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39800000023

第23章 网络与虚拟(3)

在因特网上,聊天室数不胜数,是你闲暇之余放松自己、愉悦身心、畅所欲言、广交朋友的好去处。参加这种聊天,你只要学会使用浏览器,像浏览普通网址一样登录到相应的聊天网站即可。有些聊天室需要先注册,然后才能使用,用鼠标点击“注册”后,即可进入注册页面。对于页面上显示的聊天室的规则、纪律以及互联网安全保护规定等,你必须用鼠标点击“我接受以上条例”,才能进入到用户注册页面。在用户注册页面上,填写好用户名和口令,用鼠标点击“请返回进入聊天室”,则回到聊天室的主页。接着在“用户名”和“口令”输入框中,输入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口令,用鼠标点击“发送”,你所说的话就会在输出区内显示出来。在输出区里,聊天室内所有网友的发言都会显示出来,当然包括你所选择的聊天对象。每隔一段时间,显示的发言内容会自动更新。如果聊天对象针对你的话作出了回答,那么聊天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聊天室是最容易发生网络奇缘的网络交流场所。它比网络寻呼ICQ的一对一要有更多的选择,比E-mail有更多的交互性,可以说这里结交的朋友都是经过残酷的淘汰优选出来的,多数朋友只是网络时空里的一顿精神快餐。聊天室较之其他方式最直接的优势,就在它的名字上——聊天室,它不是供人们工作用的,尽管它有时也产生一点便利工作的作用。

网上聊天的真正魅力,不在于所聊内容是否“有聊”或“无聊”,而在于有那么多的陌生朋友搭理你。不管你是网上的“小虫”还是“大虫”,不管你是不是有经验或者有多大学问,你都会发现和你聊天的朋友的可爱之处,比如,喜欢诗文的朋友大段大段地独自吟唱,喜欢露脸的朋友常贴几幅图片上去,沾沾自喜一番。

有人说聊天室是信息技术时代的虚拟酒吧、咖啡屋,其实聊天室比两者更具有酒吧或咖啡屋的精神,因为它连酒和咖啡都没有了,只剩下聊天。聊天室与酒吧、咖啡屋的区别还是有非常明显的,这里一切都是虚拟的,没有面对面的物理特征,没有年龄、职业、身份等的区别,甚至你连对方的性别都不能确定,这就给彼此有了比教堂忏悔室小窗板更安全的心理屏障,使聊者更能放松。我们实在无法明确评判你们的话题是有趣的,而他们的话题是无聊的,总之只有相互聊着的双方才是快乐的。大多数网友非常支持和热衷于这种交谈方式,都认为聊天室是一个来去自由,各取所需的地方。

当然,在聊天中,你如果违反了聊天室的有关规定,发言中有色情语言或者对其他人进行攻击、谩骂,会受到聊天室管理员的惩罚,使你的发言无法显示出来或被驱逐出聊天室。

随着网龄的不断增长,你可能不再满足于总是到别人的网站里闲逛,总是自己主动去和别人交朋友。如果你能在网上自己安个家,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也能在某一天突然收到一些陌生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交友信,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虽然在网上建立个人主页能够更大范围地拓宽你的交友面,然而要想真正使你的“小家”宾客盈门而不是门可罗雀,你还必须下大工夫维护好你的网页,使它真正成为网友们经常乐意光顾的地方。同时,还要做好登录、宣传等一系列提高网站知名度的工作。

除了电子邮件可以极方便地与网友们进行联络外,你的电脑上还应该装备网络寻呼机ICQ,这个小软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网上通信工具,几乎是每一个网虫所必备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当你上网时,能够立刻显示已经与你建立联系的网友们的上网情况。你可以通过ICQ给你正在线上的朋友发去一个问候,或询问某个问题,等等;这种联络绝对是“即时”的,就像打寻呼一样,非常方便。

如果你厌倦了枯燥的“手谈”,那就在电脑上安装一种“网络电话”软件,你就可以真正通过网络聆听你心仪已久的网友们的声音,就像打电话一样。这种方兴未艾的新型电话,与我们生活中的普通电话惟一不同的是,无论你的朋友离你多远,你所付出的仅仅是本地的普通市话费。

