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14745400000006

第6章 艰苦奋斗(5)

钟情物理

少年费米并不愚笨。他语言能力很一般,可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却比一般孩子强得多。上小学二年级时,他与哥哥一起绘制的飞机发动机图纸,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哥儿俩还设计了一台电力发动机模型。这台模型能够运转自如。比费米大一岁的哥哥功课好,反应灵敏,能说会道,相貌漂亮。费米则不同。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大人面前显得特别羞怯,不会花言巧语,还爱独自一个人生气。因此,费米的聪明才智被哥哥掩盖了。哥儿俩共同创造的成果,往往被认为是哥哥的智慧。所以,获得表扬最多的是哥哥,费米则很少被父母注意。

费米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喜欢读书,特别是科技方面的书籍。在读书过程中,他还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观察和实验。由于家里穷,父亲又没有什么文化,家庭藏书很少。他们居住的小镇也没有图书馆。为了寻找自己喜欢的书,费米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就到处转悠。后来,他在城里找到了一处旧书和旧货出售点。这里有许多从废纸收购摊捡来的旧书等待出售。费米从中找到了数学、物理和其他方面的科技书籍。这些书在他看来很好,既能读懂,又很有趣。自从发现了这个旧货市场后,一有闲暇,费米就跑到这里来。他手里有一点零花钱,就买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如果一分钟也没有,就在这里看几个小时。旧货摊主见他不捣乱,即使他不买书,也不撵他。

在旧货摊上,费米结识了一名同样喜欢读书的小朋友。这个孩子比费米大一岁,对数学和物理都有爱好。他读书的痴迷状态与费米差不多。他叫柏西柯,样子长得很奇怪,面部棱角分明,额头宽宽的,鼻子又高又尖,中间还打着结。他的长相虽然丑了点,可是,却与费米很谈得来。两个孩子在寻找便宜书时交上了朋友。他们一起寻找有趣的便宜书,在书摊上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地消磨时间,一个人发现了有趣的书或从书中读到有意思的问题,总要及时告诉对方。柏西柯有一个天才的头脑。他数学天赋很高,与费米谈起数学问题来,就像谈论什么新奇的事物一样有声有色,而费米听起数学问题来,也像听故事一样专心。

旧货摊主对这两个孩子是友好的,反正货摊上的书都是旧书,愿买就买,买不起读一读也损失不了什么。这两个孩子结成伙伴后,买书的钱就等于多了一倍。一个人买一本书,他们就可以读到两本书了。而且,两个人在读书过程中还能够互相讨论。

费米14岁那年,他家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聪明漂亮的哥哥,喉部生了一个疮,做手术时,死在了手术台上。这个意外打击几乎把他们的父母击垮。费米也为失去哥哥而悲哀。

哥哥死后,费米与柏西柯的关系更密切。有什么科学上的难题,两个人就在一起讨论。他们的思维在共同讨论中发展。在读书和讨论中,他们开始自发地注重物理现象。

在费米少年时期,穷孩子普遍拥有的玩具是陀螺。这种玩具很便宜,携带方便,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玩,还富有挑战性。费米和柏西柯也喜欢玩陀螺。在玩耍过程中,他们几乎同时注意到,陀螺总是在高速旋转中保持轴心与地面垂直,而在速度放慢后,却总是与地面呈一定角度。这是什么原因?怎样用物理学或者数学原理进行解释?为了解决陀螺运动问题,费米在一段时间里,几乎天天与柏西柯讨论。在中学的教科书中,显然找不到答案,向数学和物理老师请教,也没有得到满意地答复。后来,费米通过研究回转仪原理,才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件事更增强了费米读书与思考的积极性。

