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鱼类世界
14753500000010

第10章 游鱼也“疯狂”(4)

豹鲂的胸鳍有3根鳍条是独立的,能够自由活动。它就是借助这3根鳍条,在广阔的海底自由自在地爬行。同时这些独立的鳍条,也是豹鲂的触觉器官。当豹鲂从海底的爬行转为在水中游泳时,胸鳍及鳍前的3根独立鳍条就会收拢,紧贴在其体侧,以减少其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豹鲂游兴达到高潮时,会以极快的速度冲出水面,继而展开“双翅”——胸鳍,在空中做短距离飞行。

大“妻子”小“丈夫”

在鱼类家族中,有很多都是雌雄异体的,但是这之中最为奇特的就要数鱼了,其雌雄体差异非常大,最明显就是个头,是名副其实的大“妻子”小“丈夫”。

曾有人捕到过一条1米长的雌鱼,而附着在它身上的雄鱼仅有2厘米,犹如在雌鱼身上长着的一个小肉瘤。

常常会有一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认为鱼是雌雄同体或是只存在雌体的。其实不然,只是因为鱼的雄鱼实在是太小了,所以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在鱼家族中,雄鱼是典型的“小男人”,它们从被孵化开始,就会寻找自己的“伴侣”,并依附于“爱人”的身体上。有的附着在伴侣的头部鳃盖下面,也有的附着在爱人的腹部或身体侧面。

雄鱼一旦“亲吻”了“爱人”就不会离开。等一段时间过去后,雄鱼的唇就会和雌鱼的皮肤连在一起,甚至完全愈合。自此便达成了“一生一世”的承诺。

当瘦小的雄鱼附着在雌鱼的身上后,除了生殖器官继续长大以外,其他器官一律停止发育。幼小的雄鱼自此一生都会过着寄生生活,靠吸着配偶身体里的血液来维持生命。

海洋里的生产能手

翻车鱼又名翻车鲀、曼波鱼、头鱼、太阳鱼,为辐鳍鱼纲鲀形目翻车鲀科的一种。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及热带海区,包括南海、东海等海域,属于大型大洋性鱼类。常栖息于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也见于温带或寒带海洋。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地中海。

翻车鱼是世界上最大、形状最奇特的鱼类之一。它们的身体一般都是呈又圆又扁的形态,类似一个在海洋中移动的圆盘。每条翻车鱼的鱼身和鱼腹上都长有一个长而尖的鳍,但身体的尾鳍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翻车鱼主要是靠背鳍及臀鳍的摆动来完成在水中的前进的,因此与其他鱼类比起来,翻车鱼的游泳技术不佳且速度缓慢,很容易被定置渔网捕获。

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们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鱼虾。翻车鱼主要以水母为食,用微小的嘴巴将食物铲起。它们常常在水面晒太阳,尽管其形状笨拙,但有时也会跃出水面。

由于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所以经常会出现被海洋中其他鱼类、海兽吃掉的情况。但翻车鱼一族有着族群不灭的本领,那就是它们具有强大的生殖力。一般情况下,一条雌翻车鱼平均每次可产2500~3000万枚卵,这样的产卵数字使它们成为了海洋类群中最会生产的鱼类。

鱼类家族的“寿星”

说到鱼类家族中的“寿星”就要数狗鱼了。

狗鱼的身体细长,稍侧扁,尾柄短小;头部略尖,吻部特别长而扁平,像鸭子嘴;口裂极宽大,口角向后延长可达头长的一半;齿发达,上下颌、犁骨、筛骨和舌上均具有大小不一致的锥形锐齿。狗鱼的牙齿与众不同,它的上颚齿可以伸出来并有韧带连着,这种锋利的牙齿可以把捕捉到的动物挂住,有时也把吃不完的食物挂在牙齿上,留着备用。

狗鱼性情凶猛残忍,行动异常迅速、敏捷,平均游速可达8千米/小时。狗鱼不但异常凶猛,而且诡计多端。这与它的侧线构造有关,狗鱼的侧线实际上为一列具有纵沟纹的鳞片。它不仅可以起着普通侧线的震动感受点的作用,还能起到化学感受点的作用。

同时,狗鱼还有着极为灵敏的视觉,这样就使得狗鱼能非常迅速地感受到猎物的来临。

狗鱼平时多生活于较寒冷地带的水流速度较缓的水域环境中,喜游弋于宽阔的水面,也经常出没于水草丛生的沿岸地带,以其矫健的行动袭击其他鱼类。

狗鱼以鱼类为食,食量很大,冬季依然会继续强烈地索食,尤以生殖后食欲更旺。它们通常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出来猎取食物,其他时间则不游动,静静地消化所吞食的食物。

狗鱼捕食时异常狡猾,当它看到小动物游过来时就会耍花招用肥厚的尾鳍使劲将水搅浑,把自己隐藏起来,一动不动地窥视着游过来的小动物,达到一定距离后,它就突然一口将其咬住吃掉一大半,剩余的部分挂在牙齿上,留待下次再吃。

