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14739500000021

第21章 感知世界(4)

在人体上最忙的恐怕就是嘴了。无论咬、吃、吞咽、吮吸,还是呼吸、说话、唱歌都一刻也离不开嘴。在表达感情方面也少不了嘴,你不妨试试,笑时控制嘴角不动,能不能笑出来?

人的嘴很富有表情。嘴部肌肉运动的4种基本方式——开与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抿紧放松组成了千变万化的嘴部表情。嘴部最重要的肌肉是嘴唇周围强健有力的环形肌。环形肌收缩时,嘴就闭上。如果这时表层肌肉较为用力,嘴就噘起来;如果这时内层肌肉较为用力,嘴唇就贴紧牙齿,形成将挨揍的紧张相。其他嘴部肌肉随着环形肌运动,努力把嘴巴向四面八方撑开。提肌把上唇抬起时,现出哀伤或轻蔑的表情;面颊肌把嘴角拉向后上方,展现笑容;口三角肌使嘴角往下拉,这是感伤时的表情;降肌把下唇拉低,表现不屑或嘲弄的意味;中央提肌能抬高下腭,同时使下唇向前,呈现挑衅的神态;位于颈部的颈阔肌,能配合颈部的紧张姿态而使嘴向下或左右拉,人在受痛、受惊或勃然大怒时,就会这样。

欢快的神情有开口和闭口两种。嘴唇向后上方挑起而不张开,形成不出声的微笑;咧开嘴,是露出牙齿的微笑;嘴巴张开,嘴唇形成两端向上的弧形,是开怀大笑。

愤怒的时候,嘴角向前,好像要发动攻击一般;恐惧的时候,嘴角缩进去,好像要临阵脱逃那样。同样是愤怒和恐惧两种表情,发声的或沉默的,嘴唇的形态变化很大,而嘴角的变化则同上面一致。愤怒不言的时候,嘴唇抿得很紧而嘴角向前;发怒大吼时,嘴巴张大,露出两排牙齿,嘴角还是向前,形成一个方形的窟窿;沉默的恐惧,嘴唇紧张地收缩,现出一条水平的裂缝,此时嘴角拼命后缩;因害怕发出尖叫时,嘴大张,嘴角还是缩在后面。

另外,嘴还能和一些手势配合,用来表达感情和意愿。

从舌头看健康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已有“舌黄的人,可用通便法治疗”的记载。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总结,到了元、明、清初,舌诊已经相当成熟了。

中医认为,舌头是外露的心脏,心、肺有病时,可以从舌头上反映出来。肝胆病反映在舌边,脾和胃反映在舌中部,肾和膀胱则反映在舌根,等等。

时至今日,舌诊的研究人员和研究专著仍然相当多,可见舌诊的价值已为医家所承认。

舌诊专家介绍说:正常人的舌色为淡红色。若红色过深则表示有内热或已经伤阴。红色过淡则表示气血两亏,多数属于贫血。如果舌尖或舌边出现淤点或淤斑,这通常表示体内有“淤血停积”。

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出现青紫舌的占49.6%;有淤点、淤斑的在10%~20%之间。当然,肝、胆有病或高血压病人,也可能出现青紫舌的。青年女性有经痛的也可在舌上出现淤点、淤斑。所以,切不可因为有这些现象而误认为得癌了。要紧的是应当重视不正常的舌象。

从舌头看健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检查舌形、舌态、舌质、舌脉、舌苔、舌底小血管及淤点、淤斑等项目。舌象诊断可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能对一些疾病提出预报,方便而实用。

1986年,天津市健康人舌象调查组对6700多人进行了舌象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较大规模的舌象调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异常舌象检出率就越高,尽管这些人暂时都是“健康”的,但已找到了他们身上的潜在的致病因素。

味蕾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小小的味蕾有点像玫瑰花的花苞。不过,长期以来科学家对这“玫瑰花苞”的了解还不透彻。例如直到最近,许多人还认为味蕾只在舌头上有,其实口腔里到处都散布着。差别就在于:舌头上的味蕾最集中,数量也最多。许多教科书上一直在说:舌尖对甜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咸味以舌尖与舌缘最敏感,酸味以舌侧面的中部最敏感。实际上,酸味和苦味的基本味蕾在靠近口腔顶部的软硬腭的交界处,尝咸味的味蕾在咽喉上部也有不少。

