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4日,美国海军和国际海洋渔业署发布了一份报告,首次承认海军2年前进行的声纳研究实验产生的巨大海底噪音导致了海洋哺乳动物的触礁与死亡。
当时,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在24小时之内,有16头鲸在巴哈马群岛令人不可思议地群体触礁。哈佛医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对该事件中死亡的两只鲸进行了部分取样分析。解剖学家通过对鲸类的听觉研究发现,鲸的内耳有出血现象,同时伴有听觉系统、大脑和喉部的损伤——这些地方都是对强烈压力非常敏感的部位。在其中一具鲸尸中,连接耳鼓鼓膜的韧带断裂了,这显然是受到了强烈的肢体冲撞。发生触礁事件之前的10年里,该地区的鲸类科学研究报告中类似这种受到冲撞的鲸从来没有出现过。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海洋生物学家发表了一项声明:“我们很清楚海军的研究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我们希望通过不杀害或威胁海洋哺乳动物的其他方式进行研究。”许多环保组织还十分关注海军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声纳研究项目——低频活动声纳。现在已有替代技术可以在不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造成损害的前提下达到同样的保证国家安全的目的。但有些决策者却无视鲸类专家关于低频活动声纳的担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愤慨。
我们一直在研究大批鲸鱼神秘触礁自杀的原因,这可能也是源于人为噪音,噪音不仅将鲸的耳鼓膜震破了,而且可能导致其大脑神经发生紊乱,以致丧失了辨别力。面对水中的声纳波,它们无法忍受,只有逃离海洋,才能得到解脱,于是出现了上述大批鲸鱼集体触礁自杀的现象。
乌贼的巧妙战术
乌贼,人们叫它墨鱼,这是因为它的体内有墨囊的缘故。乌贼虽然有肉鳍,又用鳃呼吸,可没有真正的脊椎骨,只有一个石灰质的内壳,因此它并不是鱼,而是和鱿鱼、章鱼、河蚌一样属于软体动物,但它没有像河蚌那样的外壳。乌贼有10只长足长在头上,足上有吸盘,除用来运动外,还有游猎食物的作用。它是食肉的动物,性凶猛,常常遨游在海底寻找小鱼、小虾及各种贝类来吃。刁滑的乌贼不仅善于豪夺食物,而且善于巧取。长期的海洋生活,更练就了一套防敌制敌的巧妙本领。
乌贼在水中运动方式是十分奇特的,它不用鳍也不用手足,而是靠自身的漏斗喷射海水推动身体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比一般鱼类要快,时速可达36千米。乌贼的这一本领是用于搏斗时快速进攻,不利时迅速逃跑来保住生命。
善伪装、巧打扮是乌贼的一大特长。乌贼身体像个口袋,长在头上的10只长足,弯曲蠕动,看上去像10条小蛇,体裹套膜,犹如穿上长裙,这样的装束,远远看去活像一个妖怪,实在有点可怕,胆小的敌人和小动物不敢向它走近一步,常被它吓跑,使它独霸一方。
乌贼还是一个变色龙,体表有许多暗色的斑点,皮肤里面有很多色素细胞,可以随时变换颜色适应环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皮肤的色彩和花纹也在变化,就是被打昏或打死以后也会变色,可算是一个魔术师。它变色一是为了隐蔽自己,一是吓唬敌人,一切为了防敌。如果变色一招不足以吓人,它还会鼓气胀大,收回触手,摆出一副进攻的架势,显得更加恐怖。
乌贼遇敌时,施出上述手段还逃不脱的活。就会使出绝招,施放烟幕弹。在腹部的墨囊中喷出一股又浓又黑的墨汁来。乌贼的墨汁有蓝黑色、黑色及褐色三种,把它们洒在水中久久不散,借以挡住敌人的视线,乌贼自己却躲在安全堡垒里。有些深水的乌贼,生活在黑漆的水底,施放墨汁不起丝毫作用,因此,它喷出的物质为发光的液体,在海水中形成光幕,追捕它的敌人被这突然出现的火云弄得不知所措,乌贼趁机而逃。如果被敌人捉住,怎么办?不用愁,乌贼还留有一手,那就是乌贼的触手会在4/5的地方自行断开,留下一点给贪心的敌人,自己则溜之大吉。
综上所述,可见乌贼是一种很刁滑的动物。人们叫它乌贼真是恰如其分。
乌贼之所以能诡计多端,同它本身的脑神经和眼睛密切相关。发达的脑有软骨包围保护着。据测定。它的神经最粗者直径可达18毫米,比猪、牛的最大神经还要粗得多。乌贼的眼睛大如斗,其构造像人眼那样复杂,它能转动自如,善于察颜观色,窥测方向。利于攻、退、藏、跑的快速行动。
