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落叶,重叠复相失。相失有时尽,连翩去不息。鞸歌桂树徒盛时,辞条一去谁能知?
谁能知,复谁惜?昔日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凌春风,委秋日,朝花夕蕊下相识。
悲落叶,落叶难飞扬。短枝亦已折,高枝不复将。愿得针与丝,一针一丝引意长。针与丝,亦可量。
不畏根本谢,所畏秋风寒。秋风催人颜,落叶催人肝。眷言彼姝子,叶落诚难看。
【复谁惜】
你沉默的背,冷漠的眼,只是建立在我爱你、在乎你的基础上。我想抽回那颗受伤的心,让爱的大厦,顷刻覆灭。曾经无法选择不爱,就像今天不能选择回头一样。在时间的冲刷下,往事逐渐消弭于无形,只剩下情感的空壳。
一
女人在情感的角逐里,总是充当受伤的猎物,而不是冷酷的枪手。什么叫做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是一种残酷的秀。
坚强的女人让人敬佩,脆弱的女人让人怜惜。柳如是是个既坚强又脆弱的女人,她在别人的记忆里,留下一种遗憾的美。柳如是的《悲落叶》,让我想起了南朝豫章王萧综的《悲落叶》。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
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
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萧综的这首《悲落叶》,是其《听钟鸣》的姐妹篇。萧综是梁武帝的次子,为吴淑媛所生。吴淑媛本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萧衍灭齐建梁后,将她纳入宫中,备受宠爱。她跟随梁武帝仅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后来吴淑媛年老色衰,失去了宠爱,加上梁武帝宠爱太子萧统,吴淑媛怨愤中对萧综说出他的亲生父亲是萧宝卷,而非梁武帝。备受冷落的萧综爆发了,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他甚至做出杀死亲生儿子滴血认亲的疯狂举止,之后又背叛梁,投奔了北魏。梁武帝知道真相后,盛怒之下毒死吴淑媛,改赐萧综为“悖”姓,以惩罚他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北魏也并非萧综的乐土,他在那里并没有被重用,因此一直郁郁不得志。《听钟鸣》和《悲落叶》就是他在北魏时所做。“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萧综对故国还是非常怀念和向往的,因此,他发出了“落叶何时还”和“高枝难重攀”的感叹。
只是,大错已铸成,难再回首了。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又是一件因爱生恨,继而衍生祸端的老桥段。色衰而爱弛。如果吴淑媛能够明白,真正的爱情,既不让人毁灭,亦无需沉沦,就不会那般孤注一掷,而萧综,也不会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飘零之路。悲落叶,重叠复相失。相失有时尽,连翩去不息。鞸歌桂树徒盛时,辞条一去谁能知?谁能知,复谁惜?昔日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凌春风,委秋日,朝花夕蕊下相识。悲落叶,落叶难飞扬。短枝亦已折,高枝不复将。愿得针与丝,一针一丝引意长。针与丝,亦可量。不畏根本谢,所畏秋风寒。秋风催人颜,落叶催人肝。眷言彼姝子,叶落诚难看。
