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500000039

第39章 综合病症(10)

方二

【主治】活血止痛,生新祛淤。用于陈旧性肛门裂。

【组成】芒硝30克,花椒15克,苦参10克。

【用法】上药加水1.5千克,煎至1千克,坐浴烫洗,每日1次,连用10次。

方三

【主治】清凉收敛,散火止血。用于顽固性肛门裂和早期肛门裂。

【组成】乌梅30克,干姜20克,黄连10克,冰片15克。

【用法】将乌梅、干姜、黄连烧炭存性,与冰片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装消毒容器内备用。用时先将肛门周围消毒,然后把调成的糊状剂将肛门涂平。若陈旧性肛裂已纤维化,可先用消毒后的刮匙刮后再涂糊状剂,外覆盖纱布。隔日1次,至愈合后为止。一般7次即可治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实证。

【组成】黄连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生地12克,龙胆草6克,泽泻12克,柴胡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甘草6克。

【用法】加水1千克,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剂。

方二

【主治】养阴清热祛湿。用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虚证。

【组成】青蒿15克,鳖甲15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

【用法】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用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疡。

【组成】半边莲30克,生黄芪30克,皂角刺6克。

【用法】上药加水1千克,煎至500毫升,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除湿。用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早期。

【组成】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苍术10克,苦参15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

【用法】加水1.5千克,煎至1千克,先熏后洗,每日1剂,熏洗2~3次。

肛门瘘

方一

【主治】清热利湿。用于肛门瘘实证。

【组成】黄柏10克,苍术8克,萆薢15克,二花15克。

【用法】上药加水1千克,煎至500毫升,分早晚分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有效,再服第2疗程,一般2~3疗程可痊愈。

方二

【主治】养阴清热。用于肛门瘘虚证。

【组成】青蒿15克,鳖甲30克,丹皮10克,白芍15克,麦门冬12克,山药30克。

【用法】上药加水1千克,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若有效再服第2疗程,一般3~4个疗程可痊愈。

方三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化淤。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

【组成】黄柏15克,苍术15克,生乳香15克,地丁15克,大黄10克。

【用法】加水2千克,煎至1.5千克,先熏后洗,每晚各1次。

脱肛

方一

【主治】收敛固涩。用于中期脱肛。

【组成】老枣树皮15克,石榴皮10克,明矾6克。

【用法】上药加水1千克,煎至500毫升,先熏后洗,待微温,用手巾蘸药液洗脱出部分,日2~3次,连用3~5日。

方二

【主治】补气升提。用于气虚脱肛。

【组成】蓖麻子(红纹者佳)20粒,升麻10克,猪五花肉60克。

【用法】加水1千克,煮至500毫升去蓖麻子,食肉喝汤,隔日1次。服3日脱肛复位后,蓖麻子减半,再服3~5日可防复发。

方三

【主治】补气升提,清热解毒。用于晚期脱肛伴感染。

【组成】枳壳30克,苦参15克,蒲公英15克,补中益气丸适量。

【用法】枳壳、苦参、蒲公英三药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2次。按常规量配服补中益气丸7日。

方四

【主治】补气升提。用于中期脱肛。

【组成】蚯蚓3克,升麻10克,猪五花肉60克。

【用法】以上三味加水1千克,煎至500毫升,食肉喝汤,每日1次。

方五

【主治】补气,升清益阴。用于老年、小儿久痛、久泻、久痢等气虚下陷的脱肛。

【组成】

内服方: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15克,甘草6克。

外洗方:枳壳30克,芒硝30克,五倍子15克。

【用法】内服方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1剂。外洗方加水1.5千克,煎至1千克,先熏后洗,每日1~2次,4日为1个疗程。

【附注】内服宜久煎,外洗方中芒硝后下。

男结扎术后并发症

方一

【主治】活血利气,以散结节,补益气血,以扶正气,清热解毒,化淤解毒。

【组成】姜黄片30克,当归20克,鸡血藤15克,生黄芪15克,金银花20克,大青叶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0克,元胡10克。

【用法】取上方1剂,冷水浸泡1小时后,熬开,煎30分钟,去渣取汁,口服,每日2次,6日为1个疗程。

【附注】服本方忌辛辣食物、房事。

方二

【主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

【组成】当归、地鳖虫、醋炙水蛭、地龙各15克,蜈蚣2条,丹参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

【用法】取上方1剂,清水浸泡30分钟,熬开,煮30分钟,去渣取汁,早晚各1次。

男性不育症

方一

【主治】补泻兼施。

【组成】丹皮、地骨皮、赤白芍各9克,生地12克,麦门冬15克,玄参12克,生牡蛎30克,浙贝母12克,枸杞子12克,丹参15克,山萸肉9克,金银花18克,连翘9克,夏枯草、柴胡、竹叶、茯苓各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取上方1剂,冷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早晚各服1次,服2日停1日,共24剂为1个疗程。

方二

【主治】具有滋阴补肾,清降虚火之功效。

【组成】熟地30克,山萸肉、山药、麦门冬、茯苓各15克,丹皮、玄参、泽泻各12克,知母、黄柏各10克,五味子9克,颠茄片300毫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蜜法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方三

【主治】疏肝活血壮阳。主用于阳痿症。

【组成】蜈蚣18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

【用法】先将当归、白芍、甘草晒干研细,过90~120目筛,然后将蜈蚣研细,再将2种药粉混合均匀,分为40包,蜈蚣不得去头足或烘烤,以免减效。每次服半包至1包,早晚各1次,空腹用白酒或黄酒送服。15日为1个疗程。