乌贼残暴而贪食,往往同类还会自相残食,但它们对自己的后代却非常关怀。当它们产下卵后,雌乌贼就在卵块上游弋,雄乌贼就在附近巡逻,它们时刻警惕着来犯的敌人,直到小乌贼出世后,它们才放心地离开。
乌贼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洁白鲜嫩,美味可口,除了鲜吃外,还能制成墨鱼干,同样是筵席上的佳品,深受人们的欢迎。乌贼墨囊中的墨汁加工后可制成印刷用的油墨。乌贼的墨囊和乌贼外套膜内的石灰质贝壳都是好的药材,医生用它们医治皮肤和耳朵的疾病,还可以治疗面部神经痛、胃溃疡、消化不良、喘气、心脏病等。此外,用来补牙效果也不错。乌贼骨富含钙质,用来喂幼畜、雏禽,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母鸡吃了也能多生蛋。
奇妙的寄生蜂
寄生蜂在蜂类中是较为奇特的一类,其奥妙在于当它们生儿育女时,不用花什么力气,也就是说不但不用自己筑巢,也不用为自己的后代贮备食物,而是把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幼虫、蛹或卵里,当卵孵化出幼虫以后,就以被寄生幼虫的肉体或卵内的营养物质为食料,发育长大。被寄生的幼虫、卵也就如此地夭折了。寄生蜂因为采用了这种巧妙的治虫方法,被人们誉为消灭害虫的谋士。人们很早就利用它们来防治害虫。这种防治方法具有高效、持久、经济、无污染、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国内外正在努力推广应用。
昆虫怎样保护自己
地球上的现存动物中,昆虫占了80%左右,可以这样说,在动物界几十亿年的演化历史中,昆虫是最大的赢家。可是我们都知道,与哺乳类、鸟类或者两栖爬行类、鱼类相比,绝大多数昆虫实在是过于渺小,那么,这些如此弱小的东西,面对自然界中残酷的生存竞争,究竟是如何周旋自如,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呢?
首先,它们一般都有着极其惊人的繁殖力,举例来说,一对普通的家蝇,在适宜的繁殖条件下产生的后代,如果都能存活并且繁殖,那么半年后,它们的个体总数可以达到1020个以上,也就是超过10万亿亿个。当然,实际情况不会如此,但是,有了这样天文数字般的基础,即使外部环境相当恶劣,总会有一部分留存下来并且继续繁衍。
其次,昆虫的繁殖并不是非常随意的,它们一般会选择安全性好、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地方产卵。有些昆虫甚至会为子孙设置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蟑螂,它们的卵就是包在卵鞘里的,而象鼻虫的产卵更像是在构筑一项伟大的工程,它费尽心思地把一片叶子卷成圆筒状,卵就产在这个状似摇篮的小天地里。
刚刚孵化的幼虫,几乎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它们鲜嫩多汁的身体,常常成为食虫动物的美餐。所以,很多幼虫会施展各种各样的技巧来保护自己。例如,它们在刚孵化时会聚集成团,使得乍看之下犹如一个庞然大物;或者,它们在危险到来时会装死,以躲避敌人的袭击等等。
与幼虫相比,成虫的装备很齐全,保护措施也更为管用。昆虫的触角和复眼给了它们灵敏的感觉;昆虫摄食用的口器则发展出了咀嚼式、刺吸式等多种样式。对昆虫来说,成功的自我保护装置是飞翔用的翅膀,除了少数种类外,绝大部分昆虫拥有能展翅飞翔的翅膀。显而易见,飞行不仅增加了昆虫的捕食机会,扩大了生存空间,也大大降低了被天敌消灭的可能性。
有些昆虫还会采用巧妙的“障眼法”,使自己不会被擦肩而过的天敌发现。昆虫所用的竹节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它的骗术是把自己装扮成树枝。方法叫拟态,能惟妙惟肖地模拟其他生物的样子。例如竹节虫看上去很像一段青绿色的嫩枝条;枯叶蝶停在树枝上,简直和一片枯树叶一模一样。
当然,昆虫能够如此在地球上天马行空,还与它们的特殊性能及构造有关。因为它们的体型小,所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也就相对较小;还有它们对环境要求不高,以及身体有外骨骼保护等等。总而言之,昆虫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才使得它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面对无数强劲的敌人,仍然能够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河马不是马
一说到河马,有的人认为它是马的兄弟,其实河马与马虽都有一个马字,可连亲戚都攀不上,它同牛还可算得上是异族兄弟。