由于哥哥的死,费米在家庭中明显地受到了父母的注意。读中学之后,父母就不再重视他的智商问题了。既然只剩下一个儿子了,管他智商高低,都得培养成人。同时,费米也比童年干净勤快多了。父母在儿子身上找到了许多优点,爱心也增加了。学校不上课的日子里,如果费米愿意,父亲有意带他到自己的办公地点去玩。父亲的一位同事叫亚米。他是个数学爱好者。有一次,他们一起步行回家。亚米问费米喜欢什么课程。费米说,喜欢数学、物理、哲学等。亚米一听就来了精神。他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也想考一考同事的儿子,于是,就给费米出了几道数学题。他认为一个中学生不可能做出这些题来。为了安慰费米,亚米强调说,解答不出来也不要紧,这些题都是供思考用的。

费米以为这些题一定很难,也很有意思。回到家后,他就急不可耐地开始计算。令他失望的是,这些题很简单,仅仅用了半小时,就全部解出来了。第二天,他让父亲把答案转交给亚米。

亚米看到费米的答案后,非常高兴。他觉得找到了数学知音,大大夸奖了费米一番,说这孩子聪明,善于思考,这些有难度的题能做出,说明他将来一定的有前途。费米的父亲听到同事夸奖自己的儿子当然高兴。亚米夸奖了费米之后,想进一步试一试费米的数学能力,于是,又出了一些自认为更难的题交给费米的父亲。这些题连亚米自己也没做出来。他想,一个中学生,不可能解出这些难题。然而,他又低估了费米的能力。当费米的父亲再来上班时,又带回了费米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亚米是个爱才的人。他对费米的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来肯定有大作为,是个难得的天才。”老费米回家后把亚米的话告诉妻子。到这时,父母才敢相信儿子的智商没有什么问题。

两次数学交流之后,亚米喜欢上了费米,在节假日,主动邀请费米到他家来玩。他的经济条件比费米家好,家中有许多藏书。他告诉费米,书房里的书籍,可以随便拿去读。

靠补助金读大学

费米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中学的学业。中学毕业后,父母都希望费米继续读大学。他们已经认识到儿子的天赋。费米自己也觉得应该继续读书,除了上学之外,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能吸引他的事了。中学老师认为费米是个很有天资的学生,他应该到最好的大学去读书。当时,在欧洲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哥根廷大学、莱比锡大学、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等等。可是,上这些大学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费米的父母拿不出供他读名牌大学的费用,就是一般大学的学费,他们也负担不起。

当费米一家为学费发愁时,亚米前来拜访。他给这个穷困的家庭带来一个好消息。在意大利比萨城,有一所附属于比萨大学的高等师范学院。它专门招收文理两个学科的高才生。一旦被这个学院录取,贫穷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金。学院为穷学生提供的补助金,足可以供他读完大学。费米和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

在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招生的日子里,费米独自一个人离开家乡,前来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口试两种。费米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在口试中,一直被父母认为不善言词的费米反应灵敏,表达流畅,应对自如。他的口才引起了主考教授的注意。当看到他的笔试成绩也相当突出时,主考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费米顺利被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录取了。

1918年11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17岁的费米离开父母,来到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开始了为期4年的大学生活。这所并不出名的大学,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拿破仑于1810年设立的。学院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格调,教室和宿舍都设在16世纪建筑的宫殿中。在100多年的历史中,这里造就了许多有才华的青年。由于这所学院有政府资助,招收来的又都是最有才华的青少年,因此,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学生们的食宿都是免费的;夏天,教室、宿舍通风条件良好;冬天,学院给每个学生发了暖脚器,学生们把双脚踏到暖脚器上,就会全身暖和。在寒冷的冬天,费米不用把手坐在屁股底下取暖,也无需用舌头来翻书了。

刚进入大学,费米感到什么都新鲜。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有许多高深的数学、物理书籍,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借阅;物理学和数学教授们,给费米带来了大量新知识。大学第一年,费米觉得像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每天脑子里都能接受一些新知识,遇到问题,也能从教授们那里获得解答。在新知识和新问题的碰撞下,费米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

