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14745400000007

第7章 艰苦奋斗(6)

一天,有人告诉费米,加格里亚里大学有一个数学物理学教授的席位,正在等待人们去竞试。费米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带上他的研究成果来到加格里亚里大学。在前来参加竞试的人员当中,费米年龄最轻,成果也最多。竞试委员会由五名有声望的教授组成。他们对参加竞试的人员逐个进行了笔试和口试,考试的认真程度是无可挑剔的。费米在考试中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无奈,在竞试委员会中,有三个人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费米参加竞试时主要阐发的是自己对相对论的研究。在投票时,才智超群的费米只得了两票。他落选了。费米带着失败和懊恼回到罗马,继续教机械和数学。

1926年夏天,罗马大学根据科尔比诺教授的建议,决定选拔最有才能的物理学家加强大学的物理教学。经人推荐,费米参加了罗马大学的竞试。这一次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中。这年10月,费米被聘为罗马大学物理学教授,时年25岁。

费米成了罗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这个在物理学界已经有了名气的教授,一方面正在思考物理学的尖端问题,另一方面还有点孩子气。此时他正专注于分子、原子、电子的活动和统计问题的研究,这是一项足可以使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大研究。同时,他还像一些淘气的大学生那样,偶尔也搞点小恶作剧。在郊外远足或到乡间旅游时,他常常捉几只丑陋的小蜥蜴,带回学校吓唬胆小的姑娘。有一次,在大学的小食堂买饭时,他把纸币连同小蜥蜴一起给了服务员。当姑娘数钱时,小蜥蜴从她手里跳出来,把姑娘吓得尖叫一声。

费米还喜欢智力竞争。如果谁有一道智力题或高位数的运算题,愿意与费米一同计算,看谁算得快,那么,不管处在什么条件下,费米都愿意参加。即使碰上心算专家,费米也毫不畏惧。他喜欢迎接各种各样的智力挑战。

费米在讲课时有时异常严肃。当看到同学们听课很吃力时,他就变换一种宽松自由、容易激起人们思考的环境。他会让学生们提出一些智力性的物理问题,在课堂上对答。在一次课堂回答中,一个学生问,橄榄油的沸点比锡的熔点高,如何在涂锡的锅里用橄榄油煎食物?一个学生马上回答说,在涂锡的锅里煎食物时,使用的橄榄油并没有沸腾,沸腾的仅仅是食物中的水,锅中的锡不会熔化,因此,不用怀疑食物的可食性。费米经常把深奥的物理学知识与有趣的智力问题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当了教授的费米,过上了富裕生活。他用大学教授的收入,租了房子,买了汽车。可是,他并没有心思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在优厚的物质待遇中,他依然没有放松科学研究。他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汽车常常放在车库中或者供朋友们享用,而自己在疲劳时,往往背上沉重的行囊,到郊外去爬山。在普通人的眼里,他是个奇怪的青年。

费米继续在物理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原子研究和量子理论的研究中,他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年一度选拔新的科学院院士的时间到了。根据费米的成就,他有资格当选科学院院士。议员身份的物理学家科尔比诺院士,为费米写了推荐信。但是,在选举期间,他临时出国了。科尔比诺院士把宣读推荐信的事委托另一位物理学家办理。这名物理学家很忌妒费米的才华,而且,他自己也想当院士。于是,他就把科尔比诺的推荐信扔进了纸篓。当科尔比诺从国外回来时,选举工作已经结束。他问明费米没有当选院士的原因后,异常气愤。

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永远被埋没的。第二年初,意大利政府批准成立一所新的科学院。首批院士名额为30名,其中物理学家仅一名。在几十名竞争者中,费米以杰出的成就和对物理学的特殊贡献而当选,成了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这一年,他还不满28岁。当了科学院院士后,工资比大学教授增长了50%。面对优厚的报酬,天真的费米说:“金钱,总是自己跑到那些不去找他的人那里。我不曾去找它,而它自己却来了。”

在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研究条件中,费米的工作进展顺利。此时,费米的名字已经被欧美物理学界知晓。各国的邀请信不断寄来。从1933~1937年,每年夏天,费米都应邀到美国进行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1938年11月,费米由于在电子研究中有了明显的新突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就在这一年,墨索里尼追随希特勒推行反犹太种族政策。费米和妻子都有犹太血统,他们只好乘到瑞典领奖之机,全家逃到了美国。到美国后,费米参加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与制造工作,并成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