在柳如是的《悲落叶》里,句句都一咏三叹。萧综叹的是命运多舛,柳子叹的是身世和爱情。她从小被卖入妓院,嫁进周府做妾又被陷害驱逐,再入青楼,与宋徵舆相爱却又抽刀断情,之后被官府驱逐,又被多情的卧子救回,再次品尝爱的甘露。
柳子的这首《悲落叶》写于崇祯六年,此时她已离开宋徵舆,与云间三子的翘楚陈子龙跌入了爱河。这份情,来之不易。她再貌美如花,才华横溢,也只是风尘佳丽,而他却有一流的出身、一流的学问、一流的帅气。人家有的是背景,而她却只有背影。天上云和地上泥的差距,让柳如是忐忑不安。她惧怕爱情之秋过早地来临,因此才“所畏秋风寒”。
越是爱的,越怕失去。
柳如是的忐忑不安,和我的女友晓莉很像。几个月前,晓莉一不小心中了爱情埋伏。论外貌、才华、家庭,男友都要略逊于晓莉。可是她却怕死了,胆颤心惊地和他相处,早晚一个电话,中间还要发无数短信问候。不厌其烦地问他在做什么,想什么,最后,再怯怯地问他:你有没有想我?我有点想你了……如果他回复想了,她则喜滋滋地挂断,如果他说在忙或者没有回复,她的心,则变成了水桶,七上八下的不安生,铁定整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每次看到她突然而至的熊猫眼,我都会从心里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又一个中了爱情毒的傻女人。晓莉如履薄冰后的爱,还是无疾而终了。男友说晓莉神经兮兮的,怀疑她精神有问题。晓莉把自己关在家中一周没有出门。第八天我见到她时,大吃一惊,眼前的女子面色红润,神采奕奕,这哪是失恋的晓莉呀,热恋还差不多。
晓莉嫣然一笑,说她从没有这样踏实过,整整睡了一周,把恋爱期间失的眠全补回来了。
我哑然,继而点头微笑,知晓,不爱了,便不再怕了。爱得越深,怕得越重。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爱了。没有爱,何来的怕?!可惜,能读懂“爱”这个字的男人,却是少之又少!怕落叶,怕人生之秋,怕爱情之秋。
其实秋才是人间最美好的季节,它可以让你看清萧索与悲凉的真相。让你知晓,爱情,有时候其实只是一个悲凉的姿式。
所以,秋天是一条时光的河。此岸是夏,彼岸是冬。一头看繁华,一头数雪花。
二
为什么,所有舞动的希冀,都撕裂在微笑的藉口里。为什么折叠的皱纹,却隐藏在岁月的缝隙里。不知是藉口扼杀了希冀,还是皱纹在岁月里伤悲。
如果人生能有删除键,是否可以选择不曾遇见?岁月如刀,苍老了谁的容颜?寂寞如花,繁华了谁的哀伤?陌上花开,谁的青春苍白了谁的年华?一切的一切,只缘一个字——爱;两个字——爱情!
总感觉人世间的爱情,都是元好问惹出来的祸。他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简直是一句譏语,让多少有情人不能转正成爱人的痴情男女,都用它作为人生指导,而走上了情途末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枝……我深度怀疑这么多的中外爱情悲剧,都是元好问导演的。纵然如此,我还是不可遏制地喜欢这个男人。因为他,才让我知道,原来在这世界上,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外,还有一种超越生命的情感。初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时,是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说里。这句话如果出自杨过和小龙女之口,可能谁也不觉得奇怪和过分,可它偏偏是被杀人如麻的女魔头李莫愁说出来的,人们就对其产生了质疑。怀疑如此心狠手辣的女人,能说出这种情意绵绵的话,是不是金庸先生笔下有误?
