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鱼类世界
14753500000006

第6章 鱼类的行为

鱼类是地球水域中的主宰者,它们同其他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特征,例如洄游行为、集群行为、趋光性行为、趋动性行为、趋音性行为、趋流性行为、趋化性行为、趋电性行为、趋触性行为、趋地性行为等。

“鲤鱼跃龙门”并不是古人无所依据的说法,鲤鱼的确也是一种非常喜欢跳跃的鱼类,它们有着非常高超的跳跃能力。同鲤鱼一样喜欢跳跃的还有很多鱼类,例如古巴的一种“跳鱼”,它们平均跳跃高度可达4~5米,是名副其实的跳跃冠军。

恩爱“夫妻”巧“育儿”

丽鲷生活在海水中,喜欢群游,属中层暖水性鱼类。当其生存水域的水温处于2O℃以上时,就会促使丽鲷性腺成熟。这时候的雄性丽鲷会离群过着独游生活,并潜入海底用自己的嘴巴挖取泥沙,营造坑状的“婚房”。待“婚房”建造完成后,它就会日夜坚守在“婚房”周围,加强护游巡逻,绝对不允许其他任何鱼类靠近或入侵。

随后,雄丽鲷会找到自己的伴侣,并将其带回“婚房”完成婚礼大事。“婚房”中,雌雄丽鲷先是文雅往来,情投意合,然而一旦发情,便会一反常态,情绪冲动。雌性丽鲷产卵后会将自己的卵吸入口中,与此同时雄性丽鲷也即刻排出精子,配合巧妙的雌性丽鲷马上把它吸入口中,使卵在雌性丽鲷的口中完成受精。

丽鲷从受精到孵化的全过程,大约要10~12天。整个孵化过程都是在雌性丽鲷的口腔内进行的。当仔鱼孵化出来以后,仍会在雌性丽鲷的口腔内护养。

在护养仔鱼期间,如遇适宜的环境水温,雌性丽鲷就会张口吐出仔鱼,让其围绕在自己的身旁嬉玩;若遇到周围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或受惊动,爱子如命的雌性丽鲷又会赶快张口将仔鱼吸入口内,立即远游他方。雌丽鲷日夜操劳,一直坚持到幼小丽鲷长大能独立生活,才会放心让其自由而去。

鱼儿也很有性格

人们一般认为,生来乖巧的鱼儿肯定没有什么“个性”。然而,据英国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鱼儿不仅拥有不同的个性,而且根据各自生活经历的差异,它们的个性还会随之发生变化。

动物个性的概念已存在了一段时间。这一概念旨在解释一些动物的行为为何并不总能与它们所处的环境达到理想的契合。

例如,天生就具有进攻欲望的雄性动物也许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竞争对手制服,但却从来无法实现同雌性交配的愿望,原因就是它们虽勇猛无比,但笨拙、鲁莽的引诱手段往往会把雌性吓跑。

有人对实验室中的虹鳟鱼进行了研究,它们无论在对抗中是输是赢,甚至只是看到同伴在遭遇新物体时的危险和坎坷,这些经历都会影响它们未来的行为。也就是说,鱼儿遭遇的成功或失败,会改变它们未来的行为。

由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林恩·斯尼顿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对一些胆怯或勇敢的虹鳟进行了仔细观察,并且发现了它们身上所具有的不同“个性”。有些鱼儿对遇到新事物或进入新环境充满自信,而与此同时,也有些鱼儿生性沉默寡言,对遭遇新事物充满恐惧。林恩·斯尼顿教授指出,鱼类的个性与鱼类在生存过程中的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看来鱼类同人类一样,也会在不断的“磨砺”中变得性格迥异呢。

鲨鱼的超级“雷达”

鲨鱼和狗一样,依靠敏锐的嗅觉追踪猎物。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鼻子并不是鲨鱼发现猎物气味的唯一工具,事实上,它们的整个身体就是捕获猎物“有形”气味的“大鼻子”。

鲨鱼身体两边的侧线聚集了大量神经细胞。研究人员知道这些敏锐的组织能发现生活在水中的生命发出的微弱的震动,但是他们以前并不知道这些组织还能收集到猎物的气味。研究人员表示,令他们感到更惊奇的是,鲨鱼的侧线能发现在浓雾或水汽中挥手留下的与气味结构类似的“卷流”。

经研究发现,气味卷流是很多动物用来锁定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的非常复杂、动态和三维的结构形式。研究人员还利用了一个循环水箱产生鱿鱼气味流,以此检测鲨鱼在不借助卷流和漩涡的情况下发现气味来源的能力,结果鲨鱼在寻找时经常以失败告终。然后他们利用相同的装置,但是在气味来源的后面增加了一个砖形物,从而打乱了鱿鱼气味流,给鲨鱼追踪气味来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这次鲨鱼在寻找“猎物”时表现得更好。研究人员利用普通抗生素让鲨鱼的侧线失去知觉,这次鲨鱼同样失去了“猎捕能力”。这个结果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了动物在水下的航行和水下独立导航工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