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14738200000014

第14章 对历史的拷问(3)

今日大马士革一景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毁灭秘事

一座王宫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以及文明的浓缩,王宫的毁灭在历史上就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终结。那么,米诺王宫的毁灭又是怎么回事呢?偌大的一个王宫突然之间毁灭不得不叫人惊奇。约公元前2800年,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其历史持续一千七百余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把克里特的青铜时代文明命名为米诺斯文明,因为在希腊神话中,米诺斯是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娶太阳神的女儿帕西法埃为配偶,成为克诺索斯的最著名的国王。著名希腊历史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也提到过他的名字。他说:“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了现在希腊海的大部分,他统治着西克拉底群岛。”米诺斯王宫很可能就是几千年前他所居住过的宫殿。米诺斯王宫位于地中海东部以克里特岛为中心,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可能米诺斯就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古老的文明。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400年间,米诺斯文明进入了它最繁荣时期,当时岛上的克诺索斯,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十万之众,而米诺斯王宫则是整个文明的中心,引领着那个时代的风尚。但是,一切美好的东西总是像昙花一现般,在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悄然消失了。米诺斯王宫也是如此。米诺斯王宫突然毁灭,它所代表的米诺斯文明在历史上很快销声匿迹,给世人留下了巨大的谜团。米诺斯王宫,始建于约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500年,规模宏大,是克里特岛上最大、最重要的建筑。王宫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约有一千二百间,王宫内部空间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像个迷宫,吃人的米诺斯牛的传说也许就是在这个地方产生的。院子东南方向一带是国王起居之处,有双斧殿,即正殿,由于双斧是米诺斯王的象征,所以用双斧来命名最重要的那一间宫殿。诸位王后嫔妃的寝室、浴室也在这一块。西面是一列狭长的仓库,北面有露天剧场,东南角有阶梯,可直抵山下。宫内厅堂柱廊布局开敞,柱子排列整齐、比例匀称,挺拔俊秀,整个墙体用大石块砌筑,非常结实牢固。很难想象,这样一座宏伟壮观的王宫会在公元前1400年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毁灭,而且它的毁灭使得整个米诺斯文明随之湮没。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是科考人员以及史学家们所关注的话题。首先,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记载,“在克里特岛发生了一个神秘的悲剧,米诺斯的伟大王宫被劫掠了,克里特岛的其他城市也遭到了同样残酷的命运”,而且,“很可能是外来的敌军打败了或躲过了克里特海军,突然转向那些富庶的城市,劫走了丰富的财物。

也许那入侵者就是从希腊半岛或者从迈锡尼来的海盗。”几十年前曾有一种推测:克诺索斯王宫和其他王宫同时被毁,是因为迈锡尼人入侵克里特岛,摧毁了这些权力中心。但是这种推断也存在很大的漏洞。据记载,当时克里特岛附近并无比米诺斯更为强大的文明存在,海盗也不敢把势力延伸到克里特岛的中心地带。目前,这种简单的回答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最近,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其次,还有人提出米诺斯王宫的毁灭是铁拉火山喷发造成的。本世纪60年代曾任希腊考古所所长的马里那托是研究铁拉火山(今桑多里尼)的喷发同克里特岛之间关系的第一位考古学家。早在1939年他就认为,克里特岛北岸的一系列破坏是巨大海浪造成的。有证据表明,约公元前1500年,桑多里尼发生过一次可怕的火山喷发。当20世纪初米诺斯王宫被发掘出来时,考古学家们必须挖穿火山喷出的物质。1956年,考古学家们在克里特岛内侧峭壁最上部的白色层,发现烧过的松树碎片,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法,确认松树被烧灼的年代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这与米诺斯王宫毁灭的年代一致。学者们对这次火山喷发的强烈程度不表疑议,因为该岛的全部居址均被埋在熔岩和灰烬下面。当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后,海水涌入山口,并冲破围绕火山的陆地圈,形成分离的铁拉三岛。铁拉火山喷发可能影响到更广阔的地区。喷发时的爆炸力会把岩浆和山灰抛入空中。然后,这些物质顺着风势,降落在克里特岛东侧两岸地区,形成厚厚的堆积层,致使那里的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耕种。由于海水涌入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真空地带,因而形成100英尺高的波涛。这种巨涛长达数百英里,很可能对克里特岛北岸居址造成巨大破坏。今天在克里特岛东南方向,约900千米外海底下,仍旧可以找到那时喷出的火山灰堆积物。这次火山爆发的准确时间已难考证,利用放射性碳14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约发生在公元前1520~1450年间。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一切似乎都已成了不可捉摸的往事,然而它又确实是发生过的。矗立在蔚蓝色大海上的,由玫瑰色、白色、灰色和铁锈那样的红色火山灰构成的克里特岛的峭壁,就是当时这场巨大变动的历史见证。那些铺天盖地而来的火山灰毁坏了那里的文化,同时又把它们的一部分遗迹保存了下来。在克里特岛上的火山灰里挖出了米诺斯时代的房屋、青铜制作的工具和武器,以及其他文化遗迹。其中人骨很少,说明尽管爆发如此强烈,大多数人还是安全地生存下来了。但严重的破坏使长久的历史积淀毁于一旦,很难再恢复往日的繁华了。

