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4756700000072

第72章 海洋湖泊之谜(6)

行为古怪的闪电

专家指出怪异闪电主要聚集于陆地环境,而精灵闪电主要出现于海洋。不过也有专家说怪异闪电更喜欢潮湿和温暖环境,经常出现于海平面温度超过26摄氏度的区域。科学家认为温暖的海洋表面可提供需要驱动带有高电流强烈海洋闪电的热量来源,它可以在电离层形成怪异闪电。然而,精灵闪光被认为是需要更高电荷的闪光,这意味着它们出现时仅仅伴随着最强大的闪光现象。由于多数闪光出现于陆地,因此精灵闪光族也出现于台湾等陆地环境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闪电研究专家乌姆兰·艾楠称,更吸引人们注意的是怪异闪电,这是一种重要的低电离层全球效应,它完全是一种大气层电子现象。他指出,通过模型模拟显示怪异闪电热点可使电离层电子密度上升5%。该现象可能干涉影响地面和空间通讯,如飞机导航通讯等。

而研究最多的应该是球形闪电。球形闪电一般发生在雷暴天气。其大小不一,大的时候可以与足球场相比。球状闪电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

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界对此尚无定论。球状闪电的颜色各种各样,有的橘红,有的淡红,有的闪着蓝白色的光,有的冒着紫色的火星。它们的行踪十分诡秘。

1956年在前苏联某个集体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牛棚里的12头牛炸死了11头,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

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

1984年,一架前苏联运输机与球状闪电在空中相遇,它竟然能穿透金属机身来到机舱内,并分裂成两个半圆形,最后两个半圆又合二为一,消失在空气中。

闪电还造成了一些奇怪的现象,给人类留下了难解的谜团。

在美国的尤尼昂维尔城,一阵雷鸣电闪之后,有位家庭主妇打开电冰箱,惊奇地发现冷冻的生鸡生鸭变成了熟的烤鸡烤鸭,其他蔬菜、水果也都变成熟的了。

经科学家的研究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冰箱没有损坏!

在夏威夷群岛上,一伙人在野外摆好了烤肉用的架子,架子上放了一只小乳猪。一阵雷电过后,小乳猪不用烤就熟了。

1987年6月9日19时,美国弗吉尼亚州瓦普斯岛发射场上的五枚小型实验火箭即将点火升空,一阵雷电突然出现,三枚火箭被雷电击中,诱发自动点火升空,然后坠毁。这成为美国航天史上继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73秒爆炸之后的又一起震惊世界的航天事故。

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湖北省北部的枣阳市忽然间闪电频发,雷声惊天,当场造成9人死亡、20余人受伤。据目击者称,雷击现场有一片红光,这正是球状闪电的特征。

神秘消失的地壳

导言: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但在大西洋,科学家却发现多达数千千米的地壳神秘消失,地幔直接裸露在外。2007年,科学家在大西洋中脊发现一个奇怪的海底洞穴,多达数千平方千米的地壳在这里神秘地消失了,而本应位于地表下约6千米处的地幔却直接裸露在外。而地球由表及里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幔的上一层应该是地表,还没有发现过地幔直接露在陆地外面的现象。人类在海底钻探曾经达到2111米,即便从最薄的地壳处开始钻起,也无法抵达地幔层。那么方圆数千千米的地幔上的地壳去哪里了呢?

据科学家考察,这个“海底黑洞”形成于大西洋板块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分裂之时,因此他们认为大洞可能满是火山喷发物质。一般来说当地球板块被撕裂时,地幔必将升起以填补裂缝。但这一过程却没有在这里出现,它与传统的板块构造学说相悖。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关于大西洋中脊的这个神秘“地壳空洞”基本存在着两种猜想:一种是,两大原本相邻的地质板块在发生游离时,导致原本位于底层的地幔上升。不过,上浮至地表的地幔并非熔化的岩浆,而是固态的石块。第二种,由于地壳发生断裂,导致海底地幔上方自然出现一个空洞。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地壳空洞”的出现也可能是上述两种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个黑洞的一切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只有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雷暴能引起大西洋飓风吗

