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100000029

第29章 蓝天神翼(8)

在各种导弹家族中,专门用来对付入侵的敌机或导弹的防卫武器是防空导弹,这种导弹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英、日等国已试验过这类导弹,尤其是德国开发了6种大小不同的防空导弹。德国最后开发的“瀑布”,“恩施恩”等导弹,几乎达到了实用阶段,但仍未用于实际战争。这些导弹的技术转移到英、美、前苏联等战胜国后,引起了这些国家竞相开发防空导弹的局面。

防空导弹的技术并不太复杂,开发中得到的实验纪录,都有较高的命中率,所以产生了以防空导弹取代载人截击机作为迎击来袭兵器主力的想法。例如英国曾经有计划将迎击目标的任务全部交给防空导弹担任,而停止使用载人战斗机以节省军费。

但防空导弹在实战中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越南战争中它很难对抗电子干扰;另外,如果来袭目标采取某种回转运动,就可比较容易地摆脱防空导弹的攻击,这就暴露了防空导弹先天性的缺点。

从此以后不再有导弹万能的说法,但也不否定防空导弹存在的价值。直到现在为止事实上防空导弹仍是对空防卫不能缺少的重要手段,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防空导弹有了更高的机动性和反干扰性能。所以一致认为未来战争中防空导弹将是对入侵空中目标有力的反击“铁拳”!

防空导弹历来是随着来袭目标性能的提高而提高。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改进预警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抗干扰的能力;采用相控阵雷达以对付空中的多目标;发展“发射后可不管”的防空导弹;以及一弹多用等。

舰空导弹中的舰队防空导弹向远程,高速方向发展,单舰防空导弹则向低空、自主制导方向进展,同时提高探测目标和抗干扰的能为,发展“发射后不管”的舰空导弹;以及采用垂直发射等技术。

水面舰艇携载的导弹,按其用途分为战略导弹(或称舰地导弹)、反舰导弹(或称舰舰导弹)、防空导弹(或称舰空导弹)、和反潜导弹。

战略导弹——巡航导弹

海军的战略导弹,原先主要是指战略核潜艇携载的潜射弹道导弹。后来出现了战略巡航导弹,既可以由潜艇携载发射,又可以由水面舰艇携载发射。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这种舰载型巡航导弹(BGM—109A)射程达500公里。它可以用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可以用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发射后,只在初始阶段需要制导,其后导弹完全按惯性轨道飞行(由惯性导航系统制导),不需外部对其实施制导。

由于巡航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气象变化和推进系统性能变化的影响,飞行轨道将产生误差,须要不断加以修正。测出这种误差,并令导弹内的计算机指示自动驾驶仪修正航向的技术是:地形匹配技术和数字景象匹配相关技术采用这两种技术后,巡航导弹的命中误差将不超过10米。

“战斧”按用途有三种型号:对陆攻击/核型(TLAM/N),对陆攻击/常规型(TLAM/C)和反舰型(TASM)。对陆攻击属战略武器,这里着重介绍对陆攻击型。

“战斧”弹体直径50厘米,长6.24米,重约1500千克,(三种型号均相同)。导弹发射时,先由固体燃料火箭助推,然后双翼展开,进入巡航飞行阶段。巡航速度540海里/小时,离海面飞行高度为20米。对陆攻击/核型的动力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对陆攻击常规型和反舰型都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射程分别为:潜射475海里,水面发射675海里;反舰型射程为250海里。

美国的“快鹰”导弹将取代“战斧”对陆攻击/核型导弹登陆后,利用地形匹配系统制导,超低空飞行,在丘陵地带离地面飞行高度为50米;在山区为100米。核弹头装药相当于20万吨炸药,命中误差在30米之内,这对核弹头来说已足够了。对陆攻击/常规型在登陆后的巡航阶段与核型相同,但在飞抵目标附近时,利用数字景象匹配技术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总误差小于10米),弹头装药量1000磅(475千克)常规炸药。

“战斧”有很多优点:体积小,超低空飞行,难于被发现;命中精度高于潜射导弹三叉戟Ⅰ及Ⅱ,价格较低(每枚300万美元,而MX洲际导弹为9700万美元);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在任何一种平台上发射。

苏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巡航导弹的研制不遗余力,但其早期的导弹射程较短,均为反舰型。70年代以来,为了争霸美国,开始研制远程战略巡航导弹。80年代初试飞的有海射巡航导弹SS—N—21,射程3000公里(装核弹头),由潜艇发射。

舰舰导弹

前苏联是发展舰舰导弹较早的国家。在美苏对抗时期,前苏联为了对付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把研制舰舰导弹,提到日程。1967年10月埃及使用前苏联制造的舰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驱逐舰,震惊了西方海军,促进了舰舰导弹的加速发展,目前主要海军国家的舰艇都已导弹化了。

苏俄的导弹,由于电子器件的微小型化技术落后于西方,所以他的导弹制导系统体积相对较大,整个导弹体积比西方国家的要大。例如:SS—N—12舰舰导弹(射程550公里)和SS—N—19(射程500公里),SS—N—22(射程220公里),弹体长达12米、11米和9.5米,直径1.8米、0.9米和0.8米,差不多跟喷气式战斗机一样大。

西方国家海军的远程舰舰导弹的代表是美国的BGM—109B战术型“战斧”巡航导弹(射程450公里),它体积较小,可装载于潜艇和水面舰艇,能用鱼雷发射管或箱式发射装置及垂直发射装置发射。

苏俄的中程反舰导弹,以SS—N—9(射程70~100公里)为代表,装备于各种导弹快艇上,其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加末端主动雷达和红外制导。

西方的中程反舰导弹有美国的“鱼叉”导弹、以色列的“伽伯列”导弹、意大利和法国共同研制的“奥托马特”导弹,以及在马岛战争中闻名于世的法国“飞鱼”导弹等等。这些导弹的射程约在40—90公里,制导方式多为惯性导航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舰空导弹

舰载舰空导弹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装备之初是用作传统意义上的防空——对付来袭的飞机的。自从1967年埃及使用苏制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之后,水面舰艇防御舰舰导弹成为紧迫的课题。除了使用电子战手段以外,防空导弹不再只用来对付飞机,同时也用来防御舰舰导弹,形成了新的舰艇防空系统。

舰艇防空通常划分为:舰队防空(亦称区域防空)和单舰防空(亦称点防御)。舰队防空担任远程和中程防空任务,单舰防空则担任中、近程防空任务。

舰队防空导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标准”舰空导弹、英国的“海标枪”舰空导弹和苏俄的SA—N—6及SA—N—7舰空导弹。

“标准”舰空导弹是美国海军继“小猎犬”、“鞑靼人”导弹之后发展的远程舰空导弹。“标准”导弹已发展了两代。第一代为“标准”RIM—66型,射程37公里,速度2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第二代为“标准”RIM—67型,射程56公里,速度25马赫,惯性导航+半主动雷达,可与“宙斯盾”系统配套。

“海标枪”导弹是英国海军第二代舰载中、远程舰空导弹,最大射程70公里,速度35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曾在马岛海战中使用。

苏俄最新的区域防空导弹是SA—N—6和SA—N—7。SA—N—6是197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射程可达100公里,速度3—6马赫,可以垂直发射,战斗部可能是核装药,装备于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

SA—N—7,1980年装备部队,射程37公里,速度3马赫,主要装备在现代级驱逐舰上。

在单舰导弹防御系统(点防御系统)中,苏俄有SA—N—9;而西方的代表性系统是美国海军同北约组织共同研制的“海麻雀”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