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100000120

第120章 灵枢译注卷十一(4)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听你谈谈卫气的运行是怎样出入相会合的?岐伯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子午分别位居南北,成直线为经;卯酉分别位居东西,成横线为纬。天周有二十八个星宿,分布在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各有七个星宿,四方共合二十八个星宿。房宿居东方,昴宿居西方,所以房昴为纬;虚宿居北方,张宿居南方,所以虚张为经。从东方的房宿,经过南方再向西方的毕宿,其位在十二地支中为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是白昼,属阳,所以房至毕为阳;从西方的昴宿,经过北方再向东方的心宿,其位在十二地支中为酉、戌、亥、子、丑、寅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是夜晚,属阴,所以昴至心为阴。卫气的运行,在一日一夜之中,要循行于全身五十周次,白天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夜间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并周行于五脏之间。

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到黎明平旦之时,卫气在阴分已行尽二十五周次,出于目,眼睛张开,卫气开始从目内眦(睛明穴)上行于头部,沿项后足太阳经的通路下行,再沿着背部向下,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其散行的,从目锐眦别出,向下沿手太阳经,下行至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另一条散行的,亦从目锐眦别出,沿着足少阳经,向下行至足小趾、第四趾之间(窍阴穴)。再向上循手少阳经之分,下行到小指,无名指之间(关冲穴)。从手少阳别行的行至耳前,合于颔部经脉,注于足阳明经,向下行至足背,入五趾间(厉兑穴)。又一条散行的,从耳下向下,沿手阳明经,入手大指次指端(商阳穴),再络入掌中。至于卫气从足阳明经抵达足部的,进入足心,出内踝,入足少阴经,由足少阴经行于阴分,循少阴之别跻脉,上行复合于目,交会于足太阳经(睛明穴),这是卫气运行一周的顺序。

在白昼当日行一舍时,卫气行身一又十分之八周;运行二舍时,卫气行身三又十分之六周;运行三舍时,卫气行身五又十分之四周;运行四舍时,卫气行身七又十分之二周;运行五舍时,卫气行身九周;运行六舍时,卫气行身十又十分之八周;运行七舍时,卫气行身十二又十分之六周;运行十四舍时,卫气行身二十五又十分之二周,这时卫气行于阳的部分就结束,而进入阴的部分,阴的部分开始承受卫气。开始进入阴分时,通常是由足少阴肾经传注于肾脏,由肾脏注入心脏,由心脏注入肺脏,由肺脏注入肝脏,由肝脏注入脾脏,由脾脏再传到肾脏,为一周。夜间运行一舍的时间,卫气行于阴分也是一又十分之八周,也和行于阳分的二十五周一样,在目部会合。阴分阳分一日一夜,本应运行五十周,可是按每宿卫气运行一又十分之八周来计算,行于阳分的多出十分之二周,行于阴分的也多出十分之二周,所以人睡和醒的时间,在或早或晚的不同,就是这些余数造成的。

【原文】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纷纷,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译文】

黄帝说:卫气在人体内的循行,上下往来的时间不固定,怎样候气而针刺呢?伯高说:昼夜阴阳的多少不同,有时天长,有时天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的节气,因而昼夜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根据太阳初出的时候为准,此时标志着夜尽昼出,为卫气行于阳分的开始。一昼夜之中,计时的水漏下百刻,所以二十五刻恰是半天的度数,卫气就是依着时间的推移而环周不止,到了日入,白昼结束,根据日出日入来确定昼与夜的分野,再根据昼夜长短来判断卫气的出入情况,以作为针刺候气的标准。针刺时,要候其气至再下针,才可如期而愈,若失去时机,违反了候气的原则,则任何疾病都不能治愈。所以,候气而刺的方法,对于实证,是迎其气之来而刺,属于泻法;对于虚证,是随其气之去而刺,属于补法。这是针对邪气的盛衰留去,诊候疾病的虚实而进行针刺的。所以,谨慎地候察气的所在而进行针刺,就叫做逢时。病在三阳经,必候气在阳分时针刺;病在三阴经,必候气在阴分时针刺。