天真小牧童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平阳卧牛山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粗通文墨,对儿子的前途充满希望。他借助“平步青云”这个成语,给儿子取了个含义深刻的名字。苏家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父亲10岁就下田劳动了,在40岁左右,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了。好在他有一点文化。在别人的劝说下,他学了一些阴阳五行,当起了风水先生。

父亲当了风水先生,每天总要读一点书,这激发了童年苏步青认字的兴趣。每天晚上,在一盏菜籽油灯下,父子俩一个背诵阴阳八卦,一个好奇地认书上的字。父亲嘴里念念有词。儿子对书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把注意力全放在书上写的是什么字。他常常蘸着水,在桌子上写风水书上的山、田、土、水等字,边写边认。

他一字不落地往下记,不认识的立刻问父亲。父亲对儿子有问必答。在不知不觉中,一本风水书被这个孩子读完了。他的识字数量也达到了足可以粗读一般书籍的程度。

苏步青见字就问、认识了就写的行为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意识到儿子是个读书的材料,于是,就找到了苏步青的伯父。他正开私塾馆。父亲请求让苏步青免费来跟伯父读书,因为他们家交不起学费。伯父同意了,条件是苏步青要替他烧饭。

7岁的苏步青进了伯父的私塾馆。私塾馆坐落在卧牛山脚下。伯父见这个东张西望的侄子进来,就扔给他两本书:《三字经》和《百家姓》,然后就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上课了。上课时,伯父在台上闭着眼睛背,学生在课堂下面跟着哼,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懂与不懂,伯父从来不问,也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下课了,别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到处跑着玩去了,而苏步青却要到伯父的房子里为他烧饭。

在伯父的严格管束下,苏步青认识了不少字。有一天,父亲告诉苏步青:“伯父因为教书养活不了自己,私塾馆不办了。他另谋生路去了。你暂时没学上,从明天起,给你一只鞭子,你去放牛吧。”

天真的苏步青觉得放牛比上私塾馆更好,就高兴地说:“去放牛,那太好啦。”就这样,童年的苏步青当起了放牛娃。

放牛的时候,苏步青有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躲在一边读书。一本残破的《三国演义》,他翻来覆去地读。他读书很专心,有时坐在草地上读,有时躺着读。在放牛回家或从家中出来的路上,他就坐在牛背上读。到后来,他不仅能够讲解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且能够大段大段地背诵。苏步青把书读明白了,书中的人物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童年的苏步青和其他精力旺盛的孩子一样,不仅喜欢张飞的形象,更喜欢张飞的性格。好动的放牛娃们,常常折一根竹子或一根树枝当长枪,学着张飞打仗的样子,互相用竹棍刺杀起来。有时他们在草地上对刺,有时骑在牛背上对刺。在地上比划,大不了被树枝划破皮肤,但是,在牛背上比划,孩子们那哇啦哇啦的声音,让吃草的老牛不舒服。它们不高兴了,就走一走或跑一跑。牛一跑,坐在牛背上的孩子就会摔下来。

有一次,苏步青和小伙伴们又在牛背上玩起了“张飞战马超”游戏。孩子们骑着牛来来往往地追逐着,先是在山坡上跑,后来,跑进了竹林。孩子们忘情地玩耍,什么也不顾了。苏步青骑的牛一个纵身跳跃,把他从牛背上颠了下来。苏步青背朝下,面朝天,跌落在两根砍伐过的尖尖的竹茬之间。倒在地上的苏步青,看到那张牙舞爪、尖端朝天的竹茬,浑身肌肉都抽紧了。好险呀!如果这竹茬扎在背上,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他被吓哭了。当天晚上他还做了噩梦。

被人瞧不起的穷学生

苏步青整日和小朋友们在牛背上玩闹,引起了父母的不安。他们既担心儿子不知深浅地打闹会造成意外受伤,更担心长此下去,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农民。怎么办?对子寄予厚望的父亲决定节衣缩食,让儿子继续读书。此时,苏步青已经到了念高小的年龄。高等小学只有县城才有。父母计算了一下,虽然财产不多,收入很低,但是,暂时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他们横下一条心,把儿子送进县高等小学上学。当父母把这个决定告诉苏步青时,他很高兴。

县城离苏步青家住的村庄有50多公里,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山路崎岖,来往一趟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他不得不住校。在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再三叮嘱,要苏步青一个人在外,好生照顾自己,要吃饱饭,还要守规矩,不要惹事,以免被人欺负。母亲说这些话时,还流下了眼泪。直到苏步青说,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母亲才获得了一些安慰。

