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500000038

第38章 综合病症(9)

方六

【主治】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组成】蒜头、芒硝各适量。

【用法】先将蒜头去皮洗净和芒硝同捣成糊状,用醋在压痛处涂擦,再敷上药约3厘米厚,周围以纱布成圈,防止药液外流,2小时后去掉,以温水洗净,以醋调大黄末敷12小时。

【附注】另加服:银花3克,紫花地丁、蒲公英、半枝莲各30克,夏枯草、黄芩各15克煎水,每剂30毫升,每日1~2剂。

肠梗阻

方一

【主治】通腑泄结。用于麻痹性肠梗阻。

【组成】生大军(后下)30克,芒硝(冲化)20克,川朴、枳实各15克。

【用法】煎药液700毫升灌肠。

方二

【主治】通里攻下,理气祛淤。用于蛔虫闭阻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手术后肠麻痹。

【组成】生大黄(后下)、川朴、赤芍各15克,芒硝(冲服)9~15克,枳实、桃仁各12克,炒莱菔子45克。

【用法】上方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1~2剂,2次分服或由胃管注入,或灌肠以加强通下作用。

方三

【主治】通腑泻下。用于粘连性肠梗阻。

【组成】生大黄30克(后下)、枳实、芒硝(冲服)各10克,厚朴15克,莱菔子20克,金银花、石膏(先煎)各10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300毫升,分2次胃管缓慢注入。另用番泻叶100克水煎成500毫升保留灌肠。

方四

【主治】通降腑气,攻积下浊。用于粘连性肠梗阻。

【组成】川军、芒硝、川朴、炒莱菔子、太子参、沙参、当归、麦门冬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2剂。

方五

【主治】理气逐淤,泻下通结。用于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

【组成】甘遂末0.7~1克(冲服)、桃仁、生牛膝、木香各9克,川朴15~30克,大黄9~24克(后下)。

【用法】上药水煎后,由胃管注入胃内,注入前先胃肠减压。

方六

【主治】清热补液,润肠通便。用于体质较差肠梗阻不重者。

【组成】当归、赤芍各24克,大黄(后下)、没药、槟榔、柴胡各6克,川朴、枳壳、芒硝(后下)、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丹皮、黄连、阿胶各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胃、十二指肠穿孔

方一

【主治】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用于溃疡急性穿孔消炎期。

【组成】柴胡、黄芩、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各9克,枳壳、木香、生甘草各6克,大黄9~15克,蒲公英15~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自胃管注入。病重者每日2剂。

【附注】腹腔感染重者加银花、连翘;大便燥结不下者加芒硝或番泻叶;有淤血者加桃仁、红花、赤芍;气滞重者加郁金、香附;湿热蕴结中焦者加黄连、栀子、龙胆草。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胀止痛。用于溃疡病穿孔。

【组成】银花、川朴、板蓝根各30克,乌贼骨、白芨、白芍各15克,地榆、黄芩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用于溃疡急性穿孔消炎期。

【组成】柴胡、枳壳、川楝子、木香、甘草各9克,黄芩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胆道蛔虫病

方一

【主治】通下驱蛔,缓急止痛。

【组成】生大黄30~50克(后下),蜣螂虫1对(研粉1次冲服),郁金10克,木香、槟榔、枳实、白芍、生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附注】发热加蒲公英、金钱草;胁痛甚加柴胡,改白芍量为30克;胆囊肿大加白鲜皮、炮山甲;黄疸加茵陈;胃阴少者加木瓜、乌梅;呕吐甚加姜半夏、竹茹;食欲不振加炙鸡内金、焦山楂。

方二

【主治】通里攻下。

【组成】茵陈30克,栀子20克,大黄、木香各15克,巴豆适量。

【用法】先将巴豆去壳取仁,切成米粒大小颗粒不去油,每次150~200毫克,温水生吞服,2小时后重复1次。继而将茵陈等四味中药水煎,待胆绞痛缓解后服用,疗程3~5日。

方三

【主治】杀虫止痛。

【组成】川楝子、使君子、贯众各15克,槟榔10克,乌梅20克,黄连、细辛、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急者每日2剂,缓者每日1剂。