狗鱼不光生长速度快,其寿命也是鱼类成员中较长的。曾经有人发现过体重30余公斤、年逾七十的狗鱼个体。生物学家根据狗鱼的综合情况推断,狗鱼最长可以活300岁左右。真可谓名副其实的“鱼寿星”。

奇特的鱼类眼睛

长尾鱼的眼睛形似望远镜,仿若是突出地安在了一个筒子上一般;四眼鱼的眼睛里长着两个瞳孔;弹涂鱼的眼睛突出在头顶能自由转动;蝴蝶鱼的眼睛隐藏在黑色的条纹中;比目鱼两只眼睛长在身体的一侧。

海洋中的“袋鼠妈妈”

我们都知道袋鼠妈妈有一个大大的育儿袋,小袋鼠从出生到长大,都生活在妈妈的育儿袋里。但是你知道么,在海洋里也有着和袋鼠妈妈一样的鱼“妈妈”哦,它就是雄性的海马。

雄海马腹部有个“育儿囊”,雌海马会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囊里,小海马就生活在这个“袋子”里。

每一条刚出生的小海马都仅仅只有6毫米左右大小,这个时候的它们要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为了保证小海马能够健康地成长,雄海马就担当起了“袋鼠妈妈”的角色。每当小海马遇到危险时,雄海马就会打开它的育儿囊等着这些受惊的小家伙钻进育儿囊躲藏。

当五彩神仙鱼的小鱼从卵里钻出来后,会立刻争先恐后地游到爸爸、妈妈身上吸食“乳汁”。其实这种“乳汁”是鱼爸爸和鱼妈妈身上特殊的分泌物。这些“乳汁”就是小神仙鱼开口的第一餐,这在所有鱼类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大概就是五彩神仙鱼又被称为“奶子鱼”的原因吧。

大白鲨属于胎生鱼类。一般情况下,每头大白鲨一次会产几个孩子。目前已知的大白鲨单次最多可以产14头小白鲨。

白鲨“宝宝”出生时就应是个“庞然大物”了,其体长约有1.5米,体重大约在20公斤左右。如此巨大的“婴儿”似乎就预示了其必然成为海洋生物中的“帝王”。

刺鱼中产量较为丰富且有名的鱼类是在北半球淡水和海水中常见的三刺鱼。

三刺鱼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到温带水域中。其特征是背鳍和腹鳍有刺,没有鳞片,因鳞片变形为像骨头般坚硬的鳞板,沿着侧线排成一列。

电鳐的种类有很多种,其发电能力也是各有强弱。例如,非洲电鳐单次发电的电压可达220伏,体型较小的南美电鳐单次只能发出37伏左右的电压。

除了电鳐外,世界上还有很多种能够发电的鱼类,每种“发电”的鱼类放出的电压和电流的强弱也是不同的。例如生活在中美洲的电鳗是电鱼中放电电压最高的,它们可以放出500~800伏的电,并利用如此高的电压击毙水中任何动物。此外,电鳐也是最常见的电鱼,它们的身体又扁又圆,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就像一把团扇。

射水鱼喷水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原来在它们的口腔上颌中央有一条凹沟,在捕食前的一瞬间,它们将舌头抬起压住凹沟,接着两侧鳃盖用力压缩,水柱就从口中急速喷射而出,猎物也就应声坠入水中,成为射水鱼的腹中之物。

射水鱼射出的“水弹”具有放射性,当其快接近目标时,能散发出几个“小水弹”,从而保证了命中率。

奇异的三崎姥鱼

有一种非常奇异的鱼,叫做三崎姥鱼。它虽然生活在水中,但同管鳗一样不会游动。三崎姥鱼只会趴着慢慢移动。它的体长约6厘米,常年生活在海藻中,吞食比它小的动物。

三崎姥鱼的鳍已经退化,它移动主要靠它的腹部有吸盘吸附在海藻和岩石上完成匍匐前进。由于它的吸盘能牢牢地吸住海藻或岩石,所以即使在浪大海域中,也不怕被浪花吞没,安全得很。

海洋里的磷质来自何方呢?原来,在大陆的岩石风化后,产生了许多磷酸盐溶液,这些溶液经河流搬运入海。此外,海底火山喷发也会“吐”出大量的磷,它们被海洋浮游生物吸收,同时不断分解生成磷酸盐。当磷酸盐被上升的海洋流带入浅海地区时,由于水温升高、压力降低,磷酸盐的溶解度便降低,于是就在海底沉淀下来,形成一种叫磷块岩的矿石,这些矿石为喷火鱼提供了丰富的磷资源。

鹦鹉鱼有剧毒?

很多人都说鹦鹉鱼是一种毒鱼,其实鹦鹉鱼本身并没有毒,而是它的食物中有些是有毒的。鹦鹉鱼体内有分解消化毒素的器官,所以鹦鹉鱼不会被这些毒素伤害。但是,如果人们在其吞食了有毒食物的时候捕获它们,而它体内的毒素并没有完全清除,这些毒素就会转嫁给食用鹦鹉鱼的人类。所以,许多渔民都劝贪嘴的食客不要轻易食用鹦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