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14755200000019

第19章 追不上刘翔,更跑不过房价!(3)

与此同时,消费者还欣喜地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文字:“发改委酝酿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中央的决心十分坚定,房价若异动,调控将进一步加码”。但根据多年的经验,这样的媒体“吹风”,只不过是给消费者一点心理安慰,让他们依然对房价下降抱有希望,即便失望也不至于绝望。这就好像我们借了别人的钱,当对方索要时,你可以说明天还;第二天对方又来了,你可以说后天还。即便对方怀疑你的还款能力,但只要你还能说出还款的期限,对方通常不会咄咄逼人。因为对方知道,一旦逼急了,可能真的什么都没了。因此说,只要你让他还抱着能收回借款的希望,就不用担心对方和你翻脸。

政府现在就像借款不还的人一样,对买不起房的消费者心有愧意,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不能强行将房价降下来,只能采取这种方式,勉强维持着楼市的平衡。

楼市调控政策会再掀风暴吗?如果“国十条”和“国八条”算得上是风暴,那么风暴肯定还会来,而且可能会更加猛烈些。

4.房地产泡沫,还能Hold多久?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一期电视节目中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海南三亚的海景别墅售价高达450万美元,这笔钱在美国可以买下乔治·布什的农场,在欧洲可以买下一座古堡。而在西班牙30万欧元就能买下一套豪华海景别墅;在希腊,花上70万欧元就能买到一套悬崖上的独栋别墅。人均GDP只排在全球第95位的中国,房价在全球都是排得上号的。两相对比,就能让普通人看出差别来。

所谓房地产泡沫,简而言之,就是指房地产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上涨,并有力地刺激着消费者的预期。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和投机资本的介入,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出自身的价值或实体价格,由此产生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一方面会造成高空置率,另一方面泡沫破灭后会引起价格暴跌,甚至危害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可以预见,这种泡沫或早或晚会破灭的。

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吗?

美国对冲基金专家查诺斯,因准确预见安然公司倒闭而闻名于世,他在《纽约时报》一篇《卖空中国》的报道中声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查诺斯显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国内有经济学家认为泡沫不止千倍。而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球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黄金市场位居首位,排名之二的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福布斯》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它认为中国政府负担的债务约等于GDP的70%,远远超过了美国政府所承担债务的50%。

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它并不希望中国经济持续高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崩溃同样会危及到美国。美国的《商业周刊》同样警告中国,美国房产泡沫曾经引发了大量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后果将不堪设想。

喜欢比较研究的人士已经发现,中国房地产当前的走势与20世纪日本房地产市场崩盘前的状况颇为相似。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实施借贷成本接近于零和支持浪费性投资的金融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很快就迎来恶果,导致日本20余年间经济基本停滞甚至倒退。当前,我国借贷成本虽然不低,但浪费性投资并不少见。不少经济学家指出,中国财政支出大部分投在了基础设施上,只有很小一部分用在民生消费领域,由此造成了产能过剩,形成浪费性投资。如果中国走上日本的老路,同样经历20年经济停滞的话,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否支撑过去实在是难以预料的事情。要知道,日本在崩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无论是国内外学术界、媒体和舆论如何谈论泡沫破灭的可能,政府方面却还在为是否存在泡沫辩解。在2010年的一次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领导表示,经济学里的“泡沫”术语,是资产价格和价值相背离。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一句话说清楚。

此语一出,舆论哗然。虽然说单纯的房价比较没有实质性意义,但是否存在房产泡沫并不是没有衡量指标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非理性繁荣》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希勒教授表示,考察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应该考察房价跟收入的比值。当然,还包括房价和租金的比值等。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房产价格是一般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15倍,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通常不会超过5.5倍。以北京为例,2009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只有4000元,但北京五环以及五环以内的平均价格每平方米超过了3万元。

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烫手的房价,使房地产市场就像一座火山,如果放任不管,迟早会狂喷而出;如果强行将其捂住的话,就像在火山口上增加了一个障碍,只能使其积蓄更多的能量,以另一种方式出其不意地爆发。