【附注】湿热型加茵陈30克,大黄10克,金钱草30克;虚寒型加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加大干姜剂量至10克。

方四

【主治】安蛔回厥。

【组成】乌梅、皂角刺各15克,细辛、川椒各3克,制附子、黄连各6克,桂枝5克,当归、党参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可日服2剂。

方五

【主治】清利肝胆,驱蛔止痛。用于发炎型胆道蛔虫病。

【组成】乌梅、柴胡、黄芩、使君子、白芍、法夏、槟榔、森香、枳壳各12~15克,玄胡粉20克(分冲)。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剧痛呕吐时注射西药止痛剂。

胆囊炎、胆石症

方一

【主治】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用于急性胆道感染。

【组成】柴胡、黄芩、郁金、玄胡、枳壳、生大黄(后下)、白芍、芒硝(冲)各10克,川朴、生甘草各5克,金钱草、虎杖各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和解少阳,泻下热结。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

【组成】柴胡、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生姜、大枣各适量。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重者1日2剂,分4次服。

【附注】气滞型加木香、郁金、香附、元胡等;湿热型加元明粉、龙胆草、川朴、黄连、双花、生地、元参等。

方三

【主治】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泻下热结。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组成】柴胡6克,生大黄、枳壳各5克,白芍、广郁金各15克,制半夏、生甘草、茯苓、青皮、陈皮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慢性单纯型胆囊炎加连翘30克,苏梗、藿香各10克;胆石症加金钱草30克,生鸡内金10克;胆道蛔虫症加乌梅、槟榔各10克。

方四

【主治】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若兼脘痛,加蒲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舌质红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若舌边有淤斑,或妇女有痛经,经血色紫量少,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凡胆病湿热壅盛,大便秘结,出现黄疸者,即非本方所宜。

方五

【主治】疏肝利胆,通络和胃。用于慢性胆囊炎。

【组成】柴胡、青蒿、枳实、茯芩、郁金、陈皮、法半夏各10克,白芍6~10克,威灵仙15~30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服药期间忌油腻食物。

【附注】发热甚者,重用青蒿;呕吐者,加竹茹、大黄。

方六

【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用于慢性胆囊炎,证见寒热错杂者。

【组成】黄连、炙甘草、干姜、半夏、附子各10克,桂枝、党参各15克,红枣5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七

【主治】疏肝利胆,化石排石。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硝石30克,元明粉、矾石、生鸡内金、熟鸡内金麦芽、柴胡、杭白芍、郁金、厚朴各60克,茵陈120克。

【用法】先将硝石、白矾煅枯,再将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丸,每日3次。

方八

【主治】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攻下排石。用于胆道术后残余结石。

【组成】柴胡12克,大黄20克(后下)、黄芩、芍药10克,木香、枳壳、郁金各15克,芒硝6克(冲服),金钱草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6~10日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视病情间歇1~3个月后,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间歇期间,视患者体质和饮食情况服用加味四君子汤。

【附注】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热象重者加黄连、银花、地丁草;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旋复花;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者加鸡内金、莱菔子、砂仁、藿香、佩兰;大便秘结者,重用大黄、芒硝;溏泄者去芒硝。

方九

【主治】行气解郁,消石止痛。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郁金、香附、白芍各15克,合欢花、柴胡各10克,枳壳、山楂、鸡内金、元胡、川楝子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分2次煎服,痛甚者1日2剂,痛缓者2日1剂。

【附注】右胁痛重用郁金;左胁痛重用枳壳;胃脘痛加甘松、木香;腹痛加乌药、小茴香;肩背痛加葛根、姜黄;胸痛加蒌仁皮、贝母;腰痛加川续断、桑寄生;胆囊炎加蒲公英、栀子;胆石症加金钱草、海金沙;黄疸加茵陈、车前子;发热重用柴胡,偏寒加肉桂、良姜;偏火加黄芩、龙胆草;大便干加大黄、芒硝;腹胀加莱菔子、厚朴;呕吐加旋复花、代赭石;纳差加建曲、炒谷麦芽;湿重加苍术、薏苡仁。

