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时尚养花栽培大全
14734800000022

第22章 花卉的装饰与应用(3)

⑩提根式。又称露根式,以欣赏根部为主。树木根部向上提起,侧根裸露在外,盘根错节,悬根露爪,古雅奇特。常见树种有金弹子、银杏、门月雪、黄杨、榕树、榔榆、鹊梅等。

连根式。也称过桥式,为一本多干,主根相连并提起,富有曲折变化。特点是形态奇特,具有同命相怜之意。以杂木类树种见多,如福建茶、大棘等。常用长方形浅盆。

垂枝式。树木的枝条下垂,树干可直可弯,主要表现自然界枝条下垂的树木,如垂柳姿态。常用树种有迎春、枸杞、金雀、垂枝梅、六月雪、柽柳、龙爪槐等。

附石式。树木根部抱石而生,树根也可以生长在石洞中。其形态如龙爪抓石,妙趣横生,多表现山野树木根部抱石生长的自然景象。

枯峰式。枯朽的老树桩形似山石,但有部分树皮生机尚存,并发出新枝绿叶。取其枯木形象而代石,树枝按山石上的自然树木造型,就成了“石上树”。

劈干式。主干劈成两半,或劈去一边,使树干呈枯皮状态,然后让这一劈干长出新枝叶,再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古拙、奇特。常用树种有梅、石榴、荆条等。

藤蔓式。选用藤蔓类植物作垂枝式盆景,利用其枝条柔曲下垂进行造型,主干呈多枝缠绕,下垂较长,显得柔曲多姿。常用植物有凌霄、金银花、紫藤、络石、常春藤等。

(2)山水盆景

是以自然的山石为基本材料的盆景,经过各种技法的加工雕琢,构思布局,配以合适的浅口盆钵,盆中有山水,主要表现大自然雄伟、秀丽的山水景象。根据选择石材的不同及表现形式特征的多样性,分为以下几处形式。

①独峰式。盆中置石孤峰直立,气势高而险峻,山石基角附置小石,以丰富画面。孤峰式常在高山处种植悬崖式山树,来助增山势的气氛。配盆多采用正圆式或椭圆浅口盆,石材选择有斧劈石、砂片石、石笋石等硬质石料,石纹明快流畅,一般是整体石料制成。

②双峰式。选用同种石料,山基部相连,双峰并立,一高一低,山峰上部要分开,主次分明,协调统一。选材、用盆基本同独峰式。

③偏重式。盆内置分布于两端,一高一低,一大一小,轻重悬殊较大,每一端均由数块石料组合而成,中间为宽广水面,常置小船,山上植树。偏重式主次分明,有呼有应。选材广泛,有石英、砂积石、芦管石、树化石等。多采用椭圆及长方形浅口水盆。

④开合式。盆内山石布局基本是以三组组合,选用长方及椭圆盆,两端各置一组山石,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与偏重式相似,在两组的中间后方(远方),多靠近主体之处布置一组上石,主要表现远景。布局要点是前开后合,近大远小,层次分明,多表现广阔的湖面和深远景色,所以水面多放置小船,山间可种植小树。

⑤悬崖式。山石主体呈悬崖状,多险峻有动势,布局上多为两组或三组山群,两组的布局如同偏生式,主体山间伸向中间,较为险奇,次峰量小而与此呼应。由于主体险奇,多有失稳之感,常通过山脚置石或种树以达到平稳的效果。选材要视石料的形状而定,硬质、软质均可。配盆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等。

⑥峡谷式。两组山峰呈左右对立,中间形成峡谷。山峰有主次,主峰高峻而陡峭,次峰也不可过低,以表现峡谷的深度,中间有水面,富有曲折变化,以视峡谷深幽的特点。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浅口水盆,选材多为砂积石、斧劈石、砂片石等石料。

⑦散置式。其布局主要表现海、湖、山群的平远景色,场面开阔,群山起伏连绵,有聚有散,有疏有密,山石有峰峦、坡、滩,有开阔的水面,山与山之间常被水面分开,散而不乱。

⑧群峰式。由多组山峰组成,主要表现重山复水、层峦叠嶂、群峰峻秀的自然景色。

(3)树石盆景

树木、山石同置于盆中,合称为树石盆景,兼有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特色。以树为主,山石陪衬,称为树石式;以石为主,配之以树的,称为石树式。

2.我国桩景有哪些流派?

