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300000028

第28章 明代名医(著)方(7)

方三三生饮

【组成】天南星30克,川乌(去皮尖)15克,黑附子(去皮尖)15克,木香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姜10片,水煎温服。

【功效】理气化痰。

【主治】中风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声如拽锯,痰涎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来源】《古今医鉴》。

方四三化汤

【组成】厚朴(姜汁炒)、羌活、大黄、枳实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姜3片,水1000毫煎5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不利再投。

【功效】通腑理气。

【主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先以加减续命汤调服;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药导下。

【来源】《古今医鉴》。

便秘

方一通幽汤

【组成】当归4.5克,熟地6克,升麻2.4克,红花3克,甘草3克,桃仁泥6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煎。调槟榔末3克送服。

【功效】滋阴养血。

【主治】燥热内甚,血液俱耗,以致秘结。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东流饮

【组成】细茶3克,生地黄3克,生桃仁7枚,大黄3克,甘草1.5克。

【用法】长流水,生擂碎服。

【主治】大便热结团塞。

【来源】《古今医鉴》。

遗精

方一保精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姜汁炒)、沙参、麦门冬(去心)、黄柏(酒炒)、知母(蜜炒)、黄连(姜汁炒)、栀子(童便炒)、干姜(炒黑)、牡蛎(火段)、山茱萸(去核取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煎,空腹服。

【功效】滋阴降火,填精止遗。

【主治】阴虚火动,夜梦遗精或发热。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百粉丸

【组成】黄柏(童便炒)、知母(童便炒)、蛤粉(略炒)、牡蛎(火段)、山药(酒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捣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心盐汤温酒任意调服。

【功效】补肾滋阴,清热。

【主治】肾虚火动遗精。

【来源】《古今医鉴》。

醉酒

方一解酒化毒丹

【组成】白滑石(水飞)500克,白粉葛90克,大粉草9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不拘时,冷水调服,日进2~3次。

【功效】醒酒化湿,利水。

【主治】饮酒过多,遍身发热,口干烦渴,小便赤少。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葛黄丸

【组成】葛花(即上好白粉葛)30克,黄连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大黄熬膏作丸,如桐子大。每日18克,温水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醒酒。

【主治】饮酒过度,酒积蕴于胸中,以致吐血衄血,及时令酷暑,上焦积热,忽然吐血垂死者。

【来源】《古今医鉴》。

痢疾

方一仙梅丸

【组成】细茶30克,乌梅(水洗剥去核,晒干)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蜜捣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冷水送下。

【主治】痢疾发热发渴。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立效散

【组成】黄连120克(酒洗吴茱萸60克,同炒去茱萸),枳壳60克(麸炒)。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空腹酒送服;泄泻,米汤调服;噤口痢,陈仓米汤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痢腹中疠痛,赤白相兼。

【来源】《古今医鉴》。

疥疮

方一一上散

【组成】枯白矾30克,硫磺21克,人参0.9克,五倍子15克(炒),花椒15克。

【用法】上药为末,麻油煎鸡蛋令熟,去鸡蛋,以油调搽。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疥疮。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仙子散

【组成】苦参、威灵仙、蔓荆子、何首乌、荆芥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酒调服,日二三服,禁发风物。

【功效】养血祛风杀虫。

【主治】遍身疮疥,经年举发者。

【来源】《古今医鉴》。

杨梅疮

方一白杏膏

【组成】轻粉3克,杏仁(去皮)7个。

【用法】上药共捣烂。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

【主治】杨梅疮。

【来源】《古今医鉴》。

疔疮

方一金蟾散

【组成】朱砂、雄黄、轻粉、草乌、海金砂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蟾酥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丸,以葱白1根,劈破夹药在内,线缚住,灰火煨令香,取去线,连须带药嚼下,以温水送服,盖被出汗。忌生醋、冷水。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类圣散

【组成】川乌、草乌、苍术、细辛、白芷、薄荷、防风、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鸡蛋清调涂。

【主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瘤。

【来源】《古今医鉴》。

皇甫中方

方一增补省风汤

【组成】半夏3克(姜制),防风3克,全蝎6克,胆星、炙甘草、生白附、生川乌、木香各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口眼僻,痰涎壅盛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通顶散

【组成】藜芦、生甘草、川芎、细辛、人参各3克,石膏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吹鼻中0.3克,就提起头顶心头发,立苏。

【功效】开窍醒神。

【主治】病人常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能开者,可急用。

【来源】《明医指掌》。

眩晕

方一芎术除眩散

【组成】附子(生)15克,白术15克,川芎15克,桂枝5克,炙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姜3片,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温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风寒上厥眩晕。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痰火眩晕方

【组成】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实、南星、防风、细辛、酒黄芩各适量。

【用法】各等分,姜3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2~3丸,极效。

【功效】温化寒痰。

【主治】痰火眩晕。

【来源】《明医指掌》。

疟疾

方一柴胡养阴汤

【组成】柴胡12克,当归6克,陈皮6克,知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

【主治】阴分虚,邪气盛,无汗而疟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黄芪鳖甲汤

【组成】黄芪(蜜炙)6克,陈皮(炒)3克,鳖甲(炙)3克,何首乌(蒸熟)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主治】阴阳俱虚,正不胜邪,多汗而疟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三鳖甲丸

【组成】鳖甲(酒炙)250克,蓬术(醋煮)90克,青皮(醋煮)90克,穿山甲(土炒)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醋煮当归为膏,拌前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6克,煎药送下。

【功效】软坚散结,祛淤化痰

【主治】久疟不愈,胁下有块,俗称疟母。

【来源】《明医指掌》。

痢疾

方一痢疾秘方

【组成】苍术30克,防风、白术、芍药、羌活、人中黄各3克。

【用法】用苍术30克,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苍术、防风、白术、芍药、羌活、人中黄各3克,煎至500毫升,温服。

【功效】驱风胜湿,和血止痢。

【主治】疫毒痢,一人有病,他人即是传染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香连丸

【组成】黄连420克(用吴茱萸300克同拌以沸汤少许,倾入碗内,泡1时,取出同炒,去茱萸,用黄连),木香135克(不见火)。

【用法】上药,俱研为末,用鸡蛋清少许,入醋糊丸。每用6丸。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妊娠痢疾,久而不已,此方,甚验。

【来源】《明医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