导言: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地域不同,才有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飓风的破坏力超强,顷刻之间便可将它周围的一切碾成碎片。大西洋飓风极具破坏力,它顷刻间就能吞没海上任何行走的船只。然而是什么引起了大西洋的飓风,却一直存在分歧。以色列的几名科学家称大西洋飓风是由发生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强雷暴引发的。

他们统计了2005年到2006年的记录在案的飓风次数,发现2005年发生的风暴有28次,2006年却只有10次,数量下将了64%。同时夏季发生在东部非洲主要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闪电2006年比2005年减少了23%。因此,他们认为埃塞俄比亚高原发生的强雷暴与大西洋飓风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说东部非洲强烈的闪电影响了穿越非洲大陆西行的风。雷暴越大,大气的波动也越大,在雷暴引发大气波动时,还会引起低压区,这些低压区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形成飓风,对美国造成损害。但是在美国经历的所有大飓风中,绝大部分都是由闪电造成的。研究者称85%的强烈飓风和三分之二的大西洋飓风都是由东部非洲雷暴形成的非洲东风波发展而来。

但这种说法还只是一种推测,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一日有四季

导言: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这才是正常的气候变化,然而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却有一个一天四季的地方。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有一个地方叫苏加武眉。这里地处南纬7℃左右,离赤道很近,应该是典型的海洋性热带气候。可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却十分奇特:早晨像春天,风和日丽;中午像夏天,烈日当空,热气腾腾,了无生气,有时还突然下一场雷阵雨;傍晚像秋天,天高云淡,凉爽舒适;而夜晚却像冬天,气温急剧下降,甚至到0℃左右,睡觉时盖棉被还觉得冷,近于严寒。人们一觉醒来,则又是百花盛开的春天了。

科学家至今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通向大海的4万个台阶

导言:有许多的地质现象,人们无法解释其原因,或者解释了也有让人怀疑的地方。这就需要辩证看待了。在北爱尔兰安特令平原边沿的一个海角中有一道诡异的阶梯,它是由约4万根玄武岩桩柱拼在一起的名为贾恩茨考斯韦角的阶梯,它成蜂巢状,从大海中延伸出来。从高处望去,贾恩茨考斯韦角像人们沿着海岸砌筑出来的道路,而且它还往北延伸150米,进入大西洋。大部分的桩柱都高达6米,有些地方的桩柱还要高一倍多。构成这条路的4万根玄武岩桩柱,全都是形成了规则的多角形,大部分是六角形,而且还紧密地拼合在一起,刀子都很难插进。

那么这条通往大海的4万个台阶是谁修建的呢?传说爱尔兰巨人芬麦科尔砌筑了一条路,从他在爱尔兰北部的家门穿过大西洋,到达他的死敌苏格兰巨人芬哥尔在赫布里底群岛的根据地。但敌人狡猾地先发制人,芬哥尔来到了爱尔兰,芬麦科尔的妻子骗芬哥尔说,熟睡中的芬麦科尔是她襁褓中的儿子。芬哥尔听了甚是害怕,担心襁褓中的儿子已如此巨大,其父定然更加巨大。于是惊惶地逃到海边安全的地方,并立即把走过的路拆毁,令砌道不能再用。而贾恩茨考斯韦角就是传说中芬麦科尔修建的路的剩余部分。

不过,这个传说只是神话而已。有人认为贾恩茨考斯韦角是石化了的竹林,或是海水中的矿物沉积所致。还有人认为这4万个台阶源自火山活动。约在5000万年前,爱尔兰北部和苏格兰西部的火山活动开始活跃,地壳上不时出现火山口,涌出的熔岩流遍周围,深达180米。熔岩冷却后硬化,但在新一轮火山爆发之后,另一层熔岩又覆盖在上面。熔岩覆盖在一片硬化的玄武岩层土,就冷却得很慢,收缩也会很均匀。熔岩的化学成分令冷却层的压力平均分布于中心点四周,因而把熔岩拉开,形成规则形状,通常是六角形。这个过程只需发生一次,使基本形状确定下来,六角形便会在整层重复形成。冷却过程遍及整片玄武岩,因而形成一连串的六角形桩柱。在首先冷却的最顶上一层,石头收缩,裂成规则的菱形,就像干涸河床上泥土龟裂一样。当冷却和收缩持续,表面的裂缝向下伸展,直达整片熔岩,把石头分裂成直立的桩柱。千万年来,海洋侵蚀坚硬的玄武岩柱,造成今天桩柱高低不一。冷却的速度亦对石柱的颜色有影响。石内的热能渐渐散失后,石头便氧化,颜色由红转褐,再转为灰色,最后成为黑色。

但也有人反对这种看法,认为地球上火山活动活跃的地区很多,为什么这些地区没有形成这些台阶呢?