河马生活在南非洲和中非洲的河湖、沼泽边缘的草地,专门吃食草类动物和水生植物,有时也会吞吃泥土以补足矿物质。它是很贪吃的,常常吃得大腹便便,平均每晚能吃60千克的食物。一天之中,河马差不多有十七八个小时泡在水里,连交配、分娩、哺乳都在水中,初生的幼仔也要在水中呆上10多天后才上岸来活动。由于长期在水中生活,背毛变得稀少,鼻孔、眼睛和耳朵全长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一平面。当它们泡在水里的时候,不用抬头,鼻孔、眼睛和耳朵都能露在水面。这样不但呼吸顺当,也能看见东西,听到声音。更妙的是鼻孔、眼睛和耳朵里都有一个控制开闭的阀门(瓣膜),下水时严密地关闭起来,不让一滴水进入里面,并且能在水中停留很长的时间。
河马的身体庞大拙笨,体重约4吨,仅次于大象,排行老二,四肢粗短,与大象相比,那只是个矮子。河马的头特别大,头骨重几百千克。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个大嘴巴,陆地上任何动物的嘴都没有河马的嘴大,一个人若跳进去,也难于填满,可称为大嘴巴冠军。它的上门牙很短,向下弯曲,一对下门牙向前伸出,像一把铲子,还有一对向上向外伸出的下犬齿。今天它的门牙吃草时磨损了多少,明天就长出多少来,像变魔术。更有趣的是,由于供水不足时,河马皮肤上的汗腺会分泌出红色的汗,以湿润皮肤,防止干裂。如果这红色的血汗分泌到水里,就变成鱼类的营养品。
胆小的河马,夜晚上岸来吃田里的蔬菜,当听到人们的吆喝,它会不顾一切,抱头乱窜,这样至少十天半月,它不敢再来。平时,河马沉默寡言,一旦发起脾气来,常常打架,它们各自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去刺伤对方厚厚的皮肤。有时在河里发起怒来,它敢顶翻小船,把船咬成两段。
河马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能生仔,可惜每胎仅产一仔,小河马出生后,母河马细心地照顾着,每天全神贯注地守护在小河马身边,或者把小宝贝背在自己的背上,或者骑在脖子上,母河马还耐心地教小河马吃草、游泳等。带仔的河马妈妈,性情变得非常凶恶,丝毫不能惹它,倘若你触犯了它的宝贝,它决不会放过你,立刻向你冲杀过来,这是很危险的。在动物园里养大的河马,不但没有野外的河马那股粗野的性格,能守规矩,听从饲养员的指挥,而且还能很好地生育,在动物园里安家落户,接种传代。
离水能活的鱼
“如鱼得水”这句成语,充分反映了鱼与水的密切关系。鱼离不开水,鱼只有在水中才能生活,才能接种传代。但是,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鱼,它们能在一定的时间里生活在水外,不至于死亡。像肺鱼、弹涂鱼和攀鲈鱼等就具有在水外暂时生活的特殊本领。
肺鱼生活在淡水中,体呈纺锤形,硬骨不发达,行动灵活。具有内鼻孔与口腔相通,这与其他鱼不同。在水中活动时,用鳃呼吸,但在干涸的环境下,又能用鳔直接呼吸空气,故名肺鱼。
肺鱼的鳔,构造很像肺,内面呈蜂窝状结构,且有分支繁多的血管网,鳔壁上具有能伸缩的肌肉,因此鳔能像肺一样吸进空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现存的肺鱼有单鳔的澳洲肺鱼和双鳔的非洲肺鱼和美洲肺鱼。非洲肺鱼在水完全干涸的期间,把自己藏在淤泥中,并使其周围形成一个坚实的淤泥“小屋”,自己亦形成胶囊裹起来,对着嘴或鼻孔的地方开一个小孔,空气可由小孔通过鼻孔进入鳔进行呼吸。在这个屋内,它们能度过几个月,等到雨季到来,淤泥壁被水冲散的时候,肺鱼又重新入水活跃地生活。
弹涂鱼在潮水退后,海滩上的红树林里(红树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海滨的灌木丛),人们能见到一幅奇特的景象:有许多像泥鳅一样大小的鱼,抡起它的尾巴,在那里乱弹乱跳,甚至还会爬到红树的树枝上呢!在这里捕食小昆虫、蠕虫和其他无脊椎的小动物,这种怪鱼的名字叫弹涂鱼,由于它最喜欢吃虾,也叫虾虎鱼。
弹涂鱼样子古怪,一般长6~9厘米,身体暗褐色,有些花纹或黄斑点。它的眼睛很有趣,眼球时而突出眼窝,时而贴入眼窝,好像它能眨眼一样。更妙的是它的眼睛能向各方面活动,能通观四面八方,及早发现敌情,躲避敌害,以保生存。它的胸鳍像一把贴身的大芭蕉扇。胸鳍的基部显得又粗又壮,像人的胳膊一样,它可以支撑身体做各种动作。尾巴像一把钝圆形的纸扇。弹涂鱼的腹鳍左右愈合成吸盘状。所有这些特殊的结构,使弹涂鱼在滩涂上爬、跳,甚至还可以竖直地贴附在闸门上、陡壁上或树根上,自由自在地生活,每遇受惊,它们会成群以三级跳远的姿态,以极快的跳跃速度跳入水里或钻入附近的泥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