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300000006

第6章 汉魏晋名医(著)方(5)

痢疾

方一冷痢方

【组成】黄连60克,炙甘草、炮附子、阿胶各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冷痢。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热毒痢方

【组成】苦参、橘皮、独活、炙阿胶、蓝青、黄连、鬼箭羽、黄柏、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捣末,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开水下10丸,每日3次。

【主治】热毒痢。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久痢方

【组成】地榆、鼠尾草各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久患赤痢,连年不愈。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便秘

方一通便神方

【组成】熟地、玄参、当归各30克,川芎15克,火麻仁3克,大黄3克,桃仁10枚,红花0.9克。

【用法】上诸药加蜂蜜200毫升,和水煎,去渣温服。

【功效】滋阴润肠,行血通便。

【主治】久病之后,大便闭结。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大便秘涩方

【组成】大黄90克,黄芩60克,炙甘草30克,栀子14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泻火,通腑导。

【主治】便秘。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中风

方一中风颈项直硬方

【组成】宣木瓜(去瓤)乳香、没药、生地汁各适量。

【用法】将乳香、没药装入木瓜中,以线缚定,饭锅上蒸三四次,研成膏,入生地汁,热酒冲服。

【功效】舒筋通络。

【主治】中风颈项直硬。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中风发热方

【组成】大戟、苦参各120克。

【用法】用白醋浆煮沸,趁热外洗。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中风,发热。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中风不语方

【组成】人乳汁3毫升,著名美酒30毫升。

【用法】混合,分3次服。

【功效】祛风通络开窍。

【主治】中风不语。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四产后中风神方

【组成】独活240克,葛根180克,生姜150克,炙甘草60克。

【用法】水煎。分3服,微汗佳。

【功效】祛风化湿,舒筋通络。

【主治】产后中风。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腰痛

方一产后腰痛神方

【组成】败酱、当归各1.8克,川芎、白芍、桂心各1.8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之。忌葱。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产后腰痛。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骨软风方

【组成】何首乌、牛膝各300克。

【用法】上药以酒60毫升,浸7日取出曝干,捣为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酒调服。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腰膝痛,不能行,且遍体瘙痒。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肾虚腰痛方

【组成】丹皮(去心)0.6克,萆薢、白术各0.9克。

【用法】上药为散。以酒服6~9克。也可作汤服之。

【功效】健脾补肾。

【主治】肾虚腰痛。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水肿

方一五皮散

【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

【功效】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肿。症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促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象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

【来源】《华氏中藏经》。

淋症

方一血淋方

【组成】白茅根、芍药、木通、车前子各90克,滑石、黄芩各45克,乱发灰、冬葵子(微炒)各15克。

【用法】上8味药捣筛。每服9克,水煎,温服,日3次。

【功效】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主治】血淋。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劳淋方

【组成】滑石0.9克,王不留行、冬葵子、车前子、桂心、甘遂、通草各0.6克,石苇(去毛)1.2克。

【用法】上药为散,蓖麻子粥和服6~9克,日3次服。

【功效】清热通淋。

【主治】劳淋,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小便不通尿多

方一利气散

【组成】黄芪、陈皮、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为末,水煎服,自然通。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

【主治】老人小便秘涩不通。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小便不通方

【组成】人参、莲心、茯苓、车前子、王不留行各9克,甘草3克,肉桂0.9克,白果20枚。

【用法】水煎温服,1剂即如注。

【功效】健脾益气,利尿。

【主治】小便不通。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小便过多效方

【组成】补骨脂(酒蒸)300克,茴香(盐炒)300克。

【用法】共研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盐汤下100丸。

【功效】温补肾阳固摄。

【主治】小便过多。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妇产科病

方一漏下不止神方

【组成】鹿茸、阿胶各90克,乌贼骨、当归各60克,蒲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空腹酒服6~9克,日3次,夜2次。

【功效】培元固体,补血止血。

【主治】崩漏不止。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妊娠霍乱神方

【组成】白术、紫苏、茯苓各4.5克,藿香、橘皮、甘草各3克,砂仁末15克。

【用法】姜枣引,水煎,温服。

【主治】妊娠霍乱。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阴挺神方

【组成】蜀椒、乌梅、白芨各0.6克。

【用法】上药捣末过筛。以6~9克药粉,绵布裹纳阴中,入9厘米。

【主治】阴挺。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四阴肿神方

【组成】熬白矾0.6克,大黄0.3克,炙甘草0.15克。

【用法】上药捣筛。取枣大绵裹导阴中,20日即愈。

【主治】阴肿。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五产后阴肿神方

【组成】羌活、防风各30克。

【用法】煎汤熏洗。

【功效】祛风化湿。

【主治】产后阴肿。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六小儿阴疮方

【组成】黄连、胡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以香脂油和敷患处。

【主治】小儿阴疮。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七白带神方

【组成】苍术15克,茯苓、红鸡冠花各9克,车前子4.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健脾,清热利湿。

【主治】妇人白带。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八胞衣不下神方

【组成】牛膝、瞿麦各30克,当归、通草各45克,桂心60克,葵子24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主治】胞衣不下。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九产后泻血神方