(1)苏派:以苏州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如常熟、无锡、常州等地。苏派素来以古拙、清丽见长,以榆、鹊梅、三角枫、梅、石榴、桧柏、黄荆条等树种为主,多采用山野挖掘的老桩。苏派的盆景形式有六台三托一顶式、屏风式、顺风式、垂枝式和劈干式等。苏派的代表人物有周瘦鹃、朱子字等,他们提倡盆景艺术以自然为美,反对矫揉造作,造型要按照真实景物以及画中景物的形态。这种创见对苏州盆景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扬派:扬州盆景相传在唐代流行,到清代盛行一时。包括扬州、泰州、泰兴、盐城等地区。扬派树桩盆景的特点是整体壮观,犹如绘画中的工笔细描,功底根深。它采用以扎为主的造型方法,造成寸枝三弯。常见树种有龙针松、桧柏、罗汉松、五针松、榆、黄杨、六月雪、迎春、银杏、梅、杜鹃等。扬派的代表人物有万觐堂、王寿山等。近年来,扬派树桩盆景吸取了剪片的长处,采用剪扎结合,收到易成形的效果,造型更趋于自然。

扬派盆景传统的疙瘩式和提篮式的梅桩,三弯五臂式的碧桃也颇具特色,每每通过加温催化处理后,提前开花,隆冬季节,与佛手、代代、金橘等一起陈列于厅馆之中,生意盎然,情趣横生。

(3)川派:即以成都为中心的川派,起源于五代,以雍容典雅、虬曲多姿见长,在棕丝剪扎方法和讲究树干弯曲方面与扬派盆景有共同之处。植物材料有从山野挖掘的,也有人工繁殖培育的,均经过棕丝盘扎、修剪整形而成。川派所用的树种有罗汉松、桧柏、竹类、银杏、黄桷树、六月雪、梅、腊梅、金弹子、贴梗海棠、石榴、杜鹃等,其中竹类盆景品种繁多,并常配以山石人物,制成“竹石盆景”,富有特色。川派树桩盆景的传统式样有滚龙抱柱式、对拐式、方提式、掉拐式、三弯九倒拐式、平枝式、滚枝式等规则形;还有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和悬崖式等自然形。其代表人物有李宗玉、冯灌父、陈思甫、潘传瑞等。

(4)岭南派:以广东为代表,包括广西和福建。岭南派桩景的最大特色是自然、雄伟、苍劲,那苍劲的枝丫,即使掉叶,仍能保持美的形态,给人以奇特的感受。岭南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榕、九里香、榆、鹊梅、福建茶、相思树、水松、六月雪、水横枝、山橘、黑松、竹类。岭南盆景采用“蓄枝截干”的造型方法:即在树木的第一节培养粗度适宜时加以剪截,使生出横枝,至第二节粗度适宜时又加以剪截,依此法培养第三节、第四节。一般每一节枝上留2个小枝,一长一短,经过多年修剪后,枝干曲折苍劲,呈鸡爪、鹿角形。截枝要注意树木的第一节最长,第二节稍次,第三节更次,这样就能达到“疏散密聚”。岭南盆景形式有大树形、木棉形、悬崖式、合栽式、双干式、多干式、连根式和附石等多种形式。其代表人物有孔泰初、陆学明、莫眠府、素仁等。

(5)海派:即上海盆景,始于明代,过去在风格上接近“苏派”,建国后博采众长,已形成独特风格。它的特色是明快流畅,精巧玲珑。树桩材料有野外采掘的,也有自幼培养的,用“粗扎细剪”造型,即先用金属丝对主要枝干进行加工,一年后拆除,以后即以修剪为主。扎成的片层次分明,形状、大小富于变化。常用的树种已达上百种,主要有五针松、黑松、罗汉松、真柏、榆、枫、鹊梅、竹类、瓜子黄杨、六月雪、南天竹、石榴、火棘、胡颓子等,其中尤以金叶五针松驰名。其代表人物有殷志敏、胡运骅等。

(6)浙派:以杭州、温州等地为代表。这一支派的艺术特点是刚劲自然,有时代气息。造型上以高干形合栽式见长,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常用树种为五针松、桧柏、罗汉松为主,其他杂木类为铺。其代表人物有潘仲连、胡乐国。

(7)徽派:以安徽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等地为代表。徽派的艺术特点是奇特古朴,以规则形为主,粗扎粗剪。常用树种有梅、黄山松、桧等。代表人物有宋钟铃。

(8)通派:以南通、如皋等地为代表,以小叶罗汉松为主。其艺术风格端庄雄伟。代表人物朱宝祥。

3.树桩盆景材料分为哪几大类?

