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14740600000014

第14章 自然未知(8)

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附近海面发现的“西贝尔德”号帆船,也是这样的情况:船上一切完好无损,船长室的桌上还摆着丰盛的早餐,可是全船人员却不知去向。次年12月,美国“爱伦·奥斯汀”号机帆炮舰在北大西洋发现一艘随风漂泊、无人驾驶的纵帆船,船上食物、淡水俱全,货舱里的水果、瓶酒完好,只是空无一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无人漂船呢?

有人认为,这是航船遭遇龙卷风或海啸袭击的结果。船员们因惊慌失措而弃船逃命,救生艇又不幸被海浪吞没,但航船本身损坏却不严重,仍在海上漂流。这种说法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要知道,在大洋的广阔水域,海啸并不具有多大破坏力,有时甚至感觉不到,根本不可能使船员们惊慌失措,弃船逃命。龙卷风可以产生这种后果,但龙卷风的产生有一定条件,一些无人漂船漂流的海域不可能发生龙卷风。因此,这种说法不足为信。

有人认为,可能是火灾等意外事故使船员们弃船的,事后事故并未发生,航船便成为无人漂船。如果事情真是这样,总该有一些逃生者返回陆地或者被人救起,但他们当中却无一人生还,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所以,这种说法也不能被人接受。

也有人认为,这是海中怪兽突然出现,吓得船员们丧魂落魄,惶恐万状地弃船逃命。这种说法有点近似天方夜谭,科学依据不足,因而也难以自圆其说。

还有人认为,海上风暴所产生的次声波是造成无人漂船的祸首。次声波是由于风暴和强风作用,在波浪表面发生波峰部的波流断裂的现象。它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的衰减很小,因而可以传播得很远。科学家们认为,强大的次声波会使人们惊慌万状,难受异常,仓促离船,最终导致失踪。

不过,这仅是分析和推断,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见到过次声波造成无人漂船的确切例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无人漂船,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马尔模”水柱之谜

1961年《海洋观察家》杂志31卷183页上,曾经刊出“马尔模”号船长M·D·厄万斯的一篇观察报告。报告中报道了1960年12月4日他们在地中海海域航行时看到的一次奇异的水射流现象。

那是4日格林威治时间8点30分,“马尔模”号以每小时12海里的速度驶入接近利比亚班加西港的邻近海域。船位是北纬32°08′,东经19°32′。这是一段狭窄的平静海面。斯时,船上的二副J·B·德林克尔、三副A·B·史密斯、报务员缪非、水手M·B·史密斯同时发现在驶往班加西124°的航向上,有一个奇异的、好像白色的积云的柱状体从海面垂直升起,位置大约在右舷船头45°,但几秒钟后就消失了。当时目击者还以为是自己的眼睛被阳光晃花而看错。可是,几秒钟以后,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它的再次出现。于是他们用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原来这是一个有着很规则的周期间隔的升入空中的水柱。每次喷射的时间约持续7秒钟左右,然后消失,大约2分20秒后又重新出现。用六分仪观测,测得水柱高度为1506米。后来,因船驶远,水柱从视线中逐渐消失。

这股奇怪的水柱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界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是“海龙卷”。威力巨大的龙卷风经过海面上空时,会从海洋中吸起一股水柱,形成所谓的“海龙卷”。但“海龙卷”应成漏斗状,这与报告提到的水柱情况不符,而且从有关的气象资料看,当时似乎无形成“海龙卷”的条件,于是有人提出,这是火山喷气作用的结果。理由是,地中海是一个有着众多的现代活火山的地区,如1831年,人们在西西里岛南边航行时,就曾突然看到海底火山的爆发(由它形成的岛叫“格雷海姆”,但不久就被海水蚀没)。但是在班加西邻近海域还没有发现火山活动的记录。而且“马尔模”号在看到水柱时也没有听到任何爆炸的声音。再说,如果确是水下火山喷发,周围的海域决不应如此平静。故此有人设想这是一次人为的水下爆炸。但水柱周期性间歇喷发的特征和当时没有爆炸声,也似乎排斥了这种可能。

