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14740500000035

第35章 植物探秘(5)

竹子开花会给竹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种竹人都不希望竹子开花。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以外,一般对竹林加强管理,经常松土、施肥、防治病虫害和合理砍伐更新,可使竹林长期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推迟竹林开花的时间。如果发现竹林中有开花植株,应及时将它伐除,并立即对竹林进行松土、施肥,一般也能防止开花植株继续蔓延。

深海植物怎样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在地面上的植物,都是依靠身体里的叶绿素,利用阳光作动力,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经过“加工”制造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促使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那无边无际、碧波荡漾的大海里,生活着各种绮丽、奇特的植物——藻类。有几米长的褐色“叶片”的海带,有像小树枝那样的红藻,如紫菜,有棕色的鹿角藻,还有外壳刻着精致花纹的硅藻等,看上去它们都不是绿色的,那它们又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呢?

实际上,海里生长的植物也是有叶绿素的,不过含量不多,一般离海面近的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多一点,越是深海里的植物,叶绿素的含量越少。藻类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的颜色,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还存在着另一些色素——藻胆素,红藻中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蓝藻中含有较多的藻蓝素,鹿角藻则含有一种特殊的胡萝卜醇,所以是棕色的。这些色素把藻类本身的少量叶绿素遮掩起来,所以从表面上看不到绿颜色。

当太阳光照射到海面,生活在海面上含叶绿素较多的藻类,能够跟陆地上的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海里和海面的情况大不一样,蔚蓝色的海水那么深,海面又有很多的生物在活动,海水里又有大量的各种盐类,对太阳光里各种颜色的光线进入海水起了一定的阻挡作用。红光只能透入海水的表层,橙黄光能透入较深一点,绿、蓝、紫光能透入得更深一些。藻类中,绿藻吸收红光,所以生活在最浅的地方;蓝藻吸收橙黄色光,所以生活在较深的地方;褐藻吸收黄绿色光和红光,所以生活在又深一些的地方;红藻是吸收绿光的,生活在最深层。在深海里的红藻含有藻红蛋白,它能利用这种色素来吸收叶绿素所不能吸收的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

然而在深海里,有时也能找到一些绿色的藻类,并且发现它们的生命活动非常缓慢,这些绿色的藻类只要吸收很少量的光,就能满足它们生活的需要了。

植物为什么也进行呼吸

人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人是这样,牛呀、马呀、狗呀、猪呀,也是这样。然而,奇怪的是:植物也同样日夜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只因为白天有阳光,光合作用很强烈,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远远地超过了呼吸作用所能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白天植物好像只有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到了晚上,阳光没有了,光合作用停止,这时,植物就只进行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然而,植物从哪儿吸气,又从哪儿吐气呢?

植物与人可不一样,它全身都是“鼻孔”,它的每一个活着的细胞都进行呼吸的:气体通过植物体上的一些小孔——气孔进进出出,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消耗身体里的一些有机物。但是要知道,它消耗一些有机物不是没有意义的。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实际上就是用吸进去的氧气使有机物分解。有机物分解以后,把能量释放出来,作为生长、吸收等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当然也有一部分能量,转变成热以后散失掉了。

植物的这种呼吸作用叫做“光呼吸”,和光合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光呼吸要消耗掉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一部分有机物。有些植物的光呼吸较强,消耗就多些,有些植物的光呼吸较弱,消耗就少些,这对作物的产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科学家对植物光呼吸生理功能的研究相当重视。

为什么没有空气植物就不能活

植物和动物一样,它们生活的各个过程,一刻不停地要进行呼吸,白天和晚上同样都要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所不同的是植物在白天除呼吸作用外,还要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都超过呼吸作用。正像我们在白天要吃饭一样,植物在太阳光下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依靠叶子中叶绿素的作用,形成它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来营养自己。

通常,空气中除氮气和氧气外,还含有003%的二氧化碳,如果我们设法把它的浓度提高,那么,光合作用的强度还会提高。有人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在冬季温室或玻璃房内慢慢地放出二氧化碳,那样,在里面栽种的黄瓜、番茄等就会长得好些,果实产量也会提高,因为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促进雌花发育的效果。

这样看来,空气对植物的重要性就很显而易见了。没有空气,植物就要被闷死和饿死。虽说植物平时除了制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以外,还贮备着一些多余的食物。但植物体贮藏的东西毕竟有限,“吃”完了就要饿死。另外,也因为植物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养料分解以后得到的,因此,呼吸不能有片刻停止。如果没有氧气,植物也就没有“力气”来活动了。用一个玻璃罩子罩住一株植物,不到2天,植物就会萎蔫。有时候田间积水的时间一长,大豆、棉花等旱作物的根,由于得不到氧气,不能进行正常呼吸而死亡,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有些植物长出来的嫩芽、新叶是红色的

春天一到,大地活跃起来了。

田野里一片新绿,花草树木,欣欣向荣。

要是注意一下这些绿色的形成,倒是挺有趣的:看看河边的垂柳吧,它那千万根柳条上,先绽出一粒粒的小点,然后是嫩嫩的叶芽,不需多少日子,就成了一片葱郁的翠绿;蔷薇向花架上攀去,伸出那么多带紫色的新枝,宛如珊瑚,可是也不需多久,珊瑚成了碧玉;即使随便低头看看地上不知名的野草,在它那湛绿中,也可以发现中心部分的嫩红,仿佛害羞似的不肯抬头。

许许多多树木和花草,在它们披上绿袍之前,嫩芽、新叶,多少会带些红色。

我们知道,植物之所以有绿的颜色,是因为它有着叶绿素的缘故。可是植物的叶绿素,并不是和它的枝芽萌动同时发生的,它往往要比植物生枝发芽来得迟些,因为叶绿素本身也是由许多元素在复杂的条件下才形成的。

植物的嫩枝和新芽,就像初生婴儿。婴儿是要依靠母亲的乳汁喂养才能长大;植物的嫩枝、新芽,也要依靠植物体内其他部分供应养料。当婴儿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生出了牙齿,就渐渐地有能力吃各种食物了;植物的嫩枝、新芽也是这样,到一定阶段以后,叶绿素产生了,自己开始能够制造养料,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其他部分的供应。

但是嫩枝、新芽中叶绿素的产生,各种植物并不相同,有的叶绿素产生得较早,嫩枝、新芽就绿得快;有的叶绿素产生得较迟,嫩枝、新芽就绿得慢。

那么,植物的枝芽在叶绿素产生之前,为什么不是无色而带有红的颜色呢?

这是因为植物体内有着一种叫花青素的物质,在叶绿素产生之前,它早就存在着了,花朵的种种美丽的颜色,基本上是花青素变的戏法。花青素不仅把花朵染成了各种颜色,也把嫩枝、新芽染成了红色。其实,嫩枝、新芽并不单有红色,也有紫色的、略带蓝色的和黄色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