据研究,怀孕两个月的胎儿就已出现味蕾,6个月的胎儿就能感觉到味道了,因为苦味物质引起了胎儿面部的反应。这说明此时味蕾和颜面之间的反射通路已经建立起来。

奇怪的是,有些物质放在舌尖部常觉得甜,而放在舌后部就感到苦了。热的果汁饮料吃起来要比冷的甜一些,其中道理似乎仍需进一步探究。

在味蕾的上方,有成簇的纤毛。食物溶解后通过纤毛使味蕾得知信息,味蕾又立即把这消息报告大脑,我们于是知道这是什么滋味。有人报告说,人类能够分辨的味道多达5000种。

人在饥饿时,味蕾呈兴奋状态,吃东西特别香。酒足饭饱之后味蕾受抑制,就可能面对佳肴也难下口了。若因发热等原因,舌苔盖住了味蕾,也就不想吃东西了。

食欲的好坏还与味蕾总数的多少有关。成年人约有1万个味蕾,儿童比成人多,所以比成人“好吃”;老人的味蕾减少,功能衰退,味觉就要差些。

要知道的是,味蕾不一定非在舌头上生长。有位女士说过,她偶然踩到倒翻在地的辣椒酱上,“几秒钟后我脚上有火烧感,后来嘴里有辣椒酱味”。“试着给脚底抹些巧克力,嘴里马上就有巧克力味。”她为此去请教医生,医生指着医书说:大约1/1000的人有这种情况,真有意思!

金津玉液功用多

别看是普普通通的唾液,我国古人却对它非常重视,所以给唾液冠以“玉泉”、“甘露”、“金津玉液”等等美称。

确实,“金津玉液”的功用是很多的。

没有唾液的帮忙,干的食物就无法咽下肚。唾液浸湿食物后,可以润滑口腔、咽喉、食道,使这些部位柔软而有弹性。

没有唾液湿润口腔,说话就不怎么方便,歌唱家也无法传给我们美妙动听的歌声了。

唾液具有溶剂和刺激味蕾的作用。舌头要在唾液的帮助下,才能辨别食物的酸甜苦辣。

唾液分泌有障碍的人就会食不知味。

唾液对口腔清洁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它能“冲”掉嘴里的食物碎屑,防止细菌的生长。

当过酸、过辣、过咸的物质进入口中时,唾液立即大量流出,稀释、中和,以减轻它们对口腔的刺激。

唾液里含有一种叫溶菌酶的物质,有溶解消灭细菌的功能。

唾液中的无机盐,有减少龋齿的效果。

唾液在胃里,附着于胃粘膜上,也有一定的预防胃溃疡的作用。

唾液缺少可致口渴,这就提醒我们:身体需要补充水分。

当然,唾液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我们吃进的饭呀、面呀、马铃薯呀等等含淀粉的食物,在唾液淀粉酶的帮助下,才能变成较易被身体吸收的麦芽糖。否则,我们就可能会缺乏营养了。

古罗马塔西佗(约55~约120年)的有名的《历史》第5卷第8章里记载说:有个名叫维斯扑绅的皇帝,曾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用唾液治好了一个瞎子。这种记载难以令人相信。不过,唾液毕竟是我们体内身兼数职的好伙伴,我们可不要乱吐唾液呀。

博采众长的人类之齿

我们的牙齿由三个部分组成:露在外面的叫牙冠;长在颌骨牙槽里的叫牙根;牙冠和牙根之间较细的部分叫牙颈。牙颈表面覆盖的粘膜组织就叫牙龈。

我们有时赞美某人的牙齿多么整齐,实际上,任何人的牙齿都不那么划一,都是形态各异的。因为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让我们从正中往外向后看:

第一、第二颗门牙叫切牙,它扁扁宽宽的,像切片一样,可用来切割食物。

第三颗是尖锐而突出的牙齿,叫尖牙,又叫犬牙。这种牙在虎、狼、犬等食肉动物中特别发达,它是用来撕裂食物的。

第四、第五颗是小磨牙,或称双尖牙;六、七、八三颗牙叫大磨牙。这些牙表面宽而矮我们现在的牙齿变得小而整齐;冠面高低不平,上下牙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副磨子。大、小磨牙又叫大、小臼齿。因为臼齿的任务最重,所以各有两个根来支撑。

以上是成年人一边8颗牙的情况,两边共16颗,上下合起来就是32颗。人类牙齿的平均重量大约45.9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066%。

总之,食物进嘴后,先切开,后撕碎,再磨细,以便胃肠消化吸收,一切安排得那么周到。这也难怪,人是万物之灵嘛,鼠辈的工于啃咬,虎狼的善于撕牙齿剖视图裂,牛羊的精子细嚼,我们都“拿”了过来。这也许因我们的远祖是杂食的缘故吧。我们的牙齿最有利于消化。我们早已博采诸“家”之长来为自己服务了。

当然,人类的牙齿决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就总体看,我们的牙毕竟很合适,毕竟相当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