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鱼类世界
14753500000005

第5章 从淡水到海洋

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其地表的大部分都被水域所覆盖,除了大范围的海洋外,还有小范围的江河湖泊。在不同的水域中,分布着不同习性特征的鱼类,它们共同构成了鱼类庞大的家系。

鲶鱼家族中的“步行者”

鱼类中有的成员不仅能够在水中畅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在鲶鱼家族中就有这样另类的“步行者”——胡子鲶。

胡子鲶是一种最初起源于泰国的会行走的鲶鱼,它们是一种非常丑陋的鱼类,其面部布满了胡须。胡子鲶的攻击性非常强,是遍布泰国乃至全球各地的攻击性鱼类。近年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些水域也出现了胡子鲶的身影,但很显然在这里它们非但没有“大展拳脚”的空间,反而成为了掠食性鸟类和鳄鱼的食物。

胡子鲶经常使用它们的临界吸气式能力来应对干涸季节和临时性池塘。同时,胡子鲶还会利用多雨季节的天气条件进一步扩大类群的生存范围。因此,人们经常可以在洪水漫过街道时,在路边发现用腹鳍“行走”着的胡子鲶。

鲑鱼为何会心脏停跳?

我们都知道现代鱼类是拥有心脏的,那么它们就一定会有心跳。就像人类一样,心脏的跳动是其生命迹象的最直接表现。

近几年来,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生物研究人员以鲑鱼为研究对象,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研究人员通过在鲑鱼的心脏附近安装电极,在其背上安装记录心跳的小型仪器等手段,监测到鲑鱼在繁殖时期心脏会停止跳动6~7秒。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研究人员在鲑鱼身上安装了小型检测装置后,把它们放回水槽,用摄像机拍摄下了鲑鱼产卵的整个过程,并对5条雄鲑鱼和9条雌鲑鱼的心电图进行了反复分析,发现当雌鲑鱼产卵和雄鲑鱼使卵受精时,它们的心跳都会停止一小段时间。正常情况下,鲑鱼的平均心率是80~90次/分,只有繁殖时其心跳会停止相当于平时跳动约10次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繁殖中的鲑鱼会心脏停跳呢?

根据之前日本生物学家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雌鲑鱼用游泳的肌肉来产卵,产卵的瞬间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被挤垮的临界状态。这或许就是导致雌鲑鱼血压下降、心跳暂停的原因。而雄鲑鱼在繁殖时心跳暂停的原理目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惊心动魄的“人鱼大战”

很多爱好钓鱼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非常难以“征服”的鱼,在2004年的时候,中国鞍山的两个钓鱼爱好者就遇到了这样一条大鱼。

2004年5月的某天下午,百余人聚集到了辽宁鞍山的永乐公园,在后湖岸边为两个赤膊壮汉加油呐喊。原来这两个人是来后湖钓鱼的人,他们钓上了一条大鱼,但是这条鱼非常顽强,无论如何不肯屈服于二人。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鱼大战”就此展开。

这条大鱼力大无穷,曾经几次把“敌人”拉入湖心。开始的时候,在湖中只露出个头的钓鱼者,气定神闲地在水中不停地收竿放杆,有耐心地遛鱼,他的同伴则是拿着渔网站在岸边,准备伺机而动,将这条“无敌”大鱼收入网中。

只见湖中遛鱼男子一次又一次地缓缓向岸边移动,但总是未到浅水区即功亏一篑,又徐徐返向湖心。两个钓鱼者知道这次的“对手”是个不简单的角色,只能不断重复“人鱼拉锯战”。

当岸边的观战者们都在说鱼可能撑不住了的时候,站在湖中的壮汉高高抬起了渔竿,然而此时的竿上空无一物。这场历时4个小时的“人鱼之战”最终还是以鱼儿不屈地挣脱结束了。

世界上的十大淡水鱼

哲罗鲑,最大的成年鱼体重达50公斤,长约2米。目前,全世界已知现存的有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湄公河巨型鲶鱼,最大长约3米,重约300公斤。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密西西比匙吻鲟,主要栖息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北美地区。

欧洲巨鲶,最大长约5米,重约306公斤,广泛分布在欧洲和亚洲。

鳄雀鳝,最大成年鱼体长约3米,重约136公斤,主要栖息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北美洲。

尼罗河鲈鱼,主要生活在非洲尼罗河流域。

巨型淡水黄貂鱼,最大成年鱼体长约5米,重约600公斤,主要栖息地区为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巨骨舌鱼,主要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澳洲淡水鳕鱼,最大成年鱼体长约2米,重约115公斤,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默瑞河沿岸。

暹罗巨鲤,主要生活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鱼类中的游泳冠军

旗鱼可算是动物中的游泳冠军了,平均时速大约为90千米,短距离的时速可达到110千米。根据游泳速度记录,鱼类游速的排序是:旗鱼、剑鱼、金枪鱼、大槽白鱼、飞鱼、鳟鱼。

旗鱼游泳的时候,会放下背鳍,以减少阻力;长剑般的吻突,将水快速分向两旁,不断摆动尾柄尾鳍是“高速推进器”。另外流线形的身躯、发达的肌肉更是为其快速前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让人虚惊一场的剑鱼

剑鱼在鱼类大家族中算得上是引人注目的“名角”了,它拥有纺锤形的身体且行动异常敏捷。两个背鳍长得也很奇怪,一个是又长又尖,另一个短得让人看不出来,尾鳍像一弯新月。

剑鱼的体表呈深监色,腹部为纯蓝色,这种体色在一般沿海鱼类中是很少见的,这显然是大洋性鱼类的主要特征。

剑鱼属于剑鱼科,由于它的长颌延长,呈剑状突出,因而得名。它的“剑”异常锋利,犹如长尾鲨的尾巴一样。属于残忍凶猛的鱼类。平时喜欢生活在大洋深处,安分守己,胆小怕事,但在它发怒时,它会不顾一切地向鲸鱼、军舰或渔船扑去。游动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据测定,此时剑鱼的时速可达100千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有一艘叫做“巴尔巴拉”号的轮船正航行在大西洋中。突然,一个值班的水手从雷达上发现了一个类似鱼类的物体正快速接近,他发出一声绝望的惊叫:“鱼雷!左舷发现鱼雷!”同时拉响了轮船上的警报。知道这个消息的船员们都变得非常惊慌,他们涌向甲板。主舵手发疯般地转着舵,拼命地改变着航向。从左舷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黑色的椭圆形的东西异常迅速地朝轮船冲来,其后掀起一道道白浪。看到这些的船员们早已是魂不附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神冲来。但奇怪的是,轮船并没有发生爆炸,只是在船底破了一个大洞。而那颗吓人的“鱼雷”也调转方向,冲走了。这时的船员们才看清楚,那只不过是一只剑鱼。

爱子心切的“小个子”

刺鱼小巧玲珑,繁殖方式同鸟类相似。生殖季节,雄刺鱼从肾里分泌黏液,把水草、枯枝粘成一个圆形的“安乐窝”,雌鱼在窝里产卵,雄鱼在一旁守护。孵化出来的小鱼就在窝里生活,如果小鱼好奇外面的世界,“擅自”离开,雄鱼就会用嘴把它们捉住,放回原处。待小刺鱼能完全独立生活后,成鱼才让它们自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