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000000026

第26章 未来航天(12)

应该指出,发展空间旅游业的关键是发展更加先进而廉价的空间运输系统和太空城。根据宇航专家和竭力主张空间殖民化人士的设想,不论是发展更加先进的空间运输系统,还是建造人类盼望已久的太空城,都可能在本世纪初变成现实。到那时,人类向往的宇宙空间就再也不是职业宇航员的世袭领地,而变成可供全人类共同分享的乐园。换句话说,具有一般健康状况的任何人,都有资格到空间去旅行。当然,太空旅游者将包括各式各样的人。有的是到空间去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自然科学家,有的则是专程到太空去体现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以及新闻工作者,也有到太空城参观访问的各国政府首脑,还有去太空城洽谈贸易生意的各国商人。当然,那些朝思暮想、希望分享太空旅行之乐的普通游客也是能够如愿以偿的,不过是按顺序排队,耐心等待。也许,地质学家和探险家们,是最有希望到月球,到太阳系其他行星,到小行星上去从事实地考察任务和探险任务的了。太空旅游者的目的尽管不尽相同,但是,太空城却是他们非参观不可的游览胜地,这就为大力发展太空城的旅游业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空间殖民化最积极的倡导者奥尼尔,在预言今后一百年内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时曾乐观地指出,到2081年,将出现每秒行程500公里的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尤其是在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中,将出现许多太空城群,届时“每年将有两亿人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如果他的预言能够实现,那么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太空旅游业岂不就对未来太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吗!

未来的太空城

极力主张空间殖民化的科学家们认为,建造和发展太空城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长期的奋斗目标。那么,在今后一百年内,空间殖民化的发展前景究竟会如何呢?

这是千百万好心人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科学家从来不相信算命先生的鬼话,也从来不对那些盲目的空想主义寄予什么希望。他们喜欢站在“现在”这块基石上,用冷静的科学态度预测和回答一切问题。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天分的话,那么,这倒是他们的本能。地球上的问题千头万绪,而且有些问题,比如人口膨胀、地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潜在的核战争危险等,都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前途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未来学开始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科学家,他们正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其中最时髦的课题莫过于地球上的“人口爆炸”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描绘未来太空城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之一。

未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除了发生热核战争,地球上的“人口爆炸”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它将是今后一百年内世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人口增长率的不断升高是引起人口爆炸的根本原因。人口学家早已密切地注意到,在人类历史上,过去几千年世界人口的增长并不显著,但在最近一二个世纪中,人口增长的速度却变得愈来愈快了。联邦德国教授德·冯·布兰肯的研究指出,在1750年之前,大约花了1000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才翻了一番,但在后来的150年内,也就是到了1900年,世界人口就又翻了一番,紧接着的一次人口成倍增长只用了65年时间。从1965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又翻了一番。

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人大约为60亿,其中四分之一生活在东西方的工业国家里,四分之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里。在工业国家中每年的人口增长率约为08%,而发展中国家有的则高达2.2%。如果从此之后不发生严重的大灾难和特大的战争,那么,到2025年将增加到80多亿,而到2080年有可能会突破百亿大关,甚至会有12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学家们在进行这些估计时,还是以逐渐减少的人口增长率为基础的。

在今后一百年内,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我们的地球能对付得了将近3倍于今天世界人口的沉重负担吗?别的暂且不讲,仅以粮食供应来说吧,据世界粮食组织报告,在发展中国家,今天,每5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症。可以想见,到了2080年,如何填饱120亿人的肚皮当然就更成问题了。目前,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消费360公斤谷物。如按此标准推算,为了养活120亿人,届时每年需要生产43亿吨谷物。若按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即480公斤谷物计算的话,到2080年120亿人的总需求量将高达58亿吨谷物,即使到2080年能够把全世界可用于谷物生产的耕地从现在的76亿公顷扩展到10亿公顷,则意味着每公顷的粮食产量应从现在的15吨增加到43吨58吨,即分别比现在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2-3倍。从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来看,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可以想象,人口的大幅度增长,除了吃饭问题难以解决外,资源短缺问题也会变得日趋严重起来。有人认为,由于资源短缺而带来的分配问题甚至可能会引起核战争。这也许意味着,如果解决不好,人类的文明势必将面临着崩溃的严重危险。

难道说,只有核战争才是挽救人类文明社会得以幸存下来的惟一出路吗?当然不是。设法严格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寻找可替代的新资源,也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尽快发展空间移民化事业,以便让更多的地球人迁到宇宙空间去“安家落户”,也许是解决地球上人口爆炸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要出路。

从技术上看,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宇宙空间中建造太空城并不存在很多困难。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地球上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到2080年,至少应让过半数或三分之一的地球人迁到宇宙空间去定居。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地球人,即40亿人到宇宙空间去定居的话,则除非要建造40万座、每座可居住1万人的太空城。据现在太空城设计师们估计,每座可居住1万人的太空城至少需要10万吨的结构材料。这就是说,建造40万座太空城,至少需要400亿吨的结构材料,实际上,所需要的原材料恐怕会远远地超过这个数字。因为为了确保每座太空城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还需要源源不断地供应发展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在空间殖民化的初期阶段,主要是靠月球资源。但是,若要建造数10万座或上百万座太空城,光靠月球资源显然是不行的。