最后,也有专家提出,有可能是因为一场较大的地震造成了米诺斯王宫的毁灭。因为考古学家们在研究米诺斯王宫毁灭原因的时候,还发现了受地震严重破坏的痕迹,可能是地震与火山大爆发同时引起的灾难性毁灭。也有人认为,地震可能先发生,使米诺斯人有时间离开米诺斯王宫,驾船逃跑,后来他们被海啸淹没,这些推断都是可能的。最近,考古学家们在米诺斯王宫遗址处的发掘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考古人员清理一座神庙遗物时,发现三具人体骨骼。第一具的腿被砸断;第二具身长165厘米,置于供台上,台边有一个盆状盛器,附近有一把不到半公斤重的青铜尖刀;第三具身长180厘米,仰面躺着,双手捂住脸,左手戴有银质和铁质戒指。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第一具是刽子手,第二具是被宰杀以供祭祀的青年,第三具是祭司,尖刀是宰人的凶器,盆器是接血用的。人们对这场活祭悲剧做出了令人身临其境的推测:公元前1400年前后的一天,米诺斯人进行庄严的祭祀仪式,要将活人的鲜血献给上苍,祈求地震灾难远远离去。就在牺牲者血流尽的时候,大难临头,山崩地裂,屋顶猛然坍塌,覆盖了祭祀现场。在祭祀现场,还发现了许多放置祭品的陶制器皿,可以猜想,当时必定盛着水果、粮食、牛奶、蜜糖等各种祭品。殿堂正中的木制神像已被焚毁,剩下木炭灰烬。离祭台较远的地方,还有许多杂乱的骨骼,显然是参加仪式的官员和祭司的随从们,可能地震发生时,他们慌乱求生,但还没有跑出庙堂便被砸死了。当时,一般祭祀都是用活牲畜,只有在大灾难降临时,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使用活人。由此可见,公元前1400年前后克里特频繁发生大地震是极有可能的。米诺斯王宫的真正毁灭过程以及原因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米诺斯王宫的毁灭以及消失是历史上不可争辩的事实。偌大的米诺斯王宫的毁灭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唐明皇时的“梅妃”