到了大学二年级,费米有了明显的“吃不饱”的感觉。他提出的物理学问题,从教授们那里获得的解答越来越少。教授们讲授的课程,也很少能打动他了。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后,许多学生争相研究。费米也是相对论的热心学习者。当他遇到问题找物理学教授谈论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懂得相对论。不仅如此,许多教授在学生面前常常表现出不懂装懂的样子,这使费米很失望。只有一个物理学教授给费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也曾有过研究成果,只是长期地教书,使他的思想有些落后。这个教授不仅允许费米自由使用他的实验室,还请费米给他讲解相对论。这对费米也是个促进。

年轻的费米精力太旺盛了。他和另外几个学生,成立了一个叫作“反邻会”的小组,专门搞恶作剧,以捉弄别的学生为乐趣。他们常常在门上面放一盆水,当有人开门时,水盆就会掉下来,把开门的人淋个透湿;他们还到草地上捉一些昆虫,放进女同学的书包或课桌里,当她们发现虫子时,会吓得尖叫一声。此时,费米他们就开心地大笑一顿。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女孩儿。费米等几个精力旺盛的男学生,竟然以投票方式对本年级的女孩子进行“丑女”选举,谁得票最多,谁就是最丑的女孩。一个男学生,还给被选出的丑女孩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称她为“五月皇后”。被他们选出的女生,听到“五月皇后”的称呼,感到莫名其妙,而男生们则开心大笑。他们还制造“钩锁”,乘人不备,把别人的扣子锁住。在这些恶作剧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教师上课时,他们竟然在课堂上弄爆了一枚化学臭弹,搞得满教室恶臭。学院准备对费米等“反邻会”成员,给予开除处理。好在这些恶作剧大都仅仅是开个玩笑,再加上费米他们聪明过人,人缘也不错,多数老师和同学们喜欢这几个捣蛋鬼。人们联合起来为他们说情,费米等人才免遭开除处理。此事对他们的教育很深。从此,“反邻会”成员搞恶作剧的兴趣大减,再后来,就干脆没情绪了。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费米和另外几个精力充沛的同学,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有益活动。费米与好友拉塞蒂常常到郊区去野游,不仅锻炼身体,还收集自然标本。这些活动,为费米增添了生活乐趣。

大学的全部课程已经修完。毕业时,每个学生都要提供一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费米选定了“X光实验报告”这个题目。他根据自己几年来对X光的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写出了深刻而且生动的研究报告。在进行论文答辩时,面对身穿黑色长袍、头戴方帽的主考教授们,费米系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论。他满以为教授们会提出各种问题与他讨论。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发表的意见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在他讲述自己的观点时,有几个考官打哈欠,有的表现出昏昏欲睡的样子。原来这些考官对费米讲述的问题不怎么明白。他的答辩场面很冷清,没有掌声,没有提高。答辩结束时,那些主考人员竟然没有一个人与费米握手。最终,他的答辩还是获准通过。

1922年7月,费米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一年他才21岁。

年轻的物理学家

费米大学毕业后又回到罗马。他的父母在这里。已经长大成人的费米,在知识和学问上有了一些名气,但是,样子长得却一点也不帅。他的鼻子还是那样细而尖,两只眼睛挨得太近,似乎要连在一起了,牙齿很长,嘴唇又很薄,身材也不好,上身长,脚却很短。

为了寻找工作,费米带着他对相对论的研究和博士学位,慕名找到了物理学家科尔比诺教授。此人担任过两届政府部长。他看中了费米的才智。经他推荐,费米获得了到德国哥根廷从事进修和研究的机会。在德国期间,他跟随著名物理学家玻恩教授进行了研究工作,在理论物理方面获得了提高。研究期满后,费米想回国谋求讲授物理学的席位。可是,此时还没有几个人赏识他的才能。起初,他仅仅在罗马大学获得了一个教初等数学的席位。后来转到佛罗伦萨大学,也仅仅让他教机械学和数学。尽管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但是,费米对物理学的兴趣一点也没有减弱。他集中研究相对论,先后发表了30余篇很有分量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