奇妙的怪坡

导言: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怪坡,你相信汽车可以自动朝坡上爬吗?你看到过水往高处流的奇观吗?不错,这些怪坡都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在中国,怪坡也是不少的。

辽宁“怪坡”

1990年5月,一辆面包车途经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清水台镇周家村东北方的寒坡岭时,司机下车小歇。回来时发现熄火的面包车已自行从坡底行驶到了坡顶。这个怪坡长约90米、宽约15米、坡度为1.85度,坡道平坦,两边长满小草,并无任何异常现象。但就在这“怪坡”上,汽车下坡必须加大油门,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达坡顶;骑自行车,下坡要使劲蹬,上坡却要紧扣车闸;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下来费劲。

山东“怪坡”

济南市东南外环路也有一段“怪坡”,引来人们竞相探奇。当时,有人驾车途经外环路省经济学院以南约1.5千米处一段下坡路下坡时,将汽车熄火,谁料汽车竟又慢慢地自动爬上了坡。不少人也目睹了同一现象:几辆汽车驶到坡底,车与车相距1.2米,熄火;结果,汽车均“倒行逆驶”,缓慢地爬上坡去。

西安“怪坡”

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南方,有一个“怪坡”。“怪坡”长约120米,是一段盘山公路的上坡段,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到此,不用加力踩油门,都会自动地慢慢爬上去。

台湾“怪坡”

在台东县东河乡,有一个名叫“都兰”的旅游胜地,其最吸引游人处,便是“水往高处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脚下的农田,而靠近山脚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观者无不称奇。

怪坡之谜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多次进行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怪坡”上,越是质量大的物体,越是容易发生自行上坡的奇异现象。为了解释如此怪异的怪坡效应,先后提出了“重力异常”、“视差错觉”、“磁场效应”、“四维交错”、“黑暗物质”和“飞碟作用”、“鬼怪作祟”、“失重现象”、“黑暗物质的强大万有引力”和“UFO的神秘力量”……各种解释,众说纷纭,却难以使人信服。

5万年前的陨石坑

导言: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地球时留给地球的伤口。第一个将地球上的地质形态确认为陨石坑的人是丹尼尔·巴林杰,并以他命名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士杰陨石坑。人们起初以为巴士杰陨石坑只是一个火山口,直到1936年,才有地质学家认为它可能是由撞击形成的。但人们却在巴士杰陨石坑找不到任何陨石,这让许多人又开始否认“巴士杰坑”是陨石坑的说法,他们提出问题,如果巴士杰陨石坑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为什么连一片陨石碎片也找不到呢?

5万年前的陨石坑

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宽1264米,深174米的陨石坑,它是大约2万~5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在沙漠上留下的一个伤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陨石坑。

这个陨石坑被发现初期,曾让许多欧洲人认为它是塌陷的火山顶。但是,丹尼尔·巴林杰博士1902年证明洞口周围的岩石并不是火山岩,而且显示出受某种巨大物体碾压过的迹象。这种物体力量极大,以约19千米每秒的速度撞入地面,爆炸的能量是炸毁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几十倍。因此它被称为“巴林杰陨石坑”,也叫“流星坑”。

据专家介绍,陨石只是从宇宙坠入地球的一种岩石。陨石越大,撞击力越强。最初,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在巴林杰陨石坑看不到陨石。有些人以为陨石被埋在地下了。后来科学家们认识到:这块重7万吨,宽度至少在25~30米的巨石在落地时已被击成碎块了。

但是令科学家不能解释的是,在这样高速的撞击下,陨石坑周围却找不到本应该出现的熔化了的岩石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