲之后》,贝多芬为了逃避城市的庸俗,经常到郊外田野中散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寻找到欢乐。于是他又奋笔完成了《第六交响曲》即《田园交响曲》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
1809年10月,拿破仑大军攻占了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迎接了拿破仑的军官。他们听说名扬世界的贝多芬就在此地时,惊喜万分,纷纷表示要见一见这位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公爵便把贝多芬叫来,这几位军官诉说了景仰之情。可是贝多芬却非常冷漠,因为他们是侵略者。当公爵为了讨好来宾,要求贝多芬演奏一曲时,贝多芬一口回绝。他看不起公爵这种下贱的样子,更痛恨公爵命令自己的傲慢态度。他冒着倾盆大雨愤然离去。回到家里,贝多芬给公爵写了一封信,其中说道:“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是的,岁月无情,它记住的只是那些伟大的人。此后,贝多芬离开公爵府,但是当时贵族阶层狼狈为奸,他们再也容不得这个敢于反抗的贝多芬。后来,洛勃科维支用年俸4000弗洛林招贝多芬去做了“音乐仆役”。高傲的贝多芬为了生存不得不仍走父辈的老路。但是,贝多芬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屈辱,他渴望着战斗,身体中充满着反抗的激情。1810年,贝多芬为歌德高昂的《哀格蒙特》配曲,曲中饱含着为自由斗争的精神。1812年,贝多芬在捷克的泰普里茨见到了这位让他崇敬已久的大诗人。但已成为魏玛公国枢密顾问的歌德已一心为官了,他再也不是那个高喊战斗、高喊自由的歌德了。一次,他与歌德在城外散步,遇到一群贵族迎面走来,歌德摘下帽子恭敬地闪到一旁让路,贝多芬恼怒地说:“您不该让路!”说完背着双手高傲地向贵族迎面走去。贵族都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客气地向他致意,贝多芬这才还礼作答。但他对歌德的行为却大为不满。歌德虽然也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但他却对贝多芬音乐中的战斗激情非常反感。两人不欢而散。
1815年,欧洲各国开始了对拿破仑的反攻。贝多芬被胜利的消息鼓舞,接连完成《第七交响曲》与《第八交响曲》。贝多芬同时也积极地支援前线斗争,为救济伤员筹办大型义演活动。这是贝多芬最为高兴的时期。但是,不久贝多芬自由的理想破灭了。君主拿破仑被打倒了,各国的封建势力纷纷上台,人民依然被践踏在社会的底层。自由的思想艺术纷纷被取缔,激进的贝多芬更是首当其冲。贝多芬被迫退出乐坛,他的生活更为艰难。
在沉寂的日子里,贝多芬的耳朵完全失聪。作曲也更难了,但战斗不息的贝多芬知道自己不能放下笔,不能离开音乐。他请人特制了一支小木棒。在创作时,他把小木棒的一端插在钢琴箱里,用牙齿咬住另一端,利用小木棒的振动,来“听”自己弹出的旋律的效果。1823年,贝多芬便靠这独特的装置完成了规模庞大的《庄严弥撒曲》,献给大主教鲁道夫,以求取世界的和平。全曲严格按照弥撒祭曲的程式写成,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我主怜我”、“荣耀归主”、“我信我主”、“圣哉、圣哉”、“神之羔羊”。随着世界斗争局势的发展,贝多芬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凭艺术家的敏锐的直觉,贝多芬把目光投向了人民。“人民艺术家的作品,应该为穷苦的人们服务。”贝多芬这样说。
1824年,贝多芬在新的激情下完成了《第九交响曲》(也称《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力作。它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于封建专制的反抗与斗争,对于自由的追求与渴望。贝多芬的朋友听说他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纷纷写信要求欣赏一下,贝多芬答应了。剧场选择在维也纳的卡德剧院。1824年5月7日,沉寂多年的贝多芬出现在乐池中。久违的观众报以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当时,国王出现人们也只给以3次鼓掌欢呼。伟大的贝多芬一出现,人们都狂热起来,欢呼竟达5次之多,从未出现过的盛况把维持秩序的警察都惊呆了,好一阵过后,才纷纷跑出来制止过分狂热的场面。贝多芬虽然听不见,但也被眼前的场面所感染,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演出开始了,贝多芬情绪激昂地站在乐队前。虽然他听不见任何一种乐器的声音,也听不见歌者的演唱,他只凭自己的记忆,凭着自己的激情全力指挥下来。听众完全被这久违的充满激情的音乐所陶醉。他们如痴如狂,为之歌为之泣。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1825年,贝多芬搬进了一幢名叫“黑西班牙人”的大厦,贫困的生活使这位已进入暮年的伟人常常生病。虽然身受疾病与饥饿的折磨,贝多芬依然紧捏着笔,捍卫着这片自由的王国。他还要写《第十交响曲》,还要为《奥德赛》与《浮士德》配曲,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但是,上帝已不忍心再让这位伟人在世间受苦。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上空阴云密布,狂风卷着乌云,惊雷挟着暴雨,贝多芬在床上安然睡去。伟大的音乐家逝世的消息让全世界痛惜不已。葬礼那天,几万人来到“黑西班牙人”大厦前默立。但是,由于贝多芬出身低贱而且没有留下财产,他只能葬在一个很小的公墓里。奥地利著名戏剧家格里尔帕策在他的墓前致词道:“从今天起,他将成为历代的伟人之一,永世长存。”
贝多芬离去了,他以自己勤奋的一生留下了256部作品,包括交响曲、奏鸣曲、歌剧、协奏曲、合唱曲以及改编的民歌等。
1888年,出于对贝多芬的热爱与怀念,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会员自愿捐资,在中央公墓买了一块墓地,把贝多芬与另一位穷苦一生的音乐天才舒伯特一起迁葬进去。贝多芬墓前那块洁白的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一把镀金的竖琴,写着“贝多芬1770-1827”,没有一丝浮华,人们不愿用那种庸俗的东西打扰这位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