2011年初,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房价这么高,并不是大家真正想住这个房子,而是大家觉得房价还会涨,将来卖了还能赚钱。这其实是一种投机的行为。投机量大时就会把正常的供给需求给扰乱了,这种情况如果太多了就是一个泡沫。现在空房已经这么多了,有没有可能把泡沫消化掉?第一条路是把空房消化掉,第二条路是泡沫破灭。”

******的说法揭示了中国房地产虚热的实质,房价持续上涨是人们的预期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实际的需求太旺。在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后,有一则故事颇为经典。内容大体如此:

美丽的天堂,两位老太太不期而遇,一位来自急速发展的中国,一位来自超级发达的美国。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看起来对前生都很满意。中国老太太幸福地说:“我攒了30年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而美国老太太也幸福地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晚年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

这则故事浅显易懂,却显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习惯的不同。中国人不习惯负债生活,在债务的阴影下,内心很难获得平静。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消费方式似乎落后了。比如说住房,按照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大部分家庭要等到快退休或者退休后才能买得起住房。这则故事告诉中国人,我们可以换一个活法,像美国人那样先拿回房子,然后再慢慢还钱。这就是超前消费,也是中国人成为房奴的开始。

超前消费对不对?这显然不能说是一种错误的消费选择。但我们应该注意,超前消费应该有度,一旦过度,就会出现问题。

上面这则故事还有后续版本,背景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据美国房地产跟踪公司统计,2006年年底的时候,美国人因为还不起贷款被收回房产22.4万套,但到了2008年10月份,这一数据上涨到了82万套。如果故事中的老太太在世的话,很可能会不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一个单身老太太,其凄凉的晚景让人担心。

从促进消费的角度来看,超前消费无疑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良方。但超前消费必须基于现实的基础,一旦超出个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形成泡沫。泡沫本身看起来五光十色,亮丽异常,但破灭后就会对经济体产生严重的冲击。美国房地产的次贷危机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案例。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极为旺盛的需求,不仅因为包含超前消费的因素,还因为受到投资甚至投机资金的影响。据中国城市楼宇电表数据的统计显示,2010年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超过6500万套。毋庸置疑,其中大部分都是投资性或投机性购房。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这些空置房可能会继续作为投资而受到控制,其中有一部分会转移到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手中,但会有更多的新空房推高空置率;而如果房价大幅下跌且在可见的时间内不能止跌回升的话,这些空置房可能真正住满,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能否令中国经济承受住很难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让这些空置房都有人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按照******的说法,剩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泡沫破灭,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但到底什么时候破灭,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也表示自己无法确定。有网友说:“房价到底能撑多久,没有人知道,自称知道的要么是忽悠你的,要么就是白痴!”

话虽然粗鲁,说的却是事实。就像经济学家预测中国GDP的增长率一样,中国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灭、什么时候破灭是很难预测的。这是因为,房地产泡沫到底什么时候破灭,在短期内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

有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泡沫虽然让中国经济始终处于火山口上,但那还只是属于未来的风险,如果泡沫破了,现在就将面临危险。郎咸平认为,中国当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只剩下房地产市场还有强劲需求。在他看来,房地产产业是中国最后一个支柱产业。如果政府打压房价成功,房价降下来的话,整个经济体系可能受到重创。

郎咸平的观点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房价在政府调控下始终没有实质性下降的原因。早在2009年的时候,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就超过了13%。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支柱产业,但房地产作为我国支柱产业对GDP的影响太大了。纵观全球,很少有一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正因为此,有人甚至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很显然,如果政府强行打压房价的话,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短期内会导致GDP大幅下降。这在当前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为首要经济目标的宏观政策大背景下,也是不可行的。

有鉴于此,一旦政府认定再不破灭就会出现崩盘的风险,泡沫自然就破灭了。否则,泡沫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依然美得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