树桩盆景,又称树桩景,是花木栽培技术与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结晶,用来观赏花木的根、干、叶、花果的形态、色泽和风韵,是大自然植物神姿的缩影。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可作盆景的树种约有200余种。一般多选用姿态优美、根干奇特、花果艳丽、枝叶细小、萌发力强、寿命较长、上盆易活、容易造型、抗逆性强的植物。通常将适合作桩景的植物分为六大类:

(1)松柏类:常用的有枝叶细密、苍翠挺秀的五针松;松针粗硬、形态苍劲的黑松;虬曲枝干的罗汉松;枝叶浓密、虬曲多姿的真柏;姿态秀丽的南洋杉,以及锦松、黄山松、偃松、白皮松、黄金柏、桧柏、翠柏、紫杉、龙柏等。

(2)杂木类:常见的有树干苍古的鹊梅;盘根错节、枝叶茂密的榕树、六月雪、瓜子黄杨;树干斑斓、幼叶翠碧的榔榆;展叶时艳若红云的鸡爪槭。此外,还有小叶女贞、五角枫、朴树、榉树、柽柳、银杏、福建茶等。

(3)观叶类:苏铁、棕竹、佛肚竹、凤尾竹、紫竹、淡竹、龟背竹、蚊母、海桐、袖珍椰子等。

(4)观花类:山茶、杜鹃、桂花、梅花、腊梅、贴梗海棠、西府海棠、金雀、碧桃、迎春、虎刺、菊花等。

(5)观果类:石榴、南天竹、火棘、枸杞、金弹子、胡颓子、金橘、代代、栒子、佛手、葡萄、苹果、山楂、蟠桃等。

(6)藤木类:紫藤、金银花、凌霄、常春藤、络石、藤萝等。

4.盆景艺术创作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1)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在咫尺之地表现某处胜景,往往难以求全;而求全不等于艺术的完美,反而会导致纷繁杂乱。因而创作者必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精选有代表性的景物形象,通过想像加以修饰、提高,使之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更美、更集中、更具有典型,使之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2)因材象形,因势利导:创作者一旦成竹在胸,就要按意选取自然界的树石,最好略作加工、组合就能成形。这就必须先因材象形,既节约材料,又有利于保持自然形态,不会留下过多的人工雕琢、锯截的痕迹。

(3)突出主体,主次适宜:主体的好坏是盆景制作成败的关键。主体的地位要适当,以便与陪衬体呼应;形态要显眼,不至于让陪衬体喧宾夺主。主体与陪衬体要形成对比,以大小、高低、正斜、直曲、粗细作呼应,以树石、石树互为补充,以色彩相映成趣,以相应或相反的枝叶作掩映。做到繁简得宜,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浓淡调和,树石统一,枝干自然。

(4)巧拙互用,美丑相间:大巧若拙,而丑到极点又是美到极点,美与丑、巧与拙是辩证的关系。美中存丑,美者更美,丑者更丑,丑即美,美丑相辅相成,就会显得玲珑剔透。

(5)平中出奇,重在对比:有奇无平,奇者不见奇;平中出奇,才能见奇。对比的着眼点不以变化本身为目的,而是为了突出最奇、最美的主景。只有做到在一般的点缀中衬出奇特的生景,盆景才能出奇制胜。

(6)露中有藏,由表及里:树桩盆景的枝干、树根有露有藏,山石盆景的每块石头有露有藏,点石、配件亦有露有藏。藏,使景物有尽之意,产生景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可引起人的联想。藏景可以山石竹树、帆桥亭阁相互掩映作为主要手段。不仅在平面构图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露,同时在立体构图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落,同时在立体构图上,也应一层之上更有一层,一层之中还有一层。溪萦回,洞曲折,路隐现,山掩映,景就深远。

(7)虚虚实实,似是而非:盆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应是艺术加工后的自然风貌,比大自然的实体景物更完美,有的甚至超越现实,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它们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似虚幻,似真实。我们在造型的过程中,既不宜纯粹作自然景物的仿照,也不应表现现实生活中根本不能存在的现象,而要强调对自然风貌作艺术的再创造。

5.树桩盆景的造型要领是什么?

(1)树木必须符合自然生长规律,使人似曾相识,不可矫揉造作。

(2)造型要富有画意,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3)主干要求自下而上逐渐细瘦,切忌中部突然粗壮,显得不协调。

(4)树根宜有露有藏。露,才能显示苍老,但裸露的程度要与主干相称。

(5)枝干宜曲,曲才有美感,以剪求曲枝干苍劲,以扎求曲枝干柔和,但弯曲的程度、方式又必须与主干相称。

(6)山石与树木相配切忌喧宾夺主,并要求顾盼有生气,高低参差,大小相称,让山石衬托树势。

6.树桩盆景的造型方法是什么?

(1)树干的造型方法

①剖干:即剖割树干的观赏面,使其结疤,以显苍老古拙之态。

②剥皮:剥去部分树皮,让木质部老化。

③雕琢:雕挖局部树干的观赏面,嵌入石片和石子,使其愈合后结成树疤。

④攀折:攀折掉枝干的多余部分,使之呈枯干残枝的姿态。

⑤撕裂:用手撕裂侧枝。使其残而不枯,断而不折。

⑥截干:按造型需要要截去主干的多余部分,尽可能使树枝叶繁茂后不留任何痕迹。

⑦弯曲:用金属丝、棕丝攀扎使树干弯曲成需要的形状,粗壮的树干可先用剖干法削弱树干的强度,然后加弯铁或木撑头相辅。