【附注】服本方一般在当日或第2日见效,最晚见效在1个疗程后,一般3~7日见效。需服药1~2个疗程,以巩固效果。

脑震荡

方一

【主治】平肝息风,重镇安神,升清降浊。用于早期脑震荡。

【组成】天麻20克,钩藤20克,石决明15克,桑寄生15克,夜交藤15克,朱茯神10克,黄芩10克,杜仲10克,益母草15克,山栀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益气生血,补益肝肾。用于脑震荡属气血不足、肝肾虚损者。

【组成】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枣仁10克,龙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胡桃肉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头晕目眩加天麻、钩藤;失眠加五味子、炙远志;头痛剧烈加川芎、秦艽、藁木。

肌肉骨骼关节疾病

骨折

方一

【主治】消炎止痛,活血化淤,清热凉血。用于早期骨折及跌打损伤所致淤血肿胀者。

【组成】赤芍10克,丹参12克,归尾12克,没药10克,乳香12克,桃仁10克,泽漆12克,玄胡10克,桑枝12克,续断12克,连翘10克,栀子6克,大黄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剂。

方二

【主治】祛淤生新,接骨续筋。用于骨折淤血肿胀已消,尚未愈合者。

【组成】当归10克,丹参10克,制草乌3克,桃仁10克,防风6克,骨碎补15克,川续断15克,地鳖虫15克,狗脊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补气和血,强筋健骨。用于骨折后期,筋骨痿软,行走乏力,关节牵强不利。

【组成】党参12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红花6克,独活6克,熟地20克,炙甘草10克,桑枝12克,川续断12克,狗脊12克,自然铜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上述三方,可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加用引经药。如上肢骨折加桂枝;下肢骨折加牛膝;胸部骨折加枳壳;腰部骨折加杜仲;骨折生症加三七、熊胆;骨折致心烦不寐者加枣仁、远志等。

伤筋

方一

【主治】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用于全身各部伤筋。

【组成】络石藤15克,桑枝12克,炒牛蒡子10克,炙僵蚕10克,秦艽6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生地12克,血竭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剂。

【附注】临床上可根据伤筋的不同部位和程度以及新旧损伤等适当加减。如头部损伤加蔓荆子;上肢损伤加桂枝;下肢损伤加牛膝;足部损伤加木瓜;胸肋部损伤加桔梗、柴胡;腰部损伤加杜仲;有热象者加银花、连翘;局部肿严重者加茯苓、泽泻;新伤处加乳香、没药;旧伤加威灵仙、防风等。

方二

【主治】凉血,消肿,止痛。用于全身各部伤筋。

【组成】生栀子15克。

【用法】将生栀子研成粉末,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方三

【主治】活血,消肿,散淤,舒筋。用于四肢伤筋。

【组成】鲜韭菜20克。

【用法】将韭菜捣成糊状,放少许盐敷于患处。

腹部闭合性损伤

【主治】理气止痛,活血通润。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

【组成】柴胡10克,香附15克,川朴10克,当归10克,白芍6克,青陈皮各6克,木香10克,延胡索10克,大腹皮10克,枳壳6克,全瓜蒌15克,血竭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腹胀疼痛严重加降香、苏子;便秘加大黄6克,桃仁泥6克。

急性腰扭伤

方一

【主治】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主治急性腰扭伤。

【组成】川续断15克,牛膝15克,泽兰10克,独活10克,桑寄生15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红花6克,木香10克,甘草15克,白芍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舒经活络,散淤止痛。用于急性腰扭伤。

【组成】红花6克,香附20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五加皮2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自然铜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细辛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

【用法】水煎后局部热敷。

损伤发热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用于损伤伴热毒感染者。

【组成】连翘20克,二花20克,白芷6克,贝母6克,赤芍6克,归尾6克,甘草节6克,炙穿山甲6克,天花粉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陈皮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益气生血。用于损伤后血虚发热者。

【组成】黄芪30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若血虚伴有身痒者,系自虚不能充养肌肤所致,宜于此方中加首乌、蝉衣、防风等。

颈椎病

方一

【主治】活血祛风,温通经脉。用于颈椎病的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者。

【组成】防风10克,细辛6克,桂枝6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桔梗10克,僵蚕10克,羌活6克,独活6克,当归15克,川续断20克,川芎6克,白芷10克,红花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颈项强痛加葛根、附子;手麻木加鸡血藤、木瓜;气短乏力加党参、白术;头晕加钩藤、天麻。

方二

【主治】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用于颈椎病以头晕、头痛为主要状症者。

【组成】天麻10克,钩藤15克,生决明24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5克,杜仲10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10克,夜交滕15克,茯神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心悸、头眩加龙骨、牡蛎;咽干口苦加菊花、麦门冬;气血亏虚加当归、黄芪;失眠加远志、枣仁;伴有血淤者加桃仁、红花。

方三

【主治】舒筋通络,养血益气。用于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为主要症状者(脊髓型颈椎病)。

【组成】当归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川芎9克,牛膝12克,黄芪30克,地龙15克,补骨脂12克,寄生30克,桃仁9克,红花9克,桂枝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肩周炎

方一

【主治】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用于肩周炎属风寒型者。

【组成】杜仲9克,牛膝9克,细辛3克,独活9克,秦艽9克,茯苓12克,川芎3克,防风9克,人参12克,黄芪12克,续断10克,当归12克,芍药9克,生地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6克,生姜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淤滞型肩周炎。

【组成】羌活、没药、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白芍各适量。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养血益气,补肝肾,舒筋活络。用于肩周炎属肝肾亏虚者。

【组成】熟地15克,桂圆肉6克,白芍9克,丹参9克,鸡血藤15克,续断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