真有其人吗?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历史上有个杨贵妃,而知道梅妃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传说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后宫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然而,有人对梅妃的存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梅妃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她的《楼东赋》和《一斛珠》广为后人传诵。都说唐玄宗“三千宠爱”在杨贵妃“一身”,怎么又出来一位令玄宗难以忘怀的梅妃呢?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还是后人虚构的呢?据有关宫史记载,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里的确有一个叫梅妃的人。梅妃姓江名采苹,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父亲是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苹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把她住的地方题为“梅亭”。并且唐玄宗在梅妃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玄宗和梅妃恩恩爱爱,形影不离。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有一次,唐玄宗同梅妃斗茶不赢,竟当众夸她道:“她真是个‘梅精’儿,吹起百玉笛儿,回肠荡气,我不能胜;跳起《惊鸿舞》满堂生辉,我不能胜;想不到这调茶品茗的小玩意儿,我也不能胜!”梅妃款款而答:“皇上说哪里的话哩。这吹笛煮茶,能算得什么呢?调和四海,烹饪鼎鼐,才是圣上的专长!有谁能比得过皇上呢?”说得唐玄宗龙颜大悦。杨贵妃塑像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梅妃的境遇也十分不幸。后来既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又美艳绝伦的杨玉环,倾倒了唐玄宗,唐玄宗封杨玉环为贵妃,从此,梅妃和杨妃就成了对头,梅妃背地里叫杨妃为“肥婢”,杨妃背地里叫梅妃为“梅怪”。但是旧宠终究敌不过新欢,唐玄宗封杨玉环为贵妃,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梅妃也没人理了,又被杨贵妃设法贬入冷宫——上阳东宫。一天,在高力士的撮合下,玄宗又派个小太监,不掌灯不驾车,用个小马驹儿,把梅妃悄悄地驮到翠华西阁,叙叙旧情。

梅妃悲喜交集,以为时来运转。岂料,天刚亮,杨贵妃就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吓得唐玄宗不知如何是好,梅妃也被小太监偷偷送回了上阳宫。从此她再也到不了唐玄宗身边。在冷宫内梅妃曾作《东楼赋》以抒心中哀怨。有一天,唐玄宗想起梅妃来,心有不安,于是就差人送给梅妃一斛上等合浦珍珠。梅妃不禁感慨万千,提笔写了一首《谢赐珍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装和目污红绡;长门尽人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这首诗曾由歌德从英译本译为德文、发表在《艺术与古代》杂志上,是中国古诗最早译为德文的一首。安禄山叛乱,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一代丽人才女的不幸遭遇,得到人们深深的同情。有关梅妃事迹还见于宋代莆田人李俊市《莆阳比事》、宋代诗人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明代乌程人吴世美根据《梅妃传》创作有《惊鸿记》传奇,因剧中写梅妃作《惊鸿舞》,故名《惊鸿记》,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均有梅妃故事,清代戏曲家洪升《长生殿》也写到梅妃,蔡东藩《唐史演义》写梅妃故事时依据曹邺的《梅妃传》,今日京剧舞台上有《梅妃》一剧,《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收梅妃作为历史名人载入。《福建名人词典》把梅妃列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可见梅妃在福建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正如梅妃研究专家李瑞良先生所说,梅妃是莆田人,如真有其人,“能这样知书达礼,能诗善文,则当地文化发达程度可想而知”,“那就意味着唐代前期福建沿海地区汉文化已可以和中原地区相媲美”。因此研究梅妃已不是研究她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唐代前期福建沿海汉文化发展水平的问题,她的研究成果无疑对福建的文学史有着特殊的意义。尽管如此多的史料证明梅妃确实是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存在过,但是,也有人提出了否定的观点。文学泰斗鲁迅、胡适、郭沫若等对梅妃作过研究,尤其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对《梅妃传》的作者和著作年代提出质疑后,梅妃有无其人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并列入《中国文化之谜》,中国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之谜》第四辑《梅妃有无其人》一文,其中认为“梅妃无其人”的论据主要有:第一、鲁迅认为,《梅妃传》跋文提到叶少蕴,叶是北宋末期人,可见作跋就是作者,由于年代不相及,《梅妃传》是南北宋人伪作,梅妃是虚构人物。第二、据史料分析,有关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均无记载。第三、《梅妃传》说,高力士使闽,但考于新旧唐书,都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第四、据当地民间传说,江采苹是个放鸭女,与《梅妃传》所描述的能诗善赋的梅妃相去甚远。第五、从地理演变看,莆田地处沿海,据旧县志载,在梁陈时代(公元六世纪)海潮涨时还可以涌到南山麓广化寺前、西门外之泗华陂前和黄石东北的大龟屿附近,所以唐明皇在位的时候(712~756),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由于梅妃在正史上无传记,现在就无从确定是否真有其人。说有的说没有的都不能彻底说服对方,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之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