一切都可以模拟

给你一个配置有显示器的特定头盔、一副传感手套,头盔里带有耳机,开动系统,你就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太空探险、去异国旅游,做一些现实中几乎不可想像的事情。这就是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的图形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实现了“现实”的模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松下电器公司制造了现代化厨房体验器,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使用者戴好头盔和手套,便像站在传送带上一样被送去参观一个现代化的厨房。使用者头往右摆呈现在面前的是厨房右边的景象,头往上抬可看到厨房顶棚的情况,头往下可看到厨房地面的摆设。

在出现的情景中,有一只代表着使用者的虚拟的“手”。如果使用者做打开柜子的动作,这只“手”便出现在厨柜的前面,传感手套里的光纤传感器便会将其通过计算机系统反馈给使用者的显示器。于是,柜门真的就被“打开”,里面存放的东西便展现在面前。

如果这只“手”出现在水龙头旁边,使用者拧开水龙头,同时还可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显然,这只手就好像是电脑屏幕上的鼠标。

虽然这一切都是并不存在的“虚拟”事物,但是由于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与人的动作发生相互作用,结果就像真实发生的一样,所以被称为“虚拟现实”。

计算机专家告诉我们,虚拟现实可以分为三类:合理的虚拟现实、夸张的虚拟现实和虚幻的虚拟现实。

合理的虚拟现实是根据真实的物理法则,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它虽然客观上并不存在,但一切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条件具备时也能将看到的一切变为现实。上述现代化厨房体验器便是一例。

合理虚拟现实最初是为培训飞行员而研制的,现在仍被广泛用于各种培训中,例如“虚拟飞机座舱”。虚拟座舱和真实座舱完全一样,当学员做飞行动作时,将按训练科目出现一定的情景,各种仪表也将出现相应的指示,在机械系统的配合下,会得到和真实飞行中一样的感受。在虚拟飞机座舱中,学员做出反应,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的结果可通过面前出现的情景、仪表的指示、身体的感觉反馈给学员。据此,学员可进一步操作练习,直到训练结束。用这种方法培训,不消耗飞行器材,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同时也不受器材、场地、气候条件的限制。最被看好的是,这种方法安全可靠,绝对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机毁人亡。

可想而知,合理虚拟现实在体育运动中也可以使用。滑雪模拟器能使人不出户外即可享受到滑雪的乐趣。

合理虚拟现实也被用于各种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当产品还在设计阶段时,便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它的外观,还能了解它的功能、性能。例如,一只杯子掉到地上会不会破碎以及如何破碎,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分析。

夸张的虚拟现实也是根据真实的物理法则进行的模拟,但与合理的虚拟现实有很多不同。它模拟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无法接触到,它可以模拟宇宙太空和微观的原子世界里发生的事情,把人带到浩瀚无际或纤细入微的世界里去,对那里发生的一切取得感性认识。这些显然不可能在现实中看到。

在虚拟的世界中遨游美国宇航局把火星探测器发回的大量数据,经过整理制成火星模型,使人从感性上认识火星,宛如置身于火星上一样。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和信息,变成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形象的东西。

夸张的虚拟现实还可以虚拟出人的五脏六腑,使人看到其活生生的人体器官的工作状况。显然,以前在很多领域要求人们有丰富的想像力,而夸张的虚拟现实可以实现这一点。

虚幻的虚拟现实是把完全凭空想像出来的东西,利用计算机将其变为可以看到、可以听到的音像作品。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在供人消遣娱乐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虚拟现实还被大量用于许多领域,例如超声波扫描和诊断病症、计算机设计和开发机器人的遥控操作方面。

电子邮件及其地址申请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一个基本工具。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为Electron集成电路mail,简称E-mail,是因特网上应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服务。电子邮件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可通过它获得其他多种因特网服务。可以说,E-mail是因特网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应用。

据统计,电子邮件约占因特网业务量的50%。为什么电子邮件如此受人青睐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价格便宜。发送一封一千字左右的电子邮件只需要几秒钟,几乎不会占用什么网费。