【组成】炙干艾叶15克,老姜15克。

【用法】水煎浓汁,顿服。

【功效】温经止血。

【主治】产后泻血。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十产后遗溺神方

【组成】白薇、芍药各30克。

【用法】上药共捣末,酒下3克。

【功效】活血敛涩。

【主治】产后遗溺。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强身长寿

方一交藤丸神方

【组成】何首乌(赤白者佳)300克,茯苓150克,牛膝60克。

【用法】上药为末,为蜜丸,梧桐子大。以酒服30丸。禁忌:食猪羊血。

【功效】祛百疾,能驻颜长寿。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不老延年神方

【组成】雷丸、防风、柏子仁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酒服6~9克,日3次。禁忌:未满60岁者太盛,勿服。

【功效】外服延年益精补脑。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大麻风

方一疠疡风神方

【组成】石硫磺90克,硵砂、生附子各60克,雄黄30克。

【用法】共捣成末,以苦酒和如泥,涂疡处,干即更涂,以瘥为度。

【功效】解毒消疮。

【主治】疠疡风。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大疠风神方

【组成】凌霄花15克,焙地龙、炒僵蚕、炒全蝎各7只。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温酒下,或以药煎汤浴身俟出臭汗为度。

【功效】活血散结消疮。

【主治】大疠风。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咽喉齿病

方一实火喉蛾方

【组成】山豆根、黄连、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各6克。

【用法】水煎,凉服,2剂自愈。

【功效】清热泻火利咽。

【主治】实火喉蛾。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声哑方

【组成】硼砂30克,诃子肉6克,元明粉、胆星各3克,龙脑0.9克,大乌梅30克。

【用法】前5味药共研为末,以大乌梅捣烂和丸,如弹丸子大。含于口中,经宿即愈。

【主治】声哑。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荜拨散神方

【组成】荜拨、木鳖子(去壳)各适量。

【用法】先研木鳖子,研细,后入荜拨同研混匀。左右鼻内之,每用一豆大。

【主治】牙痛极神效。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眼病

方一肝热眼赤神方

【组成】黄连、秦皮各90克。

【用法】水煎去滓,饭后温服,分2次。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肝热眼赤。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二白术散神方

【组成】白鳝粉30克,铜绿3克。

【用法】上药各先研成细末,再混研匀。每用1.5克,百沸汤化开,以手指洗眼。

【功效】解毒祛风、扶睫消疮。

【主治】风毒赤烂,眼眶倒睫,冷热泪不止。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方三伤寒目翳方

【组成】秦皮、升麻、黄连各30克。

【用法】水煮,去渣,取清液,待冷,滴眼。忌猪肉冷水。

【功效】胜火消翳。

【主治】伤寒目翳。

【来源】《华佗神医秘传》。

葛洪方

方一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根,淡豆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轻症。症见微恶风寒,或见微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

【来源】《肘后备急方·卷之二·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

方二紫汤方

【组成】鸡屎60克,大豆30克,防风90克(切)。

【用法】以水180毫升,先煮防风,取18毫升汁,豆、鸡屎2味再熬,令黄赤色,用酒120毫升淋,去渣,然后用防风汁和,分服。

【功效】祛风通络舒经。

【主治】中风。中风脊急,身痉如弓。忌风。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三中风不语验方

【组成】豆豉适量。

【用法】浓煮豉汁含之亦佳。

【功效】化浊开窍。

【主治】中风失音。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四中风失音不语方

【组成】白芥子、苦酒各适量。

【用法】以苦酒煮白芥子,包颈1周,以衣包之,1日1夕乃解,即瘥。

【功效】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卒不得语。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五下痢方

【组成】黄连、干姜各90克。

【用法】捣筛,白酒90毫升合煎,令可丸。饮服如梧桐子20丸。禁忌:猪肉、冷水。

【功效】清水温中。

【主治】水下痢色白,食不消。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六赤石脂汤

【组成】赤石脂、干姜、附子各60克。

【用法】以上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滓,待温分3服。禁忌:忌猪肉。

【功效】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伤寒,下脓血。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七海藻酒方

【组成】海藻500克,清酒120毫升。

【用法】以绢袋盛海藻酒浸,春夏浸2日,每服12毫升,稍稍含咽之,日服3次。酒尽再以酒120毫升渍,饮之如前,渣曝干末服9克,日服3次,尽更作3剂佳。

【功效】化痰散结,消瘿。

【主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八黄芪散

【组成】黄芪60克,木兰皮30克。

【用法】为散,酒服6克,日服3次。

【主治】酒疸,心中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面发赤斑黄黑。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九发斑方

【组成】好蜜、升麻各适量。

【用法】取好蜜通身抹疮上,亦以蜜煎升麻,数数拭之。

【功效】祛风清热祛斑。

【主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毒数日必死。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十张贵妃面膏

【组成】鸡蛋1个,丹砂60克。

【用法】鸡蛋去其黄,丹砂研末。丹砂末纳鸡蛋中,封固口,安白鸡腹下伏之。候鸡雏出,即取出。熬面。

【功效】不过五度,令面白如玉,光润照人,并去面上黯。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十一大豆煎

【组成】醋浆、大豆各适量。

【用法】上2物,以浆煮豆烂,去豆煮稠涂发。

【功效】染发须白令黑,黑如漆色。

【来源】《肘后备急方》。

方十二发生方

【组成】蔓荆子9克,附子2枚。

【用法】生用,研碎上物,2物以酒420毫升和,内瓷器中封闭,经27日药成。先以灰汁净洗须发,拭干,取乌鸡脂搽,1日3遍。凡经7日,然后以药涂,1日三四遍。

【主治】发不生。

【来源】《肘后备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