非也!英雄不问出处,爱情更没有王侯将相。虽然后天原因会决定爱情的花,是否会结出香甜的果,但它的产生,只与荷尔蒙的喷发有关。男人们在荷尔蒙淡去后,爱可能会随之云敛雾散,女人们却会为之刻骨铭心。
如果李莫愁不是爱得惊心动魄,她就不会因爱生恨,进而做出那么多的疯狂举止。最后将旧情人夫妇的骨灰分葬于巍巍华山之颠和东海万顷碧波之下。
那种爱,如岩浆般的滚烫;那种恨,是海啸般的颠狂。唉!爱是蜜糖,却又是鸩酒。最怕的就是,鸩酒加进蜜糖狂饮。柳如是和陈子龙刚刚跌入爱河时,是在品尝蜜糖;当因天时地利人和皆急吼吼跳出来,变成阻碍他们在一起的三座大山时,那爱,就成了鸩酒。她摆脱不了爱情的饥渴,就只能饮鸩止渴。
爱情无对错。柳如是爱上陈子龙不是过错,李莫愁爱上陆展元也不是过错。我不赞同柳如是临阵脱逃的做法,爱就是爱了,不管陈子龙身边有了小三小四小五还是小六,你就是你,你是柳如是,不是他的小三小四抑或小五小六,你要勇斗他身边的女人,将爱人抢夺回来,这才是才女的作为。这样不战自败,丢盔卸甲当逃兵,会被人看不起。人品高洁才华横溢的柳如是,和情天恨海铿锵有力的李莫愁放在一起,我更喜欢敢爱敢恨的李莫愁,喜欢她对爱情的执著不退缩,但不欣赏她为爱杀戮的疯狂。
李莫愁毕竟只是小说和银屏中的人物,现实版的爱情,不可能允许她杀戮无数还能潇洒地行走江湖。否则,壮志未酬身先死就太惨烈了,同时还会被世人唾弃。毕竟,人是人,不是动物。
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东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谛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元好问《摸鱼儿·丘雁词》的完整版。许多人可能只知道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它的传播,全是金庸老先生的功劳。但金庸先生笔下,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多出个“人”字。因为金庸先生写的是人类的感情迸发,而元公子发的是对大雁的感慨。那年元公子游历并州,看到猎人打下了一只大雁,而天上仍在飞翔的另一只随即也闻声而落了。他以为是猎人一箭双雕,走近了才发现,那雁是在痛失爱侣后,收缩双翅,从天上掉到地下活生生摔死殉情的。都说人间有真情,哪想禽雁的爱情也是如此挚烈?诗人深深为之动容,花银子买下双雁,亲手埋葬,之后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丘雁词》。说不尽的爱情,道不完的沧桑。都说爱比天高比海深。我想,只要天与地没有合并,人间的爱情就不会覆灭。
爱,总是那么伤感;却,又是那样滑润。
三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人何在?人在枕函边。只有被头无限泪,一时偷拭又须牵。好否要他怜。
这是柳如是《梦江南·怀旧》二十首里的最后一首。她和陈子龙的爱情,也将在此终结。
那一年,她十七岁,他二十七岁。为了他,她的放旷、促狭、凌厉,在他这里通通缴了械。在他面前,她真真正正做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纵然她再别致风流,爱了,就萌生了软肋。
彼时,陈子龙已变成了她枕边的信函了,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相思时的模糊形象,而他的眉目,在她的世界里再也看不清楚了。
“昔日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柳如是于崇祯六年写下的这首《悲落叶》于崇祯八年春末夏初变成了现实。春天已去,她的爱,走入了萧条的秋季。“秋风催人颜,落叶催人肝”,在凉薄的秋风中,她的容颜已老,她的肝肠寸断。
柳如是的情感巅峰,就此定格,幸与不幸,且勿计较。分手后,陈子龙用一阙《长相思》倾吐着心中的抑郁无奈:别时余香在君袖,香若有情尚依旧。但令君心识故人,绮窗何必长相守。他,还在盼望柳如是“情依旧”,想让她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一定要牢记他这位前情人。谁不希望自己身边有个红颜知己,夜里素手添香,用清脆的声音掸去他垢积于心灵上的四书五经的灰尘?
这就是中国的文人,被传统文化和宋明理学浸淫得不敢坦露自己的本性,想爱,却又不敢去爱。他们对“爱”这个字眼多少有点害怕,甚至心理扭曲,所以才一味地抗拒和抵制,欲望在心底挣扎,额头平添了不少皱纹。其实爱了就爱了,何必扭捏做态?伤身又伤心,何苦?悲哉!就这样,不知不觉,时间已匆匆,让人生活在后悔中。
爱情对于我而言,是握在手中的流沙,明明在掌心,却看见它日渐消散,是握不住的似水流年。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柳如是,你是我心口永远的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