速度快。一般情况下通过因特网几分钟内就可将电子邮件传送到世界各地的收信人。

方便。只要知道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发邮件给对方。利用其转发功能,还可将同一邮件发给用户所希望接受此邮件的所有人。

保密性好。任何人不输入登录口令无法阅读电子邮件。

另外,电子邮件不仅能传送文本信息,还可以传送声音、图像等等多媒体信息。

由于用户收发电子邮件的计算机不可能全天候工作,不能做到随时准备接收邮件,所以在因特网上通常把电子邮箱建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具有电子邮件收发功能的服务器上,也就是所谓的POP3。我们向这种服务器申请一个电子邮件信箱,就可以在方便的时候上网,向这些服务器索要自己的邮件。

申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很容易,现在很多公司或单位都对外提供E-mail服务,你可以通过他们所做的广告得到电话并与他们联系。这些公司有北京电报局、东方网景公司、中网公司等等。建立电子邮件的费用并不很高,一般每月几十块钱。

一般的因特网用户对E-mail要求不高,因此可以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件地址。国际上有许多这样的公司,他们通过基于主页的免费E-mail招引顾客访问他们的节点,并以广告获得生存和盈利。最常见的如http://www.hotmail.com。国内现在也有不少这样的服务,例如首都在线。

在这些免费的E-mail中,Hotmail是一种基于主页的电子邮件。它的使用与正规的基于邮件服务器(POP3)的E-mail有所不同。Hotmail收发邮件必须在主页下进行,而且速度有时可能稍慢一些,因为全世界有很多的人都在同时使用它,信息流量太大,机器负荷严重,偶而也有信件阻塞现象发生,就犹如交通堵塞一样,使送邮件的车因此耽搁了时间。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达到目的地,那么邮件分发系统会自动给发信人回信,告诉你哪封信没有寄到,因此,发信人就会设法再同收信人联系,这些都与正规邮件完全一样了。

从速度、容量和灵活性等方面来看,免费电子邮箱不如正规邮件好,但免费电子邮件地址的申请非常简单。你只需坐在你的电脑前按几下鼠标即可完成。

我们以很常用的263.net(首都在线)免费邮件为例。你只需打开浏览器,然后连接263.net,按照提示填写就可以了。目前,国内提供的免费电子邮件地址一般都支持POP3功能,也就是说,你每次上网,可以用你的软件把电子邮件下载到你自己的电脑上看,这样要节约很多费用。而且,现在有些免费电子邮件提供很大的空间,例如新浪网,提供的邮箱空间竟然有50兆。

因特网的信息传播功能

1997年,沙特阿拉伯的一位心脏病人急需手术,不巧的是,当地医院的主任医师对于此种手术并没有把握。耽误时间就是耽误病人的生命,怎么办,要送到别的医院已经来不及了,交通也很不方便。有人灵机一动,何不利用因特网呢?因特网联接了世界各地几千万台电脑,俗话说:集思广益胜过个人的聪明。果然,在向有关网站发出求救后不久,就收到了几十份此例心脏手术的实行方案建议。主任医师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手术方案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手术室。病人得救了。

无独有偶,我国北京大学的一位女学生因为化学元素中毒而入院抢救。有关医院对此无能为力,向网上发出求救信。不久,收到了美国等同行对中毒原因的分析。该院医生很快对症下药,使病人得到了救治。

无数报道表明,因特网在诊治病人方面已经创造了奇迹。人们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因特网将病情、症状告诉医生,医生开出处方,病人只要根据处方买药就行了。严重的病情,医生可以通过与因特网相连的微型摄像机进行“望诊”,只有那些必须进行手术和放射性治疗的病人,才需住进医院。

美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目前,美国波士顿和沙特阿拉伯的医学专家开发出一项利用电话传真进行医疗会诊的新技术。这个系统可以利用电话线传递X光照片、核磁共振、断层扫描等各种资料,使全球各地的医院都能和他们的权威医生交流会诊,预计5至10年内各国医院可与这套系统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