为了当天赶到县城,苏步青父子天不亮就起程了。父亲挑了一担米,作为第一学期的学费。苏步青的行李,也放在了父亲的担子上。苏步青自己则提了一个包袱,里面装了他的衣服和学习用品。晨雾中,父子俩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着。父亲知道,送儿子上学,家里不仅少了一个劳动力,而且,增加了一大笔开销。这对于一户穷苦人家来说,是很困难的。可是,不送儿子上学,儿子就会像父亲、祖父一样,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走了几十公里山路,父亲累得满头大汗,儿子也气喘吁吁了。这时,苏步青说他有点饿了。父亲就停下来。他们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苏步青掏出食物,那是几只煮熟的鸡蛋。他剥掉蛋皮,大口地吃起来。他边吃,边向父亲看去。此时父亲也在吃东西,吃的是野菜团子。当看到父亲在吃野菜团子时,苏步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来县城上高小的学生,多数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像苏步青这样贫穷的人家,很少有人到这里上学。所以,来到县城高等小学,苏步青就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群体。个子矮小、衣服破旧、头发蓬乱、脸色黑黄的苏步青,在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中间,显得特别扎眼。他一进教室,就成了富家弟子嘲笑的对象。据苏步青自己回忆,他来到县城高等小学后,上完第一堂课,在课间休息时,就遭到了同学的羞辱。一个同学问他叫什么名字。苏步青向他介绍说:“我叫苏步青,苏是草字头的苏,步是脚步的步,青是青天的青。”那个学生有些小聪明,立刻就说:“平步青云的意思,一个穷光蛋,还想上青天?作梦吧!”别的孩子也跟着起哄。听到别人的嘲笑,苏步青怒火冲天。他真想狠狠教训对方。可是,正准备动手时,他突然想起了母亲的叮嘱,一个人在外,举目无亲,能忍则忍。想到这里,苏步青忍下了屈辱。

在上课时间,那些家里有钱的孩子,迫于老师的管束,还不敢太放肆。到了晚上,老师回家了,宿舍里是学生们的天下。这时,他们就开始无所顾忌地打闹了。南方的夏天,蚊子很多。每个住校的学生都有一顶蚊帐。富人的孩子用的都是洁白干净的蚊帐;而苏步青用的却是破旧发黑的蚊帐,上面还补了几十个补钉。宿舍里除了苏步青之外,全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嫌苏步青的蚊帐破旧,给宿舍里添乱,说他不配住在这里,要求苏步青搬离宿舍。苏步青据理力争,说这是学校让他住的。可是,他们与管楼的先生串通起来,把苏步青从宿舍里赶了出去。

被赶出来的苏步青,在二楼的楼梯口搭起一个临时床铺,挂上那顶破蚊帐,在这里睡下。在屈辱和孤独中,苏步青含着眼泪睡着了。他还是第一次遭受如此大的屈辱,也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外过夜。睡到半夜,他在梦中觉得自己好像突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醒来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在床上睡觉,而是在一楼的楼梯口躺着。原来刚才他是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苏步青又爬上楼,重新回到了小床上。

面对屈辱、孤独和伤痛,苏步青回忆起幸福温暖的家。他想起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枇杷,和小朋友们一起放牛,坐在父亲身边阅读算命书,全家人围在一起喝红薯粥。那些都是他幸福快乐的时光。想到这里,他就更觉得屈辱。此时,他产生了放弃上学、回家放牛的念头。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乡童的友谊、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时的欢乐,都与学校孤单、屈辱的环境形成鲜明对照。

突然,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父亲一直对苏步青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几个子女中,为苏步青上学,家里投入最多。想一想父母的期望,苏步青下决心战胜屈辱,坚持读书。

苏步青强忍着屈辱留下来继续上学,然而,孤独、苦闷和老师浓重的闽南话,都给他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他一听老师讲课就发困,一见那些趾高气扬的富家弟子就来气。回到宿舍,他看到那个势利眼的管理员,更是懊恼万分。在这种环境里,他一分钟也不愿意呆。怎么办?为了减轻环境的压力和课堂上的烦恼,他就到大街上看热闹。

县城里的热闹和新奇,对于苏步青减轻精神压力、解除心理痛苦产生了作用。在看热闹中,他忘却了富家子弟对他的欺辱,忘记了课堂上老师那令人厌恶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