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14735100000002

第2章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2)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累计堆存工业固体废弃物近70亿吨,大量的废旧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随着蓄积量的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一要组织开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二要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三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四要推动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增强国际再生资源的获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目前几乎供应着世界电力的1/5。其中风能发电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增速超过40%,有关机构预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达到32.2%。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达73亿吨标准煤,而现在开发量不足5000万吨标准煤,提升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太阳能集热面积居世界首位;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已达19台;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经开展。生物质能利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五是环保产业。研究表明,环保投资对GDP的投资乘数约为1.4,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增加GDP约为4.34万亿元。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推动严重缺水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示范工程;实施城市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三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场建设,大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此外,绿色经济还包括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政策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实行差别电价、脱硫电价、煤层气发电电价附加、余热余压发电上网等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管理和费用分摊机制。落实健全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提高重金属污染物排污费缴纳标准。推进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税收、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规划指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规划,确定了多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及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并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分省考核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06~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降低14.3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3.14%和9.66%。实践证明,制定科学全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规划,符合我国国情,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突出。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措施。同时,要抓紧研究编制“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发展新能源等专项中长期规划。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保护知识产权。在提高能效、煤炭清洁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大先进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各级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十大节能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建设,支持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加快发展,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积极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体系,形成对绿色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

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探索多种实现模式。鼓励BOT等多种建设营运模式。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规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完善准入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积极推行能效、环境标识制度,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力。

发展绿色经济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日益迫切。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们人均GDP是3700美元左右,200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从1千美元到将近4千美元我们只用了8年时间,在未来十年左右,我国人均GDP按照不变价加上汇率升值,加上价格指数,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增量是位居世界第一,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么如果我们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我们的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将无法支持这种高速增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且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力促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李克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可以说绘就了“推动绿色发展”的路线图。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增效,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使“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真正动力。

四、绿色发展的三新概念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2010年6月7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对“绿色发展”的内涵作了如上明确阐述。

1.新高度——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全方位推进建设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这个亮点体现它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途径和具体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好,与其他建设一起,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也是非常有战略远见的提法。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2.新概念——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十八大报告集中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这一表述新意十足,内涵丰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我们国家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各方面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绿色食品,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会在周末赶到郊区农村呼吸清新的空气。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荒漠化治理以及湿地保护,生态建设实现了比较快的发展。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3.新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将是构成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的美好家园,更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被写进十八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每一个中国人无比向往、充满期待。

五、中国的绿色发展道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合作完成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研究报告的系列专题讲座继续举行。7月10日,作为绿色发展专题的中方负责和主要执笔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在中心“学术午餐会”上以主讲人的身份就“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进行了讲解。午餐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主持,张永伟研究员为主评论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其他各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了讨论。

绿色发展已成潮流和趋势,中国也在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但是,对绿色发展本身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比如认为绿色发展是一个负担,像治理污染企业都不愿意干,因为要花钱;也有人认为绿色发展是一个机遇,能够带来利益。那究竟如何理解绿色发展?如何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刘世锦认同“机遇说”并表示:绿色发展不是负担,是机遇,而且是重大机遇,最终会得到公众认可。他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就是在践行绿色发展观。比如说骑自行车,看起来是一个负担,其实锻炼了身体,这对我们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骑车和开车之间选择。

张永生在主讲中从如何理解绿色发展、中国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中国的优势和挑战、通往绿色发展的道路以及在一个全球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绿色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

张永生说,关于绿色发展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如何理解关系到如何来对待绿色发展以及未来的一些政策思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同世界银行的合作报告中,对绿色发展给出了这样一个描述: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使经济发展摆脱对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和高环境污染的依赖。这种新的发展道路,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可以同碳排放及污染脱钩;二是减排和环境保护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是负担;三是减排和经济增长可以形成一个相互强化的关系。

通常很多人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一个能源效率问题,是一个新能源问题,是一个少数尖端技术的问题。但是,张永生认为这种理解不够全面,绿色发展可能是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最全面的变革,它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等全方位的改变,这是第一个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