因此,“马尔模”号的这个报告,便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海洋之谜。

“玛丽亚号”谜案

在人类的航海史上,有着许多神秘的事故和灾难。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双桅帆船“玛丽亚·采列斯塔号”在大西洋上的离奇遭遇,就是其中的一件。肇事的原因何在呢?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距葡萄牙约600海里的大西洋上,正在航行的英国海帆船“杰伊·格拉齐雅号”突然发现,有一艘双桅帆船在洋面上蠕动,但船鼻却没入浪中,船上的一张帆已下落,随着两船逐渐靠近,英国船长从望远镜中看清了船上的一些情况:舵轮前没有一个人,甲板上也没有值班人员,这艘双桅帆船是美国的“玛丽亚·采列斯塔号”。于是,船长吩咐增大航速,向双桅船靠拢。继之,放下救生小艇,由主任领航员率领两名水手向“玛丽亚·采列斯塔号”划去。

当他们登上“玛丽亚·采列斯塔号”后发现,船上寂静无声,空无一人。在船长室里,桌子上摊着航海日记,它上面最后一次日记的日期是1872年11月24日。表明当时船只位于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区。不仅船长室死寂异常,餐厅里也没有一点生气,也未见零乱的景象,餐桌上摆着盘子和茶杯,杯盘旁边放着汤匙、叉子、刀。书箱也未上锁,里面装着珍宝和大把的钱币。驾驶员呆的舰桥上,也是空寂无人,但却显得井然有序。在船员的卧室内,床铺铺设整齐,斗篷分开挂着,绳索上晾着内衣。更令人惊讶的是,桌子上还搁置着几只烟斗,因为水手的烟斗一般是不离身的,除非是死神降临到头上。

他们在厨房里发现,那里还贮藏有大量的食品和水。货舱里装满了约2000只酒桶,其中一只桶已被开启,酒已不足三分之一。他们在船上巡视一圈后,未曾发现有什么遭遇劫难的迹象,然而,引人不解的是,船上的救生小艇都没有了。

英国人决定将“玛丽亚·采列斯塔号”拖回直布罗陀海峡,以便在那里领取救援船只和货物的奖励。然而,事情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简单顺利,因为仔细的勘探发现,在“玛丽亚·采列斯塔号”的甲板上沾有像血一样的痕迹。此外,罪行调查学家还发现缆索上有深深的砍痕,他们认为是斧子砍的。显然,事情变得复杂了。如果真是血迹,那么就应有死难者的尸首,人们希望能有“玛丽亚·采列斯塔号”上的某个船员突然从某处冒出来,能使事情豁然开朗。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有关当局甚至还专门派出了调查船只前往亚速尔群岛的海区,然而,还是一无所获。

对“玛丽亚·采列斯塔号”的调查持续了三个月,直到1873年3月,海事法庭才作出最后裁决,奖励救援双桅帆船的英国船员。自此,“玛丽亚·采列斯塔号”事件告一段落,成了一件不了了之的历史谜案。

有人认为要揭开“玛丽亚·采列斯塔号”神秘的帷幕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仍试图阐明,当时处于汪洋大海中的双桅帆船的船员究竟到哪里去了……于是,各种解释相继而出。有人认为,船员惧怕临近的风暴或旋风,在匆忙中弃船而逃,不久,救生小艇仍被自天而降的风魔吹翻,全体跌入惊涛骇浪中丧生。然而,根据同时在该海区的其他15艘船只的值班杂志记载,当时该海区天气极好。有人则认为双桅帆船遭到了海盗的袭击,也有人甚至推测是船只遇到了特大乌贼的进攻。

对此,苏联科学院院士舒莱金曾提出过一种独特的见解:在洋面上,当暴风掠过海面时会撕裂空气流,同时产生一种频率很低的次声波,这是一种对人危害极大的声波,轻者能使人呈现出类似于晕船的症状,重者则会使人不安、莫名其妙地恐惧、昏迷、失明乃至死亡。

俗称“无声杀手”的次声波可能波及几百海里,正在航行的船只若遇上次声波的袭击,当船只与次声波发生谐振时,桅杆会被折断,船身会发生晃荡。“玛丽亚·采列斯塔号”极可能是遇上了次声波,致使全体船员弃船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