肝脓肿

方一

【主治】清肝利胆,理气解郁。用于肝郁胆热之肝痈早期。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牛蒡子15克,山栀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连翘10克,金银花15克,生甘草6克,天花粉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偏于痰湿者,加白术、陈皮、枳壳、去黄芩、山栀;偏于淤血者,加苏木屑、参三七末1.5克(吞服),去黄芩、山栀。

方二

【主治】泻火解毒,透脓。用于火毒蕴盛之肝痈中期化脓阶段。

【组成】柴胡10克,山栀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枳实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银花15克,地丁15克,半边莲15克,连翘10克,败酱草15克,皂角刺10克,薏苡仁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补气血而化毒。用于肝痈后期气血两虚者。

【组成】炙黄芪20克,当归10克,金银花15克,炙甘草6克,鱼腥草15克,败酱草15克,黄柏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调脾醒胃解毒。用于肝痈后期脾胃虚弱者。

【组成】木香10克,砂仁6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生姜2片,炙甘草6克,鱼腥草15克,败酱草15克,黄柏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褥疮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主治Ⅲ度褥疮。

【组成】葛根Ⅰ号:葛根适量;

葛根Ⅱ号:葛根5份,黄芩1份。

【用法】洗净焙干研粉,过120目筛,经高压灭菌即成。溃烂期用散剂;肉芽生长期用糊剂,将散剂加鸡蛋清调匀即可,一般1只50克左右的鸡蛋清加散剂12克,现调现用;收口期用油剂,即100克散剂加110毫升麻油配成。使用时,常规消毒创面,坏死组织较多时需清创,用量以能覆盖创面为佳,厚度约3毫米左右,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收口期可隔日换药1次。

方二

【主治】祛腐生肌。用于Ⅱ、Ⅲ度褥疮。

【组成】海马、广丹、炮山甲、黄柏、姜黄各60克,蜈蚣40条,飞雄黄、甘草各45克,生大黄、全蝎各20克,冰片9克,麝香6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掺于疮面,以纱布敷盖。

方三

【主治】祛腐,生肌。用于褥疮久不收口。

【组成】煅石膏30克,东丹30克,冰片2克。

【用法】先将石膏、东丹共研极细末过筛,加入冰片研匀,麻油调成糊状外敷。

痔疮

方一

【主治】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用于痔疮痔痛出血。

【组成】花椒30克,茶叶15克。

【用法】加水1千克,煎沸20分钟后,先熏后洗,或用手巾蘸药汁趁热敷,冷则更换,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日。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痔核嵌顿红肿疼痛。

【组成】瓦松15克,马齿苋15克,葱白30克,花椒10克,朴硝30克。

【用法】加水1.5千克,煎沸20分钟,先熏后洗,或用手巾蘸药汁趁热敷,冷则更换,第1日卧床用4次,第2日以后每日早晚各1次,直到痔核能自行回纳。

方三

【主治】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痔疮出血,便秘,疼痛。

【组成】胖大海4个,生甘草6克,白糖10克。

【用法】加沸水5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频频饮用,水饮完后再加沸水500毫升,如此2、3次,当茶饮用,最后把胖大海吃下,连服3日,休息2日再用3日,以后每隔3日服1剂,可防便秘、痔出血、疼痛。

方四

【主治】清化湿热,活血止血。用于内痔出血、疼痛。

【组成】椿根白皮100克,绿豆芽120克,生白萝卜120克,黄酒60克。

【用法】先取绿豆芽、生萝卜鲜汁,加入切碎的椿根白皮,再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冲入黄酒,临睡前温服,小儿酌量。

方五

【主治】清热消肿,疗痔润肠。用于痔疮肿痛。

【组成】鲜无花果10枚。

【用法】加水1.5千克,煎至1千克,捞出无花果分2次吃下,煎水液趁热先熏后洗,每日3次。3日可愈。

肛门裂

方一

【主治】利肠止血,解毒杀虫。用于陈旧性肛门裂。

【组成】硫磺60克,红枣100克。

【用法】将硫磺、大枣放锅内搅拌,使硫黄均匀地沾干大枣表面,加热使硫磺燃着,用木棍搅拌,至枣黑成炭即可,研成粉末,制成丸。每日4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下,6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