从平旦开始,水下一刻的时间,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二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三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四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五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六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七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八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九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十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十一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十二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十三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十四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十五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十六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十七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十八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十九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二十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二十一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二十二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二十三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二十四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二十五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这是半日中卫气运行的度数。从房宿到毕宿运转一十四舍,经过整个白昼,水下五十刻,日行半个周天,每当日行周列一宿,需时水下三刻又七分之四刻。《大要》上说:通常是以日行环周二十八宿的每一宿之时,卫气也恰恰运行在手足太阳经。所以日行一宿的时间,卫气也恰恰运行过三阳分与三阴分,经常这样周行不已,它同自然界的变化是同一规律,卫气在人体内的运行,虽然纷繁,但却是有条不紊的,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的时间,卫气在体内完成了五十周的运行。

九宫八风篇第七十七

【原文】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译文】

太一北极星日复一日游历九宫的规律,从节气来说,是开始于冬至日,从方位来讲,是开始居于正北的叶蛰宫(坎宫),即以属于一数的坎位为起点,来推算其逐日所居留的日数,并在各方位依次游行,到了第九天(离宫),仍回复到属于一数的坎位,经常像这样循环不休,周而复始地运行着。

太一在交换节气过宫的那一天,如果当天风调雨顺,就为吉利的征象,则谷物丰收,人民安乐,很少患疾病。假若在交节之前出现风雨,就会多涝;若在交节之后出现风雨,则多旱。太一在冬至那天,气候如有暴变,预测其反应在君;移至春分那天,气候如有暴变,预测其反应在相;移至中宫土旺主令那一天,气候如有暴变,预测其反应在吏;移至秋分那天,气候如有暴变,预测其反应在将;移至夏至那天,气候如有暴变,预测其反应在百姓。所谓气候有暴变,是说当太一分别居于上述五宫的那一天,出现大风折断树木,飞沙走石,此时可以根据太一所主的方位来占测受病者的身份。还要观察风从哪个方向刮来,以此来做为预测气象的依据。凡是风来自当令的方位,与季节气候相适应的,就叫做实风,主生长,养育万物;若风从当令相对的方位而来,与时令季节相反的,就是虚风,能够伤害人体,主摧残,对万物有害。对于这种虚风,人必须注意适时回避,对养生之道有较高修养的人,就深知这种回避虚邪贼风的道理,就像躲避箭矢石头一样,使外邪不能侵害人体。

【原文】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仆偏枯矣。

【译文】

所以太一移居中宫,确立它为定向的标准,然后根据斗星旋转的指向,确定八风的方位,并借此来推测气象的吉凶。例如从南方来的风,叫做大弱风,它侵害人体时,内可侵及心,外则留于血脉,其气主热性病;从西南方来的风,叫做谋风,它侵害人体时,内可侵及脾,外则留于肌肉,其气主衰弱的病;从西方来的风,叫做刚风,它侵害人体时,内可侵及肺,外则留于皮肤,其气主燥病;从西北方来的风,叫做折风,它侵害人体时,内可侵及小肠,外则留于手太阳经脉,若手太阳脉气竭绝,则为邪气充盈流溢;若脉气闭塞,则为结聚不通,常常会使人突然死亡;从北方来的风,叫做大刚风,它侵害人体,内可侵及于肾,外则留于骨骼与肩背的膂筋部位,其气主寒性病;从东北方来的风,叫做凶风,它伤害人体,内可侵及大肠,外则留于两胁腋骨下和肢节等处;从东方来的风,叫做婴儿风,它伤害人体,内可侵及肝脏,外则留于筋的相结处,其气主湿性病;从东南来的风,叫做弱风,它侵害人体时,内可侵及胃腑,外则留于肌肉,其气主身体着重的病。以上所说的八风,都是从时令季节所居方位的对方而来的虚邪贼风,所以能够使人生病。如果人体虚衰,又逢天气三虚(年虚、月虚、时虚——译注。)内外的相因,就容易得暴病而突然死亡。如果三虚之中只犯一虚,其发病就多为疲劳困倦,寒热相间等症;若在雨湿的地方,感受了雨湿之气,就会患痿病。所以深知养生之道的人,回避风邪,就像躲避矢石射击一样。如果逢到三虚,就有不能偏中于邪风,发生骤然昏扑倒地如被击倒一样,或引起半身不遂一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