未来人类如何往来太空和地球之间

据科学家的设想,当人类进入开发小行星的新时代之后,空间殖民化将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建立起超大型的太空城,另一种是发展自治的小型社会团体,或称为自治的“宇宙新村”。

在未来空间殖民化的时代里,主要是建立可居住1万人的车轮型太空城。因为根据地球上的经验,如果城市人口过多,例如超过10万人,不仅难以管理,而且也容易出现盗窃、暗杀、抢劫等种种犯罪活动或其他不道德行为等社会问题。但在未来空间殖民化时代里,为了建立完全独立于地球的社会实体,也需要建立一些较大型的太空城。这种太空城不同于1975年夏季研究中设计的斯坦福轮状太空城。这种超大型太空城是由两个圆柱体组成的“姐妹城”。

每个圆柱体长34公里,直径67公里。它们都以相反的方向和每隔两分钟就旋转一周的速度绕轴自转,以产生与地面上类似的重力。两个圆柱相隔90公里,但可以互相往来。这两个太空城虽然近在咫尺,然而寒暑各异,当一个太空城正处于炎夏季节时,另一个则恰好在寒冬腊月里,好似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一样。

在“姐妹城”的外部有两个带有许多“花盆”状的圆环结构,每个“花盆”都是一个独立的农业区。那里没有旱涝灾害,而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湿度适宜,风调雨顺,可以说是太空城上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理想场所。在圆柱体的顶部设立了工厂、通信设施和码头。在圆柱体的两端部署太阳能发电站,为太空城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电力。

“姐妹城”的内部不仅有环城的河流,碧波荡漾的湖泊,美丽的花园,而且还有3000英尺高和2英里长的大气层,形成一个带有云彩的蓝天。这样厚的大气层和农业区的土壤是阻止宇宙射线侵入的天然“屏障”。因为整个圆筒体和外壳很厚,完全可以抵御流星体的袭击。对于这种超大型的太空城来说,万一在某个地方被一颗小流星击穿的话,需要300年才能把城内的空气漏光。

在这种超大型太空城里,如果它的人口密度象斯坦福轮状太空城那样的话,则可以居住2000万人。但在实际上,并没有必要居住那么多人。因为当人类能够建造这类超大型太空城之时,完全可以不用像初期设计太空城那样注意讲经济原则了,而是应该把环境优美、居住宽敞舒适放在首位。到那时,可以把太空城设计成开式布局,其市区安排大致与现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一样。许多像别墅一样的两层楼独家住宅,或傍山依河,或坐落在碧波荡漾的湖畔,或掩没在绿树丛荫之中,秀丽幽雅,犹如仙境一般。

在太空城内的各个居住区都设有医院、邮局、饭馆、商业中心和剧院,甚至还有美丽的公园。因为大型太空城是完全独立于地球的,因此那里既重视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重视各种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在太空城的居民们可以完全根据他们自己的专长和爱好选择职业。有的可能成为农业专家、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有的可能是艺术家或文学家,有的可能是从事研究某个科学领域的专家。

上面所讲的是空间殖民化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但在空间殖民化时代里,特别是在开发小行星的时代里,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就是允许建立各种小型的自治式社会实体,或称作“宇宙新村”。有些不愿意在地球上生活的少数民族或有独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可以自愿结合在一起,到小行星带之中建立起自治的社会实体。也许是因为,地球对于这些人来说,要建立一个他们所希望的国家或自治区,肯定会受到种种限制,或遇到不可想象的困难。例如,印第安人要求建立自治区,犹太人则试图牺牲巴勒斯坦人以建立他们的以色列国等。

在空间殖民化时代里,这种棘手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不论是少数民族、宗教团体或任何其他人,都允许他们建造起自治的太空城。

对于希望建立“世外桃源”社会实体的人们来说,更可以到空间去建造他们的太空城,让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居住在那里,以验证他们新思想或新主义是否具有生命力。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通过这类试验,很可能为人类找到最为理想和更有发展前途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形式,这也许是在空间殖民化过程中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

如果有些人不喜欢在闹市里生活,也可以把全家搬迁到小行星上去安家落户,或者几个家庭自愿组成的小集体,将来在太空城上建造一种小型的宇宙飞船,飞船设备齐全,即有供水、供电系统,也具有开发小行星资源,从事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据估计,这样的一套设备可能只要5~1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地球上许多地区买一座住宅所需的费用。在将来,凡是希望在太阳系内旅行和到小行星上安家落户的人们,只要购买这样的一套设备,就可以长期定居在小行星上或在太阳系内旅行。宇航专家们认为,这样的空间旅行比现在人们横渡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还容易。万一遇到不测事件,只要向行星际调查队或附近的太空城发出呼救信号,不用多久援救飞船就会赶赴现场,帮助他们脱险。

天文学家还估计,在小行星带之间直径3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数百万颗之多,每颗这样的小行星都可以居住一群人。对于地球上因为战争或政治原因而需要逃难的人们来说,这些小行星很可能是极为理想的“避难所”。当然,对于某些冒险家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们来说,这些小